APP下载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

2010-02-10赵宇捷指导刘云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期
关键词:阻络风池夹脊

赵宇捷 指导:刘云霞

1.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椎体内外平衡失调影响椎动脉而出现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耳鸣、头颈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为主,严重者可发生猝倒、昏厥,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针灸疗法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一种,以其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越来越多地得到患者认同。刘云霞教授在临床中选取以颈夹脊穴、风池、风府、外关、四神聪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观察来自于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的4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20例,女25例。结合兼症分为三种证型:痰湿阻络型16例,肝肾不足型 15例,气血亏虚型14例。

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3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会议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椎动脉型颈椎病病理分型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颈椎病的证型分类标准。

治疗方法

取穴:病变相应节段颈夹脊穴、风池、风府、外关、四神聪穴。痰湿阻络配中脘、足三里、脾俞;肝肾不足配脾俞、肝俞、肾俞;气血亏虚配气海、足三里。针刺方法: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0.8~1.2寸,使局部有酸胀感;风府穴:正坐位,头向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其余各穴常规针刺,平补平泻,各穴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各种物理检查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体征减轻,物理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45例患者经 1个疗程治疗后,治愈 22例,占48.89%;好转 19例 ,占 42.22%;未愈 4 例,占 8.89%。总有效率为91.11%。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价量表和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各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痰湿阻络型16例,治愈12例,好转3例,未愈1例;肝肾不足型 15例,治愈 2例,好转12例,未愈1例;气血亏虚型 14例,治愈 1例,好转11例,未愈2例。各证型疗效有差异,痰湿阻络型治疗效果较好。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颈肩痹痛为主症,刘云霞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指出本病的发生以虚证居多,治疗以调补脾肾,补益先后天为主。颈夹脊穴、风池、风府均位于头项部,为本病的病位所在,为局部取穴,一方面起到疏通督脉、太阳经、少阳经经气及调节局部气血运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三穴合用可疏理项部经筋。风池是平肝熄风之常用穴,风府主一切风证,故两穴相伍起到熄风定眩之功。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风府为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外关通于阳维脉,风池、风府、外关相配能够祛风解表,驱散外邪,并能使卫外得固,经气得通,则痹痛自除。风池、外关相配起到疏理少阳经经脉的作用,利其循行所过之耳、目、侧头部,并与有醒脑健脑、安神定智作用的四神聪相伍起到疏利经脉,聪耳明目的效果。风池、外关、四神聪相配伍可用于治疗偏头痛、耳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兼症。临床辨证配穴时根据调补脾肾、补益先后天为主的理论依据,进行随证配穴,起到疏通经脉、祛风解表、熄风定眩、聪耳明目、安神定志的作用,针对颈项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眩晕、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及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法对痰湿阻络型效果较肝肾不足及气血亏虚型好,主要是因为虚证之气血阴阳失调,气血、阴阳不易速生,故症情缓解较慢。

因此,以颈夹脊、风池、风府、外关、四神聪为主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肯定。本组穴适用于各证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猜你喜欢

阻络风池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在面瘫中的治疗体会
墨风池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