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风险与防护
2010-02-10陈智燕
陈智燕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惠山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江苏无锡 2 1 4 1 8 7)
1 职业危害
1.1 生理因素
护士生活缺乏规律,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对她们的身体影响极大,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胃下垂、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肌劳损、疲劳综合症等疾病,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1.2 心理因素
医学水平日新月异,新业务新技术不断开展,使护士心理负担加重。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暴力侵犯,难免伤害护士,加上身体的疲劳,更易引起心理疾患。
1.3 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每日不可避免地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尿液,分泌物等,还会发生意外情况,如被刀片,缝针扎伤,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毒的威胁。
1.4 物理因素
(1)缺氧:手术室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必须戴口罩,极易造成头昏胸闷等缺氧现象。
(2)粉尘污染:一些微小粉尘会引起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敷料打包,纱布棉球制作,手套滑石粉等。
(3)锐器刺伤:健康医务人员患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刀针刺伤所致。
(4)激光辐射:X射线污染激光治疗时,激光束直接照射引起组织损害。骨科半闭合手术开展,C臂机应用,术中拍片等,可以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精子生成障碍,晶状体浑浊,甚至诱发肿瘤。
(5)紫外线危害:紫外线照射发出180~290nm的波长,产生臭氧,具有杀菌作用,但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防护不当易引起电光性眼炎,皮炎,诱发癌变。
(6)噪音污染:麻醉机、呼吸机、吸引器、电凝器、电钻、监护仪报警、空调、车轮椅子仪器移动等发出的声响,与手术无关的对话,电话铃声等。长期下来易引起烦躁、易怒、血压升高、内分泌紊乱等。
1.5 化学因素
(1)消毒剂的伤害: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碘伏、含氯制剂等长期接触易致皮炎、流产、肝损、癌变、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
(2)废气的污染:术中电刀,吸引器会产生臭氧,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的渗漏,麻醉过程中氟化类药物的挥发,还有骨科用的骨水泥,都可污染空气,长期吸入可造成肝脏损害、细胞突变、免疫力下降等。
2 防护措施
2.1 生理心理的防护
(1)护士长应采取科学弹性的排班制,要体现人性化,关爱护士。
(2)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及时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努力配合好手术,有效抗衡压力。
2.2 生物危害的防护
(1)应牢固树立标准预防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2)落实好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严格进行7步洗手和外科洗手法。
(4)预防锐器损伤,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5)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3 物理因素的防护
(1)缺氧的防护:定期通风换气,手术结束自我调节,加强身体锻炼,多做有氧运动。
(2)粉尘污染的防护:条件允许使用一次性成品材料,减少工作时的粉尘污染。
(3)锐器刺伤的防护:工作时专心致志,做到忙而不乱。对刀片、缝针等锐器及时安全毁形处理。术中正确传递器械,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传递刀片时刀尖面对自己,刀锋向下,防止误伤他人。术后按消-洗-消原则处理器械,如不慎刺伤,立即挤出污血,肥皂流水冲洗伤口,创面严格消毒,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4)X射线,激光辐射的防护:操作时关闭房门,显示警示牌,提示其他工作人员远离此区,注意自身防护,穿防护衣,X射线时可在安全范围内设铅屏风。术者熟练操作,减少照射时间。参加手术人员定期更换,避免大量辐射。
(5)紫外线的防护:紫外线灯管可以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杀菌灯。在照射时间避免进入。开关设在门外,便于控制。
(6)噪音污染的防护:手术间内保持安静。对设备,仪器定期维修,淘汰陈旧设备。对新建手术室设隔音设备。
2.4 化学因素的防护
(1)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改善通风设备,有条件使用层流。
(2)接触对人体有毒的消毒剂应注意自身防护。
(3)定期检修麻醉机,将废气排于专用吸引罐。
(4)合理使用消毒剂,加强消毒知识的培训。
(5)一旦皮肤接触有毒化学消毒剂,用清水冲洗干净,严重反应者立即就医。
[1]刘希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5).
[2]陈小荣,张正玉,胡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14).
[3]康秀娥,闫爱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于防护[J].河北医学,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