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2010-02-10徐如英
徐如英
(浙江省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桐乡 314501)
冬虫夏草始载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1],又称冬虫草、虫草、夏草冬虫等,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补益类中药材,主产于我国四川、青海、云南、西藏和甘肃等省区。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压、升白细胞、抗衰老、抗疲劳、调节内分泌、抑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长期以来被视为珍贵的强身滋补中药[2]。由于冬虫夏草主产于海拔3 000~5 000 m的高山草甸区,生长环境特殊,近年来遭到人为过度采伐,导致货源紧缺,价格节节攀升,被称为“黄金草”。因此,少数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而采取以次充好、掺假充真等手段,导致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各种混淆品、掺杂品、伪品层出不穷,不仅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为临床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现将当今市场上常见的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伪品、掺杂品等的主要鉴别特征分述如下,以供相关人员参考和借鉴。
1 正品
来源: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蚕状,长 3~5 cm,直径 0.3~0.8 cm。表面呈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腹部有足8对,中部4对比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中间可见暗棕色“V”字形纹。子座长4~7 cm,直径约0.3 cm,单生呈细长棒状稍弯曲,头部稍膨大,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折断面类白色。柄部基部可有少许黄红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气微腥,味微苦。以虫体完整、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
显微鉴别:虫体横切面为不规则形,四周着生长短不一的锐刺毛和长绒毛。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子座横切面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呈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不育部分则完全见不到子囊壳[3]。鉴别要点为虫体断面白色,中心可见消化道痕迹,周边皮壳具6~30 μm的细刚毛;子座的子囊壳卵形,近表面生,黄色,基部埋于子座内;子囊孢子线形,可见油滴。
理化鉴别:取本品硫酸乙醇提取液(1∶7)1 mL,于荧光灯(365 nm)下观察,正品溶液呈淡蓝色荧光。取本品0.5 g,加水5 mL,浸泡1 h,摇匀,过滤,取溶液1 mL,置荧光灯(365 nm)下观察,正品溶液呈黄蓝色荧光[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测定,冬虫夏草中腺苷含量不得少于0.010%[5]。
紫外光谱鉴别:顾峥嵘等[6]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别伪品(用染色的一部分金针菜,套在昆虫体头部干燥伪制而成),正品紫外吸收光谱在259 nm和309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伪品在259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而在309 nm波长处无最大吸收峰。殷仁亭等[7]利用紫外吸收特征光谱鉴别冬虫夏草和亚香棒虫草,95%乙醇提取液冬虫夏草在波长270,281,295,304 nm波长处有4个特征峰,而亚香棒虫草只在272 nm和291 nm波长处有两个最大吸收峰。
薄层层析:朱国强等[8]利用薄层层析鉴别冬虫夏草、分枝虫草、亚香棒虫草、蛹草、地蚕、面粉伪制品。以腺嘌呤为对照品,用氯仿和甲醇提取,结果显示正品薄层色谱中尿苷的斑点和紫外吸收光谱中309 nm波长处的最大吸收峰等,均与伪品有显著差别。
2 混淆品
2.1 亚香棒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亚香棒虫草 Cordyceps hawkesii Gray寄生在鳞翅目昆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9]。
性状:与冬虫夏草极相似,虫体呈蚕状,长 3~5 cm,直径0.4~0.6 cm,表面呈黄棕色,少数黑褐色,有环纹 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黄色或紫色,表面有类白色的菌膜,除去菌膜显褐色或栗褐色虫体角皮,可见黑点状气门。足近头部有3对,尾部1对,中部4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有稍明显灰棕色的“一”字纹。子座单生,间或2~3个,呈长棒状或有分枝,长 4 ~10 cm,直径 0.2 ~0.3 cm。上部光滑,下部有细绒毛。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柄部多弯曲,有细纵皱纹,黑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疏松或空瘪。气微香,味微咸(菌核)或淡(子座)。与野生的藏冬虫夏草、川冬虫夏草相比,亚香棒虫草颜色发白,中部4对足不太突出,其他外表特征基本相同。
显微鉴别:虫体呈不规则形,四周为独体的躯壳,其上着生长短不一的锐刺毛和长绒毛,有的似分枝状。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子座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细长的子囊,每个子囊内有数个具有横膈膜的子囊孢子,不育部中间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无子囊壳。子囊壳全埋于子座内,卵形至长椭圆形,壳壁深棕色,壳内子囊多数着生于壳的基部,长条形,内有狭长形的孢子2~4个。鉴别要点为虫体断面平坦,黄白色,周边皮壳无刚毛;子囊壳呈辐射状排列,子囊壳全埋于子座内;子囊常断裂。
理化鉴别:取本品0.5 g,加水5 mL浸泡1 h,摇匀,过滤,取溶液1 mL,置荧光灯(365 nm)下观察,溶液呈淡黄绿色荧光。而正品呈黄蓝色荧光[10]。
2.2 蛹草
来源:习称“北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蛹草 Cordyceps militaris(L.ex Fr.)Link子座及其寄主夜蛾科昆虫幼虫(菌核)的干燥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椭圆形蛹状,黄棕色,有5~7个环纹;子座单生从寄主头部发出,有时生于虫体节缝间,长2~5 cm,直径0.3~0.5 cm。极少数有分枝,紫红色或橘红色;头部为棒形,长1~1.5 cm,直径1.5 ~5 mm;质脆,易折断。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虫体断面呈灰白色。子囊壳短烧瓶状,表生或半埋,子囊孢子线形,成熟后断裂成小段。
2.3 凉山虫草
来源:又名“麦杆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凉山虫草 Cordyceps liangschanensis Zang、Liu et Hu sp.nov 寄生在鳞翅目(Leaidootera)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蚕状,较粗,长3~6 cm,直径0.6~1 cm。表面被棕色至棕褐色菌膜,菌膜脱落处呈紫褐色,有环纹9~12个,足不明显。子座呈线状,不分枝或分枝,长 10~30 cm,直径 0.1~0.2 cm。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柄部极长,多弯曲,有细纵皱纹,棕褐色,质柔韧。气微腥,味淡[9]。
显微鉴别:表面有黑褐色小点(子囊壳生于子座上部组织表面)。
2.4 香棒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香棒虫草 Cordyceps barnesii Thwaites寄生在鞘翅目昆虫金龟子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弯曲的扁肾形,短粗,长1.5~2 cm,直径约0.5 cm。表面呈棕黄色,头较小,棕褐色,具1对螯牙,体部有密环纹,胸部有足3对。子座呈线状,长2~6 cm,直径约2 mm。头部稍膨大,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棕褐色,质柔韧。气微臭。
2.5 新疆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新疆虫草 Cordyceps sp.寄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呈蚕状,较细,长 2~4 cm,直径 0.2~0.5 cm。表面呈土黄色至紫褐色,有环纹20~40个,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腹部有足8对,以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断,断面淡黄白色。子座多见,细长,稍弯曲,长约1 cm,直径为1 mm,表面棕褐色,有细小皱纹,头部膨大呈圆珠状,深棕色。气微腥,味较苦。
显微鉴别:虫体断面略平坦,淡黄色。头部子座偶见;子囊壳约60个,呈芝麻形、短圆锥形,全埋于子座内。2.6 分枝虫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分枝虫草 Cordyceps ramose Teng.寄生于鳞翅目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性状:虫体似蚕,长 3~5 cm,直径 0.3~0.5 cm;表面黄绿色,入水后颜色褪为黄褐色或黑褐色;体表粗糙,腹部环纹细密,有25~35个环节。有足8~12对,胸部4对稍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头部棕黑色,角质,有光泽,子实体从头口腔第2,3颈环中长出,长圆柱形,有分枝,或2~3个子实体同时生出,黑褐色,多弯曲,长 2.5 ~3.5 cm,直径 0.15 ~0.2 cm,质柔韧,断面外层黑色,中心黄白色,较大者中空。气清香、微腥,味微苦。
显微鉴别:子囊壳两轮,埋于子座内。
3 伪品
3.1 地蚕
为唇形科植物地蚕 Stachys geobombycis C.Y.Wu的干燥根茎。形似虫体,但有根痕、节间等。外表呈纺锤形,两头略尖,长1.5~4 cm,直径0.3~0.7 cm。表面土黄色或棕褐色,略皱缩而扭曲,有环纹4~15个,节上有点状芽痕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呈白色颗粒状,同时可见棕色形成层环,环上有4个较大的棕色维管束。气微,味甘微辛,有黏性。无子座。取本品硫酸乙醇提取液(1∶7)1 mL。于荧光灯(365 nm)下观察,本品溶液呈鲜紫色荧光。正品为淡蓝色荧光[10]。
3.2 甘露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 Stachyssieboldii Miq.的干燥块茎。与地蚕类似,唯环纹2~10个。气微,味甘。无子座。
3.3 甘遂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N.Liouex T.P.Wang的干燥块根。呈椭圆形或棒状,长3~9 cm,直径6~18 mm。外表面白色至黄白色,顶端有少数淡黄色的须根,未刮净栓皮者为赤褐色。质轻易折,断面粉性,气微,味微甘,有持久的刺激性。断面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脐点点状、星状,具缘纹孔导管多见。无子座。
3.4 石蚕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蚕 Polypodiods nipponica Mott Chipy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弯曲状。外表面褐色至黑褐色,具圆形突起及须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有断续环状排列的小白点,气微,味微涩。无子座。
3.5 白僵蚕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的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体。呈圆柱状,多弯曲皱缩,长2~5 cm,直径0.5~0.7 cm。外表面灰黄色,被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有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无子座。气微腥,味微咸。
3.6 人工伪制品
本品系用淀粉、石膏、黄花菜等为原料的人工模压、染色伪造的冬虫夏草虫体的伪制品。外观轮廓与正品类似,外表呈黄白色或棕红色,虫体光滑,人工痕迹明显,环纹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久尝粘牙,味淡。子实体无细小的纵向皱纹。但色泽、纹理不自然,质重易断。断面无组织结构。无子座,遇碘试液显蓝色。
4 结语
冬虫夏草资源紧缺,而其混淆品多系近缘品种。与冬虫夏草正品相比,混淆品子实体均来源于麦角菌科,但为不同种真菌;正品为蝙蝠蛾科昆虫,混淆品为鳞翅目科昆虫,蛹虫草为夜蛾科昆虫。正品断面中间可见暗棕色“V”字形纹,亚香棒虫草断面有稍明显灰棕色的“一”字纹,其余的都无此特征。另外,把断掉的冬虫夏草用细小的木签或铁丝拼接,或用胶水把断掉的冬虫夏草粘起来(胶水对身体有毒性),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现,可放入水中浸泡数分钟,粘合部位就会分离;还有的掺杂品用针筒装胶水拌合金属粉的液体(有毒)注入冬虫夏草虫体内增加重量,鉴别时可称重,或折断,可在断面见到黑褐色的金属粉末。因此,临床药学人员应加强真伪经验鉴别的能力,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36-539.
[2]唐 毅,陈仕江,马开森.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真伪经验鉴别[J].重庆中草药研究,2008,12(2):1 -3.
[3]王霞玲,童树洪.冬虫夏草正品与伪品及混淆品的鉴别[J].中国药业,2009,18(18):75-76.
[4]王竹鑫.袖珍中药快速鉴别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5.
[6]顾峥嵘,张全龙.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鉴别[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11(4):30 -31.
[7]殷仁亭.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亚香棒虫草的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2002,14(2):19 -20.
[8]朱国强,曹 倩.冬虫夏草及其伪品的鉴别[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46 -47.
[9]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定所.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3-237.
[10]汪群红,胡 敏.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J].中国药业,2009,18(2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