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种牛育肥技术

2010-02-10赵克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杂种酒糟干草

赵克宏

(甘肃省武威市畜牧兽医局,甘肃武威733000)

近年来,我国肉牛业发展迅速,市场对优质肉牛需求量很大,但多数不符合屠宰加工的要求[1],杂种牛育肥技术对提高肉牛养殖效益至关重要[2]。杂种牛育肥的方向提高了10%~15%,效益提高500元/头以上[3]。本文就杂种牛育肥技术要点作以简述。

1 育肥牛的选择

为了提高规模养牛经济效益,达到快效的目的,侧重以下几方面选择。

1.1 品种

主要以肉用牛夏洛来、利木辛、德国黄牛、皮埃蒙特以及西门塔尔与当地黄牛杂交育成的杂种牛效果好,三品种杂交组合较二品种杂交组合所生后代育肥效果好。

1.2 年龄

1~1.5 岁幼牛育肥效果好,成年牛2~3岁育肥效果好,老龄牛多为8岁以上,只要体质健壮,短期育肥效果也较明显,但肉质较差。牛在2周岁左右,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周期短。年龄大的牛增长较慢,增重全靠积累脂肪,尽量缩短时间。

1.3 体形外貌

一般要求体躯高大,头颈短厚,身躯宽广,大腿丰满,四肢粗壮,体躯近长方形,被毛有光泽,眼明有神,健康无病。

2 育肥

2.1 适应期

刚购入的牛只,应隔离观察15 d,让其很好休息。给予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青干草,并注意观察采食、饮水、反刍和粪便情况。根据牛的年龄、体格大小分群,体重相差控制30 kg以内。

育肥前要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以提高育肥效果。用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8~15 mg或阿维菌素2~3 mg/kg或虫克星0.05~0.19 kg,驱虫3 d后整肠健胃,用小苏打250~300 g连喂2 d每天1次。

2.2 放牧育肥

是最经济的育肥方式,设备简单,成本低,一次可以育肥大批牛只。以小群放牧,每群20~30头,育肥牛所需要的草地面积根据牧草产量来定,幼牛每头约需草场1.3~2 hm2,成年牛 2.7~3.3 hm2。每天饮水2次,每晚补饲玉米面1~2 kg,补喂食盐40~50 g,若牧草不足时,应补充青饲料、青贮和青干草3~5 kg。放牧时早出晚归,放饱饮足,中午进棚或在树阴下休息。

2.3 青贮育肥

开始时牛不习惯采食,每天可喂7~8 kg左右,也可以青贮中加些精料,食盐等诱其采食,以后逐渐增加喂量,幼牛15~20 kg,成年牛20~25 kg,此外另加5~6 kg氨化饲料或干草自由采食。精饲料每天2~2.5 kg,食盐50~90 g。

2.4 酒糟育肥

酒糟必须新鲜,开始大量喂干草,只喂少量酒糟,同时给予食盐,经过 10~15 d的训练,逐渐减少干草的喂量,增加酒糟的喂量,成年牛20~35 kg,幼牛15~20 kg。饲喂酒糟时,宜搭配少量的精料,每头成年牛0.5~0.8 kg,幼牛0.3~0.5 kg,干草要铡短。酒糟有时会引起腹胀、拉稀,减少酒糟喂量,增加干草喂量,调整其消化功能。食盐日喂量:成年牛50~60 g,幼年牛30~40 g 。

2.5 牧草加适量精饲料育肥

刈割的以苜蓿或禾本科牧草,每天可喂4~6 kg,干草自由采食,精饲料每天每头喂2~3 kg。精料配方:玉米面13.5%,胡麻饼15%,麦麸8%,碳酸氢钙1%,添加剂2%,食盐0.5%。

3 饲养管理

饲草料要加工调制,桔杆等粗饲料要铡短,籽实料要磨碎,喂前除去铁器、石块,玻璃等异物。在饲喂中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少喂勤添,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早晚各饲喂一次,早饲6~7时,晚饲下午18~19时。若饲喂尿素,成年牛80~100 g,幼牛40~50 g,饲喂时量有少到多,逐步达到饲喂量,拌入精料中混匀,饲喂尿素2 h内严禁饮水。每天饲喂时间、方法、草料品种不得随意变动。每天饮水2~3次。

圈舍应向阳、干燥、通风、冬暖夏凉。冬季塑料大棚牛舍内育肥,舍温达4℃以上。及时清除粪便,保持清洁。定栏限制运动,用40~45 cm缰绳栓养,多晒太阳,限制运动,促进增膘长肉。每天上午、下午各刷试牛体一次,促进新陈代谢。定期注射疫苗,定期对牛舍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定期驱虫、健胃。

[1]林 清,昝林森,李 广.肉牛高效育肥技术[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2):75-79.

[2]李玉柱.淘汰耕牛短期育肥技术[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3):75-76.

[3]贾立中,曲宝胜,刘庆才.杂种牛育肥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6)75.

猜你喜欢

杂种酒糟干草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紫花苜蓿干草调制要点
酒糟养牛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Around the Farm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
酒糟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巧用酒糟喂鹅
酒糟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不同氮效率茄子基因型及其杂种F1的氮素吸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