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应秋研究《伤寒论》的成果和方法

2010-02-10谢有良任廷革

中医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训诂条文伤寒论

王 勇,谢有良,任廷革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任应秋不但是各家学说的创立者和研究《黄帝内经》的大家,同时其对《伤寒论》的研究也非常全面和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著作主要有《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证治类诠》、《<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研究<伤寒论>的流派》等。现将其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

1 成果和方法

1.1 《伤寒论语译》

《伤寒论语译》[1]是任应秋根据赵开美复刻林亿校本作蓝本,去其重复,正其错简,分篇分条,进行整理而成。该书运用校勘、音义、句释、串解、语译等研究方法,对《伤寒论》原文训释,以便初学者的理解和掌握。该书以《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仲景全书》等别本为依据,对条文进行校勘,起到了校订讹字、乙正错倒、删削衍文、补缀脱文、比较异同的作用。任应秋运用训诂对《伤寒论》条文中的难读难解的字词进行了解释。句释就是训释语句,是训释的一种,《伤寒论语译》中的句释主要用以训释条文中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短语或句子。 《伤寒论语译》中串解主要是选择引用平易通达、而合乎临床实际的注家的注释,结合任应秋个人的见解,对条文或病证、方药进行注解。语译是广义训诂学方法之一,也称今译,是用现代语言翻译经典著作,旨在用通俗的语言,将原著的意义表达出来,以便帮助读者学习掌握。语译是《伤寒论语译》一书的主旨,该书还在每一段落或章节结束后将内容重行组织归类,附以图表,使读者更易了解。这又是分类的方法。

1.2 《伤寒论证治类诠》

《伤寒论证治类诠》[2]一书,集中展示了任应秋分类研究《伤寒论》症状、治法、方剂、药物的成果。其进行类分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归纳《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法则。这是在文献训诂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比如症状的分类,任应秋将《伤寒论》398条条文按类重排,除三阴三阳的提纲性条文外,一律按症状进行分类,共分为36类症状。每类症状又按病因病机进一步分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等。又比如对方剂的分类,任应秋将113方分作桂枝汤类方、麻黄汤类方、葛根汤类方、柴胡汤类方、栀子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白虎汤类方、五苓散类方、四逆汤类方、四逆散类方、理中汤类方、杂方13类。对于每个具体方剂,书中列出组成和煎服法,并参考《伤寒论》注家的见解,给出方解。类分研究使《伤寒论》的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便于掌握和临床应用。可以说,任应秋对《伤寒论》的类分研究就是对《伤寒论》的系统化整理。

1.3 《<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

《<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收录于1984年出版的《任应秋论医集》[3],是任应秋《伤寒论》脉法研究的成果。 《<伤寒论>脉证的再探讨》对《伤寒论》398条中脉证并举的135条条文进行了分类研究,共叙述了58 种脉象,分见104 个证候。任应秋于每种脉象后分列条文,分析脉象所主病因病机。比如沉迟脉,在列出62条、357条、366条条文后,任应秋对同是沉迟脉,却各有不同病机的证候进行了分析。62条是阴液耗竭脉沉迟, 357条是阴阳离决脉沉迟, 366条是下元亏损,无根之火浮越于上的戴阳证脉沉迟。如此分析脉象,可以使我们在对比中深刻地认清脉象与病症的关系,对于提高临床平脉辨证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1.4 《研究<伤寒论>的流派》

《研究<伤寒论>的流派》同样收录于1984年出版的《任应秋论医集》,是任应秋研究伤寒流派的成果。《研究<伤寒论>的流派》提出晋唐两宋研究《伤寒论》有代表性并且著作尚存的有八大家。从明代方有执侈言《伤寒论》的错简开始,在学术争鸣中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有代表性的伤寒学的三大流派:重订错简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该文还对近代治伤寒学的医家进行了评价。任应秋研究伤寒流派的成果,是其对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奠定了《中医各家学说》中有关伤寒流派的基本观点和结构。

2 讨 论

以上这些著作,突出体现了任应秋注重训诂、善用分类的研究方法。

任应秋自幼聪颖过人, 4 岁启蒙读经,及长,又得经学大师廖季平指点,授以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训诂、考据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任应秋研究中医文献的方法。任应秋注重训诂,善用分类的研究方法同他研究其他中医文献的方法是一致的。他一向重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并且对中医文献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1979年,任应秋在《中医文献急待整理》[4]一文中指出继承发扬中医学的重要问题是大量中医古籍文献亟待整理,并且提出了整理中医学文献的6 种方法:训诂、语译、类分、辑佚、提要、索引。 1981 年他在《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实为当务之急》[5]一文对中医古籍整理又有了新的认识,他在文中指出:“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主要是存在于经典著作之中的。所以必须组织具有较高水平的力量,从事这一工作。要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究,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能比较全面而完整地揭示出来,可以说这是整理中医古籍的最高阶段,为了要达到这个阶段,不仅校勘、训诂、注解、今译等方法不可少,还要通过归类、分析,阐发等过程,方能完成。整理中医古籍而没有达到这个地步,我认为是没有完成最终目标的。”

任应秋所讲的中医古籍整理,不仅仅是要使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的人都能看得懂的整理,那是中医古籍整理的初级阶段。中医古籍整理的高级阶段是“要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究,把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能比较全面而完整地揭示出来”。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校勘、训诂、注解、今译等方法能够解决的了,还要通过归类、分析、阐发等方法加以完成。校勘、训诂、注解、今译等都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是为了中医古籍文献通俗易懂;归类、分析、阐发是对文献的进一步挖掘与加工,是为了归纳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任应秋在《伤寒论证治类诠》序中说道:“1955 年写成《伤寒论语译》一种,目的在帮助大家进一步认识原文的涵义。现在为了大家的需要,又写成这本《伤寒论证治类诠》。”总之,不同的研究方法是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

纵观任应秋一生注重仲景学术的研究,晚年更进一步深入研究仲景学术,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仲景学术活动,为弘扬仲景之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各家学说的创立者和研究《黄帝内经》的大家,任应秋研究《伤寒论》亦成果丰硕。重读任应秋关于《伤寒论》的著作,体会他注重训诂、善用分类的研究方法,更觉得应该进一步学习和继承。

[1]任应秋.伤寒论语译[M] .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7.

[2]任应秋.伤寒论证治类诠[M] .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1959.

[3]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4]任应秋.中医文献急待整理[M] //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8-11.

[5]任应秋.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实为当务之急[M] //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12-13.

猜你喜欢

训诂条文伤寒论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五)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
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文的解析
训诂思维与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