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剂型改革的探讨

2010-02-10李学林张娜娜

中医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汤剂剂型中药饮片

李学林,张娜娜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450008)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其剂型随临床需求和制剂技术提高而不断创新和发展。最初的汤剂到后来的丸剂、散剂、膏剂等,被称之为中药的传统剂型。化学药品自其出现以来,就因服用、携带方便,疗效确切,质量易控等优势占据了药品市场的主流,而传统中药则因剂型和制剂工艺的落后而逐渐丧失了大部分市场。此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如何利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进行中药剂型改革,让中药重新焕发生机,是当前中医药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当前中药应用的现状,从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两个方面对中药的剂型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中药汤剂的剂型改革

汤剂是最古老的剂型,在中药临床中应用最多、最广泛,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但存在制备方法粗糙、个体差异性大、服用及携带不方便等缺点。因此制定标准制备方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稳定且携带、服用方便,是汤剂改革主要发展方向。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微粉和使用中药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等都是对中药汤剂改革的有益尝试。

1.1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饮片,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工艺,使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可以实现个体化给药且不需煎煮,即服即冲,携带方便,与中药饮片互为补充。从临床对配方颗粒的依从性来说,中药剂型的尝试性改革增加了临床使用中草药的患者数量,改善了药品的质量,增加了临床疗效[1]。笔者曾从临床疗效和临床反馈效果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临床药效学研究较好,药材的单煎与合煎均有明显的疗效,患者再就诊时选用相应颗粒剂的比例明显增高[2]。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推动了中药产业的科技进步,为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配方颗粒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颗粒小包装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颗粒打开后易潮解粘附,价格较贵等。因此中药配方颗粒革新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2 中药饮片微粉

中药饮片的主要药效成分通常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且以细胞内为主。如果能使细胞壁破碎,细胞内有效成分就会充分暴露出来,这样药物进入人体后,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度提高,用药量则随之减少。这是中药工作者将要研究的方向[3]。超微粉碎技术[4-5]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了药品质量与生物利用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药物中热不稳定成分。超微粉碎技术应用到中药剂型改革中会改善剂型品质,丰富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思路,为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疗效迅速可靠的中药新剂型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使用中药煎药机制备中药汤剂

为了适应中医临床需要,提高汤剂疗效,近些年来中药工作者对汤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广泛研究。中药煎药机的广泛应用给中药汤剂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6]。中药煎药机是利用电能将饮片加水煎煮后把药液转移至贮液罐中的煎药器具,与包装机联合使用进行真空包装,程序化设计按照标准的操作方法,保证了煎药质量,且服用、携带方便。

因此,推行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粉和使用中药煎药机煎药将会促进中药标准化。此三者都是中药汤剂改革的方向。

2 中成药的剂型改革

最初,中成药仅是汤剂的辅助治疗手段,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导致大部分成药制剂粗糙,“黑、大、粗”成了中成药的代名词。随着科技的发展,中成药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药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即:引进现代的制剂技术和工艺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改革,制备“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贮藏方便、运输方便、生产方便)的现代中药,主要体现在以下中药制剂工艺的改进以及新剂型的研究方面。

2.1 中成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新方法

近年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广泛应用给中成药剂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透析法、超滤技术、冷冻干燥、微波灭菌等在生产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比如在保和丸的剂型改革中,采用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挥发性成分[7];林旭凯等[8]在胃舒散的剂型改革中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再以β -环糊精进行包合。技术革新的应用就是中成药剂型改革的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会给中成药剂型改革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中成药新剂型的研究

病有缓急、证有表里,须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因此,人们对剂型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同一药物因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疗效。合理的剂型可以增加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目前从剂型上看,除常用的丸、散、膏、丹等剂型外,还有许多新的剂型不断增加,如注射剂、粉针剂、雾化吸入剂、速溶颗粒、缓释剂、滴丸等。

3 中药剂型改革中需要注意、尚需解决的问题

中药剂型改革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方便服用,因此在剂型改革中应谨遵以下几个原则。

3.1 中医药理论是剂型改革的基础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因此应明确剂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搞好处方筛选和剂型选择。

3.2 重视不同中药剂型的等效性研究

中药量效关系来自数千年来的实践经验,是中医用药的精华。然而目前中成药的质量标准较低,大都采用单一指标或多个指标进行简单比较,仅有少数采用多层次、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而对于此关乎疗效的质量标准而言,简单的比较和评价往往会显得单薄。中药制剂成分复杂,进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尚存在诸多困难,但可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探究,如:对比制剂中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含量,对比相对生物利用度,对比药效学相关指标等。涉及中药等效性研究的剂型改革工作是实验、反馈、综合、调整、再实验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和系统工作,等效性研究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诸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M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等管理规范下多项工作的配合。在剂型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慎重评价,着重通过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建立中药等效性评价体系等途径,引导中药剂型改革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9-11]。

3.3 重视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加强中药的质量控制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安全有效是其本质属性,质量稳定、可控是对其基本要求。由于中药自身成分的复杂性和检测条件的限制,至今很多中药饮片、中成药有效成分没有确定,从而制约了中药的发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方法的提高,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好转,如:2010版《药典》中大幅增加了体现中药饮片有效活性成分的专属检测方法、采用了HPLC等现代检测方法来控制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了能反映中药内在质量整体变化情况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对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等。这些虽都为建立中药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但还要加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同时结合药品剂型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对中药的质量进行更好地控制,实现中药现代化。

总之,在保证中医药原有特色和疗效的基础上,应运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与现代制剂技术,对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进行更深层次的剂型改革,使其既体现中医药基础理论思想,又实现“三小”、“五方便”剂型改革目标,从而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更好地满足现代临床的需要。

[1]陶晶.浅谈中草药制成颗粒剂的优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17):183-184.

[2]刘安龙.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剂的临床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3):452.

[3]彭念国.超细微粉碎技术用于中药粉剂加工初探[J].国医论坛, 2001, 16(6):54-55.

[4]张晓东, 张艳丽.小半夏汤不同剂型药效学比较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0(4):21.

[5]李宁, 赵霞, 张文高.水蛭微粉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4):802.

[6]房丽微, 刘玉欣.中药汤剂研究中几个问题的商讨[J].中外医疗, 2007, 26(20):34-35.

[7]于红宇, 刘中秋,姚育法.保和丸剂型改革的提取工艺优化[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4(9):1 068-1 071.

[8]林旭凯, 吴艳萍, 肖咏.胃舒散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 -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4):821-822.

[9]李学林, 刘瑞新.中药剂型改革应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9):1 100-1 102.

[10]刘瑞新.中药剂型选择及制剂等效性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 2007, 48(1):83-85.

[11]刘青平.中药饮片剂型改革与质量控制[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2, 14(3):238-239.

猜你喜欢

汤剂剂型中药饮片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