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轮纹烂果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0-02-10撰文曲长征席百珍
撰文/曲长征* 席百珍**
**洛宁县马店乡农业服务中心
苹果轮纹烂果病是最重要的苹果果实和枝干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洛宁优质苹果产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都给果农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从2007年开始,我们对此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做了一些重点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1、苹果轮纹烂果病的发病规律
1.1 越冬场所 以苹果轮纹病菌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树体枝干病部疙瘩瘤中越冬,菌丝在枝干中可存活4-5年,每年4-6月生成孢子随雨水飞溅成为初次侵染源。
1.2 侵染时期 轮纹烂果病主要侵染时期在落花现果后至8月上中旬,尤其以6月上旬前侵染机率最高,以后侵染机率很低。
1.3 潜伏及发病 轮纹烂果病的潜伏期较长,果实被侵染后直到即将成熟时,菌丝才开始迅速扩展蔓延,以果点为中心最终形成一个同心轮纹软腐型褐色大斑,完成发病。
1.4 与果园环境和品种关系 在洛宁果区,山区果园一般发病率在9%左右,川区则达到15%左右。作为洛宁主栽品种的红富士、新红星等,发病率相对较高。
2、苹果轮纹烂果病的防治技术
苹果轮纹烂果病要综合防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关键措施。防治策略是“早刮病瘤除病源,幼果套袋防侵染,秋季喷药防扩展,低温贮藏防腐烂”。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2.1 清除病源 尽管造成轮纹烂果病的病菌来源广泛,但主要菌源还是在枝干、树皮病部的病菌分生孢子器,可陆续释放6年以上,其中以3-5年生的孢子器释放的孢子量最多。在果实的感染期,其侵染量与降雨量和孢子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清除果园内的病菌十分必要。堵住源头,是抓好综合防治的根本。
2.1.1 冬季管理中,要彻底清理果园的枯枝烂叶。对多年生枝干老翘皮和病瘤,刮除后涂石硫合剂渣滓2倍液或强力轮纹净5-10倍液,并将刮下来的病体碎屑全部带出果园,深埋或焚烧。
2.1.2 对1-2年生小病瘤,在果树发芽前可直接涂抹5-10倍液的强力轮纹净,或300-500倍喷雾。
2.1.3 在果实生长期,要经常注意摘除病果,并带出果园外处理
2.2 药剂防治
2.2.1 喷药时期
2.2.1.1 谢花后10天到采收前40天是果实轮纹病源菌的侵染期,此期要正确选用保护性杀菌剂或内吸性杀菌剂或二者交替使用。
2.2.1.2 轮纹病的孢子主要靠雨水飞溅到果面上进行传播,要根据降雨情况合理用药,掌握用药间隔期。干旱情况下,有机杀菌剂的持效期为15天,在有小雨的情况下为9-11天,喷药后连雨为7天左右。无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持效期比大多数有机杀菌剂长4-5天。根据降雨情况掌握每次用药的持效期,防止出现用药的间隔空白期。
2.2.2 主要用药品种和应用技术 防治轮纹烂果病的杀菌剂主要有内吸性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多抗霉素;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大生M-45、苯醚加环唑、可杀得等。两种类型的杀菌剂要交替使用。也有把内吸性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合后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内吸,保护双功能的杀菌剂如多锰锌等,也有利用现代生物膜技术在果面形成一个有延展性、粘着力好、抑菌作用强的保护膜,同时加入内吸杀菌剂,这种剂型也能达到内吸与保护的双功能。
2.2.3 提高喷药质量 目前所用药剂基本上是接触性杀菌剂,所以喷药器具压力要足,药液雾化要好,使药液对果面和叶片的覆盖率高,不出现漏喷等现象。在幼果茸毛期和雨季多选择粘着力强、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如一些膜型制剂扑菌灵、强力轮纹净,均具备上述优点。
2.3 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在有效提高苹果外观品质的同时,也是防止苹果轮纹烂果病等病害的十分有效的技术措施。
2.3.1 套袋前防治 洛宁果区苹果套袋一般都在5月底-6月中旬进行。套袋前要连续防治3次,用药间隔期10天,可轮换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1.5-3%多抗霉素500--800倍,20%扑菌灵悬浮剂600倍。
2.3.2 套袋后防治 苹果套袋后连续防治5-6次,用药间隔期10-15天,可选择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10%苯醚加环唑、乙磷铝等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农药与1:2-3:200的波尔多液轮换交替施用。
2.3.3 除袋后防治 一般采果前30-40天除袋,除袋后一般不再喷药,尤其是容易造成果面污染的如波尔多液等则绝对禁止喷施。注意及时发现和摘除病果。
2.4 加强果园的综合管理
2.4.1 可通过多有机肥,适量增施P、 K肥,控制N肥,果园种草等措施改善土壤肥水管理,增强树势,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4.2 合理修剪,改善风光条件。冬剪中要去除一部分挡风遮光的大型枝组或辅养枝;加强生长期修剪,夏剪中要及时疏除影响风光的内膛枝。
2.4.3 疏花疏果,合理负载,防止大小年。以上各项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大大减轻了苹果轮纹烂果病的发生,几个试验果园的发病率都在2%以下,个别技术落实好的更是基本杜绝了该病,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