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接种卡介苗
2010-02-10李珍香
李珍香
(江西省永丰县疾病控制中心 江西永丰 331500)
尽管卡介苗(BCG)接种效果存在着争议[1],但在结核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卡介苗接种仍是预防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措施之一[2]。本地区是一个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山区县,结核病是本地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就如何高质量地接种卡介苗谈几点体会,为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提供裨益。
1 明确接种对象
新生儿、3个月内婴儿及未感染结核杆菌的儿童、青少年均为接种对象。
2 熟悉接种程序
对新生儿及3个月内婴儿直接接种,其余接种对象均需做结合菌素(BCG-PPD)实验,只有反应阴性者(假阴性除外)方可接种卡介苗。
3 规范接种方法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以前有皮内法、皮肤划痕法、口服法。现本中心引用国际上推行的皮内法。每人份为0.1mL(内含0.05~0.1mg卡介苗)。接种时操作者一定要认真、负责,集中注意力,最好用4~4.5号的1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卡介苗。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接种对象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肤,待干,用左手绷紧接种部位皮肤,右手拇指及食指固定针管、针头衔接处,与皮肤呈10°刺入皮内,确定针头在皮内后,平行进针少许,最后缓慢注入卡介苗0.1mL,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直径约6mm的圆形皮丘,然后将针管朝顺时针方向旋转45°后,拔出针头,以防疫苗溢出。
4 掌握接种反应及处理
正常情况下,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持续2~3个月,可自行吸收,结痂形成一个永久性的凹陷瘢痕,称“卡疤”。局部淋巴结如不超过1cm,属正常反应,一般可自行消退;如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即为不正常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1~2个月或3个月左右,与卡介苗所用菌株的剩余毒力、菌龄、接种方法和接种对象的年龄、体质及当时的一般情况有关。当淋巴结稍有肿大,立即热敷,可自行吸收;如化脓,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取脓液,若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烟肼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对局部皮肤脓疡者,可用0.5%普鲁卡因加异烟肼50mg或链霉素0.5g,在局部周围做环状封闭,效果较好。部分接种者在接种后2~3d会出现体温升高,应给予适当处理。
5 牢记接种要点
凡患结核病和急性传染病、重症感染、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病、严重皮肤病未愈者,均不宜接种卡介苗。出生时体重小于2300g的早产儿也不可接种卡介苗,应推迟至体重2500g以上再接种。严禁用碘酒或碘伏皮肤消毒。消毒剂未干时不要接种,否则影响疫苗效果。接种部位、方式一定要准确,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否则会引起经久不愈的深部寒性脓疡。接种剂量要精确,剂量不够则阳性率不高,达不到接种目的;剂量过多可引起溃疡不愈或全身反应。告知家长及监护人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正确的处理方法,且接种部位不能用手揉、挤、挠,以免感染。卡介苗要避光、2~8℃冰箱内保存,安瓶有裂纹或疫苗已过期的不可使用。安瓶中未用完的卡介苗应盖上消毒干面球,超过半小时应废弃,严禁使用。接种BCG及BCG-PPD的一次性注射器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销毁”的消毒管理制度。对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疫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接种日期等,便于随访。
6 连续卡介苗监测
卡介苗接种后12周,采用BCG-PPD皮内注射实验法,注射部位在前臂掌侧中央,剂量为0.1mL(含5个结素单位),72h后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硬结直径大于或等于5mm为阳性反应,表明卡介苗接种成功,机体已获得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若少数(约3%~5%)接种对象局部皮肤硬结直径小于5mm,在排除假阴性的情况下,应视为卡介苗接种失败,须按常规补种。
卡介苗接种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又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低质量的卡介苗接种不但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高质量的卡介苗接种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卡介苗接种的个方面知识,缺一不可。
[1]Sringett VH,Sutherland I A.Tuberele Lung Disease,1994,75:223~227.
[2]李波,吴绍琴,屠德华.北京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的监测[J].中国防痨杂志,2001,23(6):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