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缆道测距定位仪在民和水文站的应用
2010-02-09陈斌华
陈斌华
摘要:民和水文站属山溪性河流,水沙特点是暴涨暴落,吊箱起点距测量受上游来水时间、漂浮物等影响定位较为困难,为了达到准确、及时的水情测验要求,实现了起点距数据的远传及自动化处理,我站引进使用了水文缆道测距定位仪,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水文缆道定位仪;技术指标;应用
1测站概况
民和水文站于1940年1月设立,是黄河一级支流湟水的重要控制站,民和水文站属山溪性河流,水沙特点是暴涨暴落,在流量测验中使用的是电动吊箱缆道,吊箱起点距测量受上游来水时间、漂浮物等影响定位较为困难,为了达到准确、及时的水情测验要求,上游局在2008年给民和水文站配备了水文缆道测距定位仪,我们主要应用该测距仪的起点距控制系统,水深测量仍采用人工或借用断面。
水文缆道测距定位仪主要用于水文缆道行车过程中的起点距和入水深测量,具有自动修正缆道主绳的垂弧度和入水后起重绳的偏角和无回差等独特功能,起点距、测点深自动停车控制信号输出功能,可配接RS485通信输出口,与计算机直接联机运行。实现了起点距数据的远传及自动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2缆道定位仪主要技术指标
2.1量范围:起点距:-99.90~999.90m
2.2分辨率:起点距0.10m
2.3系数误差:<±1%
2.4修正误差:0.004~4(系数超限时自动设置为1)
2.5显示:16*2大字符带背景光液晶显示
2.6定点设置:起点距可设1~99条垂线段
2.7存储:本仪器具有保存系数功能,可10年不会掉数
2.8使用温度:-10~45 ℃
2.9存储温度:-30~55 ℃
2.10电源:DC12V功率:<0.50W
3电动吊箱缆道系数的设置
选择ST键,进入缆道系数设置状态,显示如下图:
R=XXF=XXHX=0.472
SM=XXX.X QX=0.472
R=XX为入水深停车惯性差值;
由于在正常使用中,入水深制动停车位置与理想运算的位置有一个惯性差,故调整XX即可接近其理想位置。注意:行车速度越快,R值就越大。
F=XX为垂线总线设置。
HX=?表示入水深测量的基本转换系数。
SM=?为起点距的最大行车保持距离。
QX=?为起点距测量的基本转换系数。
所有设置完成后,按换屏键。即可存储系数,并退回到测量状态。
4起点距系数的设置操作
注:该项操作必须在“ST”操作之后进行。
选择SI按换屏键,进入起点距系数设置状态。显示如下图:
J00:XXX.X000.00
ESC 0
图中:J00为起点距的分段号;
XXX.X为当前段数据实际测量值;
000.00为当前段目标长度设置数;
该垂线测点数
J为上段起点距的段号与系数值
J01:+000.00 010.00
ESC 3 J00=0.965
起点距系数的设置图
具体操作方法:若某段线YI为10m,用置数键和位移键将目标长度设置为010.00m,启动循环电机前进移动,当前数据测量值开始计数,由经纬仪确定铅鱼移动到预先设定的位置时停车,此时若测量显示为010.30m,按下换键屏,仪器将自动计数出该段系数,显示存储并自动转下一段系数设定操作。以此类推,即可完成全断面起点距的垂弧度修正操作。
完成后必须多次按动换屏键,使所有分段系数循环1次,直到最后一条分段系数出现,将光标移到ESC的E下面,按换屏键即可退出设置,所设置系数将永久保存,直到下一次修正为止,否则不能正常工作。
4.1测量操作
在仪器安装调试完成后(开关机不影响所设系数),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正常测量工作。仪器通电开机,自动进入测量状态,启动绞车,将吊箱移到起始0点处,按一下置数键,使起点距复0并开始计数,行至到第一条垂线时,绞车自动停车,启动绞车下降,当吊箱下降到水面时,由人工实测水深,并施测各测点流速。测量完成后,启动绞车出车至下一条垂线,绞车又自动停车,重复上述,直到所有垂线测量完毕,回车结束。
4.2仪器的维修维护
4.2.1本仪器主要由测距主机与两个光电传感器组成,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传感器部分的转动与转轮连接是否正常。
4.2.2开机上电若无显示,请检查直流12V供电是否正常或电源线接触是否良好。
4.2.3测量时行车移动,传感器也转动,但显示不计数,则查看传感器与主机的4.2.4芯联线是否有焊接脱落或断线。
4.2.4传感器转动部分无需加油,若转动不灵,一般是更换元件。
5结论
水文缆道测距定位仪,结构紧凑,封闭严密利于装卸维护,观测传输快捷,精度高,完全适用民和水文站的起点距观测要求,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常用起点距观测设备而加以利用。通过应用分析起点距的误差达到规范要求,测量成果可作为正式起点据观测资料。
参考文献
[1] 水文测验手册.第一册 野外工作[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5:39-87.
[2] 水文普通测量手册[J].郑州:河海大学出版社,1995.11、6(6):132-148.
[3]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P GB 50179-93[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