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

2010-02-09郭冬梅刘云朱文涛

中国现代中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突发性中药材储备

郭冬梅,刘云,朱文涛*

(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万赛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

中药经济

浅析中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

郭冬梅1,刘云2,朱文涛1*

(1.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万赛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

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继非典(SARS)之后又一影响范围较广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次事件再次对药学体系应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药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药资源的合理使用对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用药需求特点

所谓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多为群体性事件,事件发生期间的用药需求特点有别于正常的市场需求,且用药需求如不能及时满足,危害程度更大,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用药需求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1.1 需求的发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及演变趋势等较难预知,有时甚至不可预测。因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用药需求也会表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2003年SARS流行期间以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板蓝根等很多常用抗病毒药的需求都出现了较大的增幅,甚至出现了短时断货的情况。

1.2 需求的满足高度强调时间性和紧迫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发突然,情况紧急,蔓延速度快,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不良影响范围的扩大。因此,在用药需求的满足过程中,要求响应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1.3 需求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短时间内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扩散速度较快,影响人群通常会迅速增加。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扩散就体现出了这一特点。从2009年4月开始全球扩散后,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迅速增加,到2009年12月,我国内地已经报告病例12.3万例,死亡714例。因此,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一旦找到有效的预防治疗药物,其需求也会迅速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很难保证充足的市场供应。甲型H1N1流感疫苗上市初期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时,如果公众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了解关于疾病和治疗药物的真实市场信息,极有可能引发恐慌,进而导致对相关药品的囤积和抢购,如果出现此类情况,需求的增长往往会被进一步强化。

1.4 需求满足的难度较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多由新的致病因素引起,在现有的医药体系下,短时间内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难度很大。如SARS流行初期,由于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公众恐慌心理蔓延,事件的危害程度很大,后期也是以不良反应较大的激素疗法为主,虽能控制住疾病的发展和蔓延,但很多被治愈的患者都有明显的后遗症,有些甚至终身残疾。

2 中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势

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中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中药具有区别于其他药物的一些独有特性,这使其在满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殊用药需求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2.1 中药短期内寻找新的有效治疗药物相对较为容易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中医药应用历史,长期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药学信息。以临床应用作为基础,形成了完善的中药知识体系,储备了丰富的中药技术资源。这些信息结合现代药学工具和手段,使得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研发时间也相应缩短。目前,很多临床上非常有效的应对由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都来源于中药。如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短时间内研发的有效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是科研人员在查阅大量本草记载及医药典籍、资料的基础上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禽流感的特效药物——达菲,提炼自中药八角中的莽草酸。

2.2 中药组方用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新的、难以解决的致病源具有优势

中药组方应用的传统使得用药的变化性较强,普通的常用中药,经过特定药方的组方之后,可能会获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新的、难以解决的致病源时,中药往往可以迅速进行恰当的组方,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象SARS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无论是对现代医学还是对传统中医学,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危害都是一个挑战。我国制定的《非典中药治疗方案》在非典易感人群的防治、非典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的配合使用减少了使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适时出现的中药组方对于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中药临床应用经验积累较多,短时间内大范围使用的安全隐患较小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的通常是全新的疾病,所应用的预防治疗药物多为新药或对现有药物的新组合、新应用。受制于时间因素,在新药物、新方法广泛用于临床之前,一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临床安全性验证,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大大提高,有时候因为没有替代的治疗方法,只能选择安全隐患较大的治疗方案,象非典患者激素疗法导致骨坏死、肺纤维化等后遗症。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使用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中药经历了几千年临床应用过程的淘汰和筛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对药物的安全性认识较为充分,短时间在大量人群中使用的安全隐患较小。

3 提升中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用药需求能力的策略

3.1 完善中药储备体系,保证充足的药品供应

我国的药品储备制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为了应对战争、洪涝、流行病等紧急情况而备用的药品。经过多年的制度建设和资金积累,药品储备体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涵盖中央和地方的两级储备体系,储备品种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门类。但是,从品种结构上看,现有储备制度最主要的缺陷为储备种类不全,中药材储备不足。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对中药材的市场价格和供应情况掌控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这种药材储备欠缺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过程中,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价格均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情况,并因此带动了很多中成药生产成本和患者治疗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品安全供应和社会稳定。

基于此,应将中药材储备库的建设纳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逐步探索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体系。2010年3月两会期间,已有人大代表建议“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以平抑重大疫情来临时,药材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在中药材储备制度推行早期可立足现有储备制度的完善,先由中央政府主导进行试点,选择一些经营状况较好、具备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经营企业或中成药生产企业作为储备任务的执行主体,建立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中药材储备库,提高国家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中药材市场的掌控能力,真正发挥中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3.2 完善中药应急研发体系,提高研发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研发反应机制,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很多中药治疗方案的探索和研究多源于医院、企业等机构的自发行为。SARS和甲型H1N1流感爆发期间,很多中药组方就是医院依据临床治疗经验自主研发的。这种个体主导的研发行为不利于调动全社会的研发资源在短期内取得最优的研发结果,也不利于一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案迅速推广和应用。因此,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应急研发体系,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牵头,迅速组织和调动研发部门、人员和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开发活动。产生研发成果后,由政府管理部门向全社会推广,以尽可能快速实现其实际应用,满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需求。

3.3 完善中药应急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中药的安全有效应用

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药品安全性问题发生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首先,突发性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由于用药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药品生产、经营以及使用单位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发生质量事故的概率相应增加。同时,为了应对新的致病因素,势必会有很多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案被临床大量使用,由于上市之前的考察时间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会增加。因此,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品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中药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比正常时期更严格的药品质量监督控制和不良反应监测与通报管理制度,尽可能降低药品安全隐患带来的危害。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对公众生活影响较大的不良事件,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优势,应通过侧重性的政策引导使这种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和体现。

[1]国务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3:1-2.

*朱文涛,E-mail:wentao67@126.com

猜你喜欢

突发性中药材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