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惊厥126例临床分析

2010-02-09张洪周娄佩军通讯作者张桂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围产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后遗症

张洪周 娄佩军(通讯作者)张桂香

1)河南长葛市人民医院儿科 长葛 461500 2)长葛市卫生防疫站 长葛 461500

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所造成,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需紧急寻找病因,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对我科收治的1999~2009年新生儿惊厥126例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新生儿惊厥126例男69例 女57例;年龄≤37周60例,38~42周38例,>42周28例,住院时间 1~28 d。

1.2临床表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63例,颅内出血﹙ICH﹚21例,新生儿低钙性惊厥1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5例,新生儿低血糖6例,高胆红素血症5例。

1.3并发症吸入性肺炎66例,新生儿硬肿症30例。

1.4诱发惊厥的相关因素126例中正常产21例,未发现与惊厥相关的诱因;105例有高危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因素:(1)母体因素:胎盘功能异常,早产及过期产,妊高症;(2)分娩因素:生后窒息,手术助产,脐带扭转或挤压,臀横位;(3)胎儿因素:宫内窒息,胎粪污染羊水,巨大儿;(4)新生儿因素: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及感染性疾病。

1.5辅助检查根据126例患儿的不同病情,进行头颅CT、M RI及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CRP等实验室检查。

1.6治疗全部患儿迅速给予抗惊厥治疗:苯巴比妥负荷量15~20 mg/kg,静脉注射,1 h后效果不好者再用10 mg/kg,维持量 3~5 mg/(kg·d)。顽固惊厥者加用安定0.5~1mg/(kg·次)[1],同时给予病因治疗及支持对症处理。

2 结果

126例中治愈 118例(93.65%),后遗症 6例(4.76%),死亡2例(1.59%)。

3 讨论

新生儿惊厥与围产期因素密切相关,如把引起惊厥的因素分为颅内因素与颅外因素,前者110例(87.3%),后者仅16例(12.7)%。如把引起惊厥的因素分为感染性因素与非感染性因素,则前者仅15例(11.9%),后者 111例(88.1%)。126例中围产因素引起的惊厥107例(85%),其中以高龄产妇及胎盘功能异常最多,故加强围产期保健特别是高龄产妇的围产期保健是预防新生儿惊厥的有效措施。

126例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 HIE 63例,其次为ICH 21例,死亡的2例均为严重的ICH患者。说明HIE及ICH是新生儿惊厥中发病最高.后果最严重的疾病,是围产期保健的重点。

ICH病情较严重,脑CT上多同时合并有HIE。21例ICH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共13例,脑室系统出血8例,其中6例发生于早产儿,存活4例均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死亡2例均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且早产儿惊厥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表现为呼吸暂停或阵发性青紫[2],多在头颅CT检查后才发现HIE或ICH,故早产儿惊厥特别是早产儿HIE及ICH引起的惊厥的预防及监护更为重要。

国内新生儿惊厥分5种类型[3],值得重视的是轻微型,如不及时发现易发展为其它严重的类型,早期头颅CT扫描是新生儿惊厥诊断 、分型、病因治疗及预后判断中不可缺少的指标。小儿惊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新生儿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惊厥性脑损伤尤为严重,所以迅速止惊、积极病因治疗、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本病重点在预防,故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产儿科全力合作,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措施。

[1]杨锡强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

[2]吴现瑞,胡亚美,江载芳,等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1-458.

[3]陈惠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的关系及鉴别[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2):81.

猜你喜欢

围产期人民卫生出版社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中药渣发酵物对围产期母猪粪便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