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提升种业服务水平
2010-02-09闫树合郑奎林
闫树合,郑奎林
(1.锦州市太和区种子管理站,辽宁 锦州 121000;2.锦州市财政培训中心生态农庄 )
1 提升种子质量是种业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必然要求
1.1 现代农业的用种趋势
我国种子质量指标主要是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四项,这些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种子是农业科技水平的集中反映和实物载体,种子质量的高低是种业为现代农业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种子质量的实际控制者,而且种子质量也是决定品种寿命及企业信誉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收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设施农业栽培面积逐年上升,无论是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还是保护地精细栽培模式,市场都需要有高纯度、高净度、高发芽率的优良品种,消费者也对品种品质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种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单粒点播,单粒播种对企业讲,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对用户讲,既享受优良品种带来的收益,也节省人工成本;对社会讲,用种量的大幅减少,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这样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当然有生命力。因此,种子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2 种子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第一,种子生产环节管理不强。造成种子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制种的生产模式存在缺陷,稳定的专业化繁制种基地不多,农业技术工人的队伍不稳定。当前,种子企业制种依然是“公司 +农户”模式,在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民有自主经营权的情况下,制种企业对分散的农户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十分困难,加之制种农民生产水平千差万别,不排除个别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而根本不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更令制种企业头痛的是,制种农户很少受制种合同约束,市场好时不卖给制种企业,而生产出不合格的种子制种企业又必须收购。
第二,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管理较有难度。我国蔬菜种子用量逐年加大,各类蔬菜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种子纠纷较多。主要原因是非主要农作物种子不需要审定,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生产和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随意引种和推广,乱调种子、乱改名称,没有经过规范试验、示范或不经过引试就直接销售,很容易造成品系不稳定或者不适宜的品种进入生产领域,群众不掌握种子的特征特性、适应能力和栽培要点,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农户用种量虽然不大,但保护地生产商品时效性强、价值高,农户损失较大,社会反响强烈。因此,种子的质量优劣涉及栽培措施实施和产品品质好坏,有必要加强种子质量的管理。
2 加强技术培训是提高种子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生产环节的技术培训
种子质量是在生产环节中形成的,而不是在流通市场上管理出来的。生产是种子内在质量形成的关键,只有控制好种子生产环节,严格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才能够有合格的种子进入市场。否则,收获后对种子经营者采取再严格的管理,也不能提高种子的内在质量。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是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质量,建立稳定和规范的繁制种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制种队伍中技术人员及农业工人的制种技术水平、管理技能和法制观念,组建一只去雄或杂交授粉的熟练技术农民队伍,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坚持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原则,以便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
2.2 加强销售环节的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种子质量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使进入市场的种子及时得到准确检测,保证种子质量。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活的生命体,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决不能像日用百货一样摆个摊位就可销售。对销售人员应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销售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要有固定的营业场所,相应的贮藏保管设施,具备一定的种子专业知识,并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种子销售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所销售品种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和使用说明,向农民宣传推荐适宜品种,同时也要承担农业技术推广义务,对优良品种起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2.3 加强使用环节的技术培训
种子企业市场推广人员应对育成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与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逐渐形成完善的示范推广体系。应加强对种子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种子使用者(农民)的用种水平,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让种子使用者具备选择适宜品种的能力,并按品种要求差异化使用,避免因生产管理措施不合理、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种植密度不合适、温室环境不适宜、良种良法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