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林甜橙的引进推广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回顾
2010-02-09陈全友
陈全友/文
一、引种推广
哈姆林甜橙是世界柑桔主产国制汁和鲜食兼优的主栽品种之一。1965年2月我国农业部外联局收到摩洛哥王国赠送的7个柑桔品种嫁接苗966株,其中甜橙5个,包括哈姆林甜橙、伏令夏橙、卡特尼拉甜橙、脐血橙和华兴登脐橙(华盛顿脐橙优系);宽皮柑桔2个,即克里迈丁桔、威尔金桔。这批苗木分发给四川、广东、广西、浙江和福建等5省区。其中,引入四川的这批苗木定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经过植物检疫,园艺性状观察(1965—1975年),多点区域性试验,丰产栽培研究 (1975—1982年) 和示范推广(1984—1988年),科研人员明确了哈姆林甜橙在我国生态条件下的生长结果习性,具有早结果、早丰产、高产稳产等特性,其果实外形美观,皮薄光滑、少核、酸甜适度,肉质细嫩、富有香气、汁多味浓等优点,与其在国外表现一致。果实用于制汁,具有出汁率高,汁色橙黄,有光泽,静置分层时间长,酸甜适度,风味较浓,无苦味,有香气,适口性好等特点,无论作原汁、浓缩汁,还是作配制汁,其品质均佳。哈姆林甜橙对我国的气候、土壤、地形等生态条件有着广泛的适应性,适宜在我国甜橙产区广泛栽培。
哈姆林甜橙示范推广于1985年列为国家农牧渔业重点技术开发项目。4年间,共繁育苗木1600多万株,建立优质母本园12个,面积41.3hm2;示范园11个,面积100hm2;推广遍及湖南、福建、四川(含重庆)、广西等7个省(区)的30余个县,累计推广面积12866.67hm2。经过连续4年鉴评,研究人员选出了13个果型较大、优质高产的优良单株,为建立优良单株母本园奠定了基础。
哈姆林甜橙的引种成功和推广,为我国增添了一个既可鲜食又宜加工的甜橙品种,对改善我国柑桔品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哈姆林甜橙的引种推广198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针对我国柑桔品种良莠不齐,特别是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11—12月成熟的中熟品种占8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柑桔生产的持续发展等问题,1991—1996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主持,开展了云、贵、川、渝、鄂等5省(市)参加的柑桔早、中、晚熟优良品种配套研究,这5个省(市)均把哈姆林甜橙列为早熟品种的配套模式。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又积极引种哈姆林甜橙的优系,拟在生产上大力发展,以满足市场对优质水果的需求。
二、栽培技术配套
为促进哈姆林甜橙的健康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科技人员开展了长期的栽培技术试验和配套,形成了成熟的哈姆林甜橙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标准建园,不断熟化改良土壤;用枳做砧木,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着重夏季深施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
哈姆林甜橙果皮光滑,但果蒂周围易受柑桔蓟马和花蓟马为害,使果皮留下疤痕,影响外观和品质。可在现蕾至初花期,当花蕾直径达2mm时开始防治,用90%敌百虫或20%甲氰菊酯喷雾。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的中前期,喷布2,4-D10~15mg/L,对稳果和果实增大有明显作用,可提高产量15.2%,如喷两次可提高26.8%;不喷2,4-D对照,平均单果重107.1g,而处理分别为123.3g、135.8g,对果实品质影响不大,果皮增厚0.02~0.09mm,果皮稍有变粗,可食率和出汁率略有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全糖、柠檬酸、维生素C无明显差异;种子减少,退化种子增多,裂果减少,果实耐藏性增加。
修剪与控制花量。哈姆林甜橙的花量大,是枳砧哈姆林甜橙的主要特征之一。对此,一般可行疏剪或短截无叶花枝。
参加此项研究课题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程代振、戴胜根、李安富、陈全友、胥洱、郭天池、何天富;湖南省零陵地区农业局方润清、林庆先,郴州地区农业局杨名和;广西桂林地区农业局、柑桔办公室韦树德;四川省邻水县柑桔办公室陈克明,内江市柑桔办公室胡晓华;福建省福州市农业局余德生,三明市经济作物局程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