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服务之花开遍四川

2010-02-09朱钢华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特派团魔芋农民

本刊特约记者 朱钢华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张辉

对口帮扶,科技服务先行。两年来,从田间垄头到科技示范园区,从最常见的编印技术手册、开展现场或远程培训、电话咨询、生产指导,到有针对性地技术研发、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进行推广应用、再到着眼于提高灾后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企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各省对口帮扶技术服务的手段、形式日益丰富新颖,范围日益拓展扩大,成效日益显著,科技服务之花开遍了整个四川地震灾区。

培训如火如荼

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始终是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省厅对口帮扶四川灾区工作实践中,都把大力开展科技培训作为科技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或是编印教材,发放资料,或是组织培训,开办讲座,现场指导,无论是点对点的、点对面的还是面对面的,培训活动开展的可谓如火如荼。

北川:山东举办产业培训班

山东组织了养猪、蔬菜、食用菌等方面的专家编写了《养猪技术实用手册》和《蔬菜栽培和保鲜技术实用手册》,共印刷1000套,发放到种养示范户手中,还多次举办了养猪、蔬菜、食用菌等产业培训班,解决了急需解决的种养技术。

什邡:北京培训蔬菜育苗和食用菌栽培技术

为了提高什邡的蔬菜育苗技术和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北京市科委对口帮扶工作科技特派团开展现场技术咨询与培训,现场指导蔬菜育苗、生产,开展蔬菜栽培技术培训,对黄背木耳栽培中病虫害、食用菌新品种、菌料循环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讲解,解决了当地长期食用菌栽培的病虫害问题,受到当地食用菌农、技术推广人员的热烈欢迎。

安县:辽宁开展魔芋生产技术培训

针对当地魔芋产业需求,辽宁科技特派团在绵阳安县编写了《魔芋栽培加工实用技术》,并在永昌无公害魔芋生产示范基地发放。集中举办了魔芋生产技术培训班,分别对大竹、铜钱、齐牛等村的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讲授魔芋良种繁育技术,培训新型技术农民。在魔芋不同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科技特派团队还深入田间地头、科技园区,与广大农民面对面接触,指导关键技术实施,讲解疑难问题,并亲自操作示范,深受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汶川:广东开展产销一条龙专项技术培训

广东省科技特派团根据生产各阶段需求和汶川灾区农民的要求,采取点对点与面对面、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村镇的特色产业,围绕各时节特点,进行品种引进,栽培种植、生长管理、果实采摘、储运、市场调查和促销等实用技术专项培训,力争带出一批有知识、会管理的农民专业技术员,并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学技术、讲科学。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政府普及科技知识,营造讲科技、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推动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平武:河北做好食用菌、中药产业培训

河北科技特派团队组织本省食用菌科研机构、企业到平武灾区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业务交流,协助做好食用菌、中药材产业的技术骨干、菇农、药农的技术培训,并帮助抓好科技信息网络、农业专家系统、星火科技12396等信息平台的恢复与重建,促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

汉源:湖北培训果树栽培生产技术

湖北科技特派团依托教学、科研优势,编写了一套图文并茂的简化、适用系列培训教材,详细介绍了特色农作物的栽培方式、技术要点。并通过田间示范、多媒体讲授及远程培训等多种有效形式,对汉源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养出一批既懂新技术,又懂经营的“科技型”农民。通过进行树体管理、花果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有效地增强了果农的科技意识,也增加了产业效益。2010年,示范园的产量提高5%,每亩效益增加500元。目前,汉源农民学技术、用技术、传播技术的良好氛围已经逐渐形成,为灾区今后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彭州:福建搭建远程服务平台

为实现对口帮扶专家与农户、涉农企业、农民协会之间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直观的互动交流,解决因双方在空间上的距离导致和科技服务不便等现实问题,有效的提高整体项目的运行效率,节省项目运行成本,福建帮扶专家组在彭州市科技局、彭州市百信农业、彭州市九尺镇天宝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远程培训与技术咨询示范点,使之与福建省农科院的远程咨询系统对接,利用福建省农科院自建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咨询平台,配以音频、视频采集设备,通过互联网实现彭州农业企业技术人员与福建省农业科技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多功能远程咨询答疑与实时教育培训平台。福建科技特派团队通过纯软件方式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讯、在线课堂、文档共享、远程会议等多项功能,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服务与培训,有效地节约了时间和经费,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的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四处开花

绵竹:江苏建高效农业示范园引领技术推广

“按照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到今年年底前,生物发酵床养猪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10倍。”绵阳农民钟长兴在采用生物发酵养猪技术后信心满满地表示,这将能带动30户以上生猪养殖户。原来,他采用了“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引进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成立苏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以此技术发展养猪业。

绵竹与江苏镇江大致在同一纬度上,自然地理条件有相似之处。然而,同样是开发丘陵山区资源,绵竹每亩地的人均收益不到800元,江苏镇江每亩地收益却高达上万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进行对口援建,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江苏在绵竹九龙镇着力打造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核心规划面积300亩,以当地现有梨产业和生猪产业为基础,引入适宜的果蔬等优良品种,嫁接江苏比较成熟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用3年左右时间,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理念,边建设、边培训,协助绵竹农技人员和农民,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示范园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园区内一大批附加值高的果蔬产品已经成熟,其中草莓已连续采果5个月,最高亩产1500公斤,示范园区内亩效益超过4万元,指导农户种植亩效益超过1.5万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酵床养猪、养鸡成功实施,正在一批养殖大户中推广。去年12月18日,高效农业示范园中引进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已经成功“嫁接”到农民手中。农业示范园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和苏、川两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创新服务模式,探索符合绵竹实情的农业技术推广新途径、新机制,是加速江苏农业技术绵竹本土化和建立灾后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选准绵竹农业灾后恢复、发展最急需的,对农民增收作用显著的农业产业项目引入到当地,并采用“江苏专家+江苏农民种养能手(绵竹市县农技人员协助)+当地农民”的运作形式,逐渐形成江苏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技人员、江苏农民劳模与当地农户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的农业技术传递模式,创新江苏技术绵竹本土化人才培训模式。

为使园区尽早发挥示范效果,实现江苏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和传递,从根本上增强绵竹自身抗灾重建的实力,科技特派团在向当地农民示范培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同时,启动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在绵竹9个示范镇的11个示范村,组织发展草莓、葡萄、桃、梨等种植示范户87户,畜禽养殖示范户36户,示范种植面积430亩,饲养畜禽6530头(羽),组织科技入户指导达1289人次。首批在绵竹市九龙、板桥、孝德、什地、富兴等5个镇,遴选19户大棚草莓示范户,目前亩收益已达1.5万元以上。

陕西勉县:天津养猪技术示范点产生辐射效应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天津首先对核心示范点的确定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既考虑到示范点规模,又考虑到已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考虑到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最终遴选出勉县利生良种猪场和勉县长强养殖合作社作为核心示范点,并通过核心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项目各项技术的推广。

项目的主要内容为以勉县规模养猪场、养猪小区为对象,推广“PIC配套系杂交商品猪优质高效高产标准化养殖技术”。从猪肉生产的四个体系建设着手推广先进的瘦肉型养猪技术。四个体系包括:建立完善勉县PIC配套系猪杂交繁育体系;建立完善安全高效猪饲料研发、生产推广体系,推广优质猪高效标准化饲养管理体系;建立完善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提高猪场抵抗疾病的能力;摸索建立优质高效高产猪肉生产的宏观管理体系。

通过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专家的指导,项目组免费对示范区养猪户猪群的重大疾病的抗体水平定期进行监测、对免疫程序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对疾病鉴别诊断结果及时对病猪进行治疗,从而大大提高了各阶段猪的成活率,2008~2009年母猪多提供肥猪所增加利润100万元。

绵阳:辽宁研发加工产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辽宁省作为绵阳市安县的对口支援省,针对灾后安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特色主导产业——魔芋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组成科技特派团赴安县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对口帮扶工作。在当地开展了魔芋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300亩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并帮助安县申请省级无公害产地资格认定。安县有2000公顷土地经审核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相关标准和要求,通过四川省农牧厅无公害产地资格认定,时限为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2009年证书正式下来。

帮助企业开发魔芋系列加工产品。一是在魔芋精粉提取率、魔芋产品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开展工作,摸索了近百种新方法。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新的生产加工工艺已交由当地企业进入中试阶段。二是积极引进新成果,提高安县魔芋产业化水平。经多方协调,安县魔芋加工企业与西南科技大学于2009年1月达成《改性魔芋葡甘聚糖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共同进行魔芋葡甘聚糖共混改性产品、共聚化学改性产品及互穿聚合物网络交联改性产品的生产经营。该生产线于2009年年末投产,进一步提高了魔芋精粉的利用价值。通过魔芋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使安县魔芋产业链得以有效延伸,大幅度提高魔芋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新增产值2000万元。使安县魔芋加工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有效解决安县魔芋产业问题、灾后重建的社会问题和就业问题。

都江堰市:上海开发推广猕猴桃保鲜技术

针对都江堰市猕猴桃主栽品种开展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并根据当地政府和上海援建指挥部的要求,上海科技特派团分别在向峨、胥家规划了贮量1000吨和2000吨的气调保鲜库,重点开展“红阳”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根据试验方案,9月初开始温度调控、气体调节等贮藏试验,研制适宜的保鲜剂或保鲜材料,最大限度保持猕猴桃采后品质。还将继续开发和推广“海沃特”等猕猴桃采后长期贮藏保鲜和短程物流保鲜技术,帮助企业建立猕猴桃采后冷链体系。

联结市场创新服务

在开展培训、推广技术的同时,广东、河北、江西等科技特派员团队注重联结市场,积极帮助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解决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创新了科技服务的新形式。

汶川:广东搭建良性种植和市场循环体系

广东省科技厅在支援项目的选择上,着重围绕尽量减少灾区农民的压力和后顾之忧,按照“政府+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帮助农户选种、种植的基础上,联合广东和当地龙头企业负责产后收购和加工,协助灾区种植养殖户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形成产、管、销一体,搭建良性种植体系和市场循环体系。

2009年上半年,通过省厅和专家的桥梁作用,在中药材和蔬菜的种植销售方面已经与有关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了合作。2009年8月下旬,省科技厅组织了广药集团奇星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到汶川考察调研,确定了在汶川建立以金银花、川芎、重楼等(七叶一枝花)为主要品种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并确定了由特派团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由企业负责产后收购及相关加工,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既解决了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也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也为县政府解决了市场销售的难题。

针对灾区信息较封闭、落后的现状,建立汶川农村信息直通车门户网站,在行政村建立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站,开通农业技术远程视频专家诊断终端,建设农贸市场动态信息发布系统。预计这些设施的建成,将为当地农民解决种植、销售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极大的方便。

青川:河北发展订单农业,解决销售难问题

为了稳定蔬菜生产,确保蔬菜产品的出路,河北的专家组在指导当地发展蔬菜生产的基础上,配合湖州市援建指挥部引入湖州中味仪陇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采取订单种植模式,和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消除农民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2009年2月,公司与青川县的马鹿、七佛、楼子等3个乡的686户农户签订500亩“黄樱椒”种植订单。并引导省内食用菌、中药材加工企业到灾区开展合作,发展灾区订单种植,推动灾区食用菌、中药材产业恢复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并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

金县:江西联结药材市场,解除农民生产后顾之忧

小金县虽然盛产川西道地中药材,但是由于其药材销售模式落后,信息闭塞,效益难以得到保障。为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有效解除农民生产药材的后顾之忧,科技特派团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依托科技特派团所在地樟树国家级中药材交易专业市场的优势,通过组织小金县高原阳光道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四川诺托璞生态药材有限公司等当地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到药材市场走访,并促使其与江西省樟树市药业局、樟树药材交易市场管委会等进行对接洽谈,了解中药材市场行情,广交药业界朋友,促进其与药材市场的对接,从而有效推动了“市场—龙头企业—农户”的中药材生产新模式的建立,在当地探索了一条实行“订单农业”的新路子。此外,科技特派团还依托信息资源丰富、及时的优势,广泛搜集全国各大药材交易市场相关中药材市场行情变化及销售渠道,及时反馈给小金县科技局、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从而有效解决了制约当地农民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特派团魔芋农民
国家乡村振兴四川普格县科技特派团到普格县完成工作对接与产业调研
揭开魔芋的健康秘密
校地合作“闻令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昔阳县“三区”服务特派团开展产业调研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魔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魔芋腐乳发酵工艺优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