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灵菇栽培经验及问题分析*

2010-02-09张瑞颖胡清秀左雪梅周廷斌张金霞

中国食用菌 2010年2期
关键词:菌袋中农培养料

张瑞颖,胡清秀**,左雪梅,周廷斌,张金霞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 唐山 063001)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菇体结白,味道鲜美脆嫩,上世纪80年代驯化栽培成功,90年代后期投入规模化、商业化栽培,作为1种栽培的珍稀食用菌,其规模化栽培时间较短,栽培管理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白灵菇产品价格高,生产效益较好,所以近年来发展很快,仅河北省遵化市和天津蓟县2个县每年白灵菇的栽培量约为1 600个菇棚,4 000万~5 000万棒。就该地区白灵菇栽培技术的经验和问题简要分析,希望通过交流促进白灵菇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1 栽培方法与经验

1.1 品种

该地区白灵菇的主栽品种是中农1号和ACCC50869,这2个品种特性不同,栽培管理的技术方法不同。

1.2 栽培季节安排

白灵菇是低温型食用菌,该地区一般在8月下旬接种栽培袋,10月上旬长满菌袋,11月上旬搔菌,12月上旬出菇,元旦前采收。如果管理得当,翌年2月出第2潮子实体。

菌种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常规三级扩繁,一般在5月底到6月初开始准备母种。

1.3 培养料配方

白灵菇采用袋栽模式,以棉籽壳和木屑为主料,麦麸、玉米粉、石灰等为辅料,其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64%、木屑18%、麦麸12%、玉米粉3%、石灰粉3%。

上述主辅料加水拌匀,料(风干料)与水比为1∶1.25。塑料袋规格为17 cm×38 cm,每袋装原料650 g(干重)。常压灭菌,冷却后接种。

1.4 接种

选择空气清洁、湿度较小的天气接种。根据接种规模的大小可以选择接种箱或接种帐接种。接种前使用紫外灯、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或气雾消毒盒消毒。接种时1人~3人配合,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两端接种,用灭菌的棉塞封口。

1.5 发菌和后熟

发菌过程中,菌袋摆放高度4层~6层,温度23℃~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保持通风,每隔10 d~15 d进行翻堆检查。8月中旬到9月中旬气温较高,要注意控制菇棚内温度,尽量不要超过33℃,防止烧菌。白灵菇的发菌期大约为40 d左右,即10月上旬长满菌袋。

白灵菇菌丝刚长满时,菌袋松软,菌丝稀疏,不能立即出菇,必须继续培养30 d~40 d,达到菌袋坚实,菌丝浓白,才能搔菌诱导出菇,这个过程称为菌丝后熟。

1.6 搔菌诱导菇蕾

11月上旬菌丝体生理成熟后搔菌,诱导出菇。打开袋口将表面的菌膜和残存老化的菌种块清除,露出新料。18℃~20℃恒温培养3 d~5 d后,菌丝恢复生长,进行催蕾处理,目前常用的催蕾诱导方法有2种:在0~13℃的范围内保持昼夜温差10℃以上处理10 d~15 d; 0℃处理7 d。不经过低温或变温处理的菌袋,一般不出菇或出菇甚少。

1.7 砌泥墙出菇

形成菇蕾后,可以砌泥墙出菇:制泥,取深层(30 cm以下)土壤,每1 m3土壤加葡萄糖10 kg、尿素1 kg、石灰1 kg、磷酸二氢钾1 kg,调成稠泥,pH值为8~9;划破菌袋,在菌袋侧面割1个宽5 cm~6 cm、长6 cm~8 cm的口;砌泥墙,横向摆放菌袋,泥厚 1 cm~2 cm,菌袋摆放6层~8层。

1.8 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主要是疏蕾,控制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为了长好优质菇,要进行疏蕾,两端出菇的菌袋,每端选择1个菇形好的幼菇保留;同时,打开袋口,以保持空气新鲜。疏蕾后,菇棚保持12℃~15℃,温度过高,影响菇质;温度过低,生长缓慢,畸形菇增多。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尽量不要直接向子实体上喷水。要加大通风,为子实体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400 lx~600 lx。

1.9 子实体的采收

当白灵菇的菌盖保持内卷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的菌袋加强管理,可以再长一潮菇。

2 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该地区白灵菇栽培中的问题主要有5个方面:菌袋污染率高;烧菌严重;瘿蚊危害严重;菌袋不出菇;畸形菇多;生物学效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和积累了一些解决措施。

2.1 控制培养料中氮的浓度,避免不出菇和延迟出菇,降低畸形菇的比例

当培养料中氮的浓度过高时,虽然菌丝生长旺盛,但抑制原基的形成,延迟出菇,甚至导致不出菇,并且增加了畸形菇的比例。可按照常规配方:棉籽壳88%、麦麸8%、玉米粉2%、石灰粉2%;棉籽壳64%、木屑18%、麦麸12%、玉米粉3%、石灰粉3%。其氮的总量都已大大超过比例,切不可再盲目增加高氮辅料。

2.2 严格控制栽培料的含水量

白灵菇最适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2%,即料与水的比例为1∶1.20~1∶1.25。如果含水量过低,则不能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含水量过高,发菌中后期吃料慢,菌丝迟迟长不满袋。扎孔通氧虽能解决吃料慢的问题,但同时增加了污染和虫害(尤其是瘿蚊)的风险,尤其北方9月到11月是瘿蚊的高发季节。因此严格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也是降低虫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科学的拌料、装袋和灭菌,能有效降低菌袋的污染率

多数菇农采用常压蒸汽灭菌36 h的方法,但菌袋污染率仍然很高。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培养料搅拌不均匀,菌袋内有干料块,导致灭菌不彻底;二是在装袋、灭菌和搬运过程中,菌袋有细小破损,导致污染;三是灭菌锅或灭菌包内菌袋摆放拥挤,热蒸汽无法穿透,导致灭菌不彻底。

因此根据以上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拌料要均匀;二是装袋后要及时检查菌袋是否有小破损,有些小漏洞肉眼不易觉察,手抚摸很容易发现,及时用胶带封死;三是灭菌锅内菌袋的摆放要合理,菌袋之间一定要有间隔,最好用筐摆放,保证热蒸汽能在菌袋间流通。

另外要注意,拌料后5 h~6 h内必须装袋灭菌,超过5 h~6 h拌好的料容易变酸,既影响菌丝生长,又易感染杂菌。

2.4 做好高温期管理,防止烧菌

在北方,白灵菇一般是8月下旬或9月上旬接种栽培袋,为了提前采收上市,菇农往往提前接种栽培袋,因此在发菌期间会遇到高温天气。白灵菇菌丝对高温比较敏感,33℃以上停止生长,如果33℃以上的天气持续超过2 d~3 d,菌袋内便会产生高温抑制线,直接影响后期菌丝生长和出菇。

为了避免烧菌,应该合理安排生产季节,科学选择品种,严格把握培养料的含水量,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降温,安全度过高温期。一般情况下,中农1号比AC CC50869的菌丝更耐高温,如果提前接种栽培袋,可以选择中农1号。在高温季节常用的降温措施[1]主要有:一是加强遮荫和通风,必要时可以使用风扇加强菇棚内的通风;二是利用 “跑马水”降温,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可在大棚内四周及棚内人行道两边挖掘相通的地沟,引入 “跑马水”降温;三是合理摆放菌袋,堆高不要超过3层~5层,菌袋间要留有空隙,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更利于菌袋散热;四是提倡室内发菌,可以通过空调等制冷设备调节发菌室内的温度。

2.5 采取综合措施防控瘿蚊

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 Felt)[2]以幼虫为害,取食白灵菇的菌丝,北方每年的9月~11月为高发期。瘿蚊成虫体长1.07 mm~1.12 mm,展翅 1.8 mm~2.5 mm,成虫飞入菇棚在菌袋破损处产卵,每处产2枚~3枚卵;幼虫2.3 mm~2.5 mm,初期为白色,后期为橘红色或淡黄色;该虫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幼体无性繁殖,每头幼虫可产生5头~12头子幼虫,因此只要温湿度适当,食料充足,往往一天或一夜之间即可产生大量幼虫,老熟幼虫爬到表面化蛹和羽化。

瘿蚊一旦在菌袋内产卵形成幼虫,不仅直接取食菌丝体,而且造成菌袋污染,就无法挽救,因此瘿蚊防治的关键是预防。预防措施主要有:环境卫生降低瘿蚊为害,彻底清扫菇棚内外,包括墙角、棚架缝隙、周边的肥料和粪土等;菇棚在使用之前,用磷化铝熏杀;菇棚的门窗和通风口都要设置防虫网,防止成虫飞入产卵;及时检查粘贴菌袋的破损处,尽量避免扎孔通氧,如需要扎孔通氧,可以打开袋口扎孔,然后用套圈和牛皮纸封口,避免孔口裸露;菇棚内一旦发现瘿蚊,立即喷洒阿维菌素,悬挂粘虫板,并将发生虫害的菌袋深埋或加热杀虫,防止进一步扩散;定期在菇棚四周喷洒溴氰菊酯。

2.6 合理后熟,提高生物学效率

白灵菇不经过后熟不出菇,但是后熟期过长,营养消耗过度,会降低产量[3,4]。在20℃~22℃条件下,白灵菇后熟期一般为30 d~40 d,生理成熟的菌袋结实,菌丝浓白。后熟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温度有关,如果温度太低,后熟期会延长。

2.7 了解品种特性,合理选择,科学管理

目前该地区白灵菇主栽品种是中农1号和AC CC50869,这2个品种的特性和管理方法不同,栽培管理时要注意:发菌期内中农1号比ACCC50869的抗高温能力强,中农 1号在 34℃~35℃下能耐受 4 d~5 d,而 AC CC50869在33℃~34℃下3 d~4 d形成高温抑制线;中农1号比ACCC50869的出菇周期短,同时接种栽培袋,中农1号比ACCC50869提前15 d左右出菇;出菇期间对温度、湿度和通风的要求不同,中农1号的最适出菇温度是17℃~18℃,而 ACCC50869的最适出菇温度是 13℃~14℃;中农1号的最适出菇湿度是85%~95%,而ACCC50869的最适出菇温度是80%~90%;中农1号比ACCC50869对氧气的需求量更高,需要加大通风才能行;2个品种畸形率不同,在一般条件下,中农1号比ACCC50869的畸形率低,中农1号的商品菇的比例一般在90%以上,而AC CC50869的商品菇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2个品种的菇质不同,中农1号子实体的质地较软,适合鲜销;AC CC50869子实体的质地较硬,鲜销和制作罐头都适合。

2.8 严格控制菇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提高子实体品质

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浓度,是提高子实体品质的关键。在子实体生长期,尽量保持菇棚内恒温,如果温度太低或者温差过大都会增加畸形菇的数量;如果温度过高,菇质松软,会降低子实体品质;对于ACCC50869,如果湿度太大会导致菌盖上产生黄斑;如果通风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增加畸形菇的数量,并且会降低产量;适当的散射光会使子实体洁白。

2.9 搞好环境卫生,有效降低污染和病虫害

搞好环境卫生是有效降低污染和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是及时清理上一年的废料,一定要晒干、烧毁、沤肥或清除,这是降低虫口密度的有效方法;二是严格控制菇棚内外的环境卫生,尤其是彻底清除肥料、粪便和垃圾等,有条件的最好撒一层石灰粉,保持菇房四周清洁干燥。

[1]贾亚妮.香菇菌棒烧菌烂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食用菌,2006(3):55-56.

[2]李妙金.真菌瘿蚊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J].食用菌,1989(5):40-40.

[3]苟永平,何耀武,毛正云.白灵菇菌丝后熟培养期长短对出菇及产质量的影响[J].食用菌,2003,25(3):33-34.

[4]郭惠东,万鲁长,张柏松,等.白灵侧耳菌袋不同后熟期及栽培模式对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4):27-28.

猜你喜欢

菌袋中农培养料
北京中农金海纳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北京中农金海纳
草菇出菇为何怪
山河颂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