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持续升温的甘州玉米制种业得到的启示

2010-02-09石金龙

种子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甘州区制种诚信

石金龙

(张掖市甘州区农业局,甘肃张掖 734000)

张掖市甘州区的玉米制种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公司+基地(村委会或合作组织)+农户”联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45万亩以上的基地,年产2.2亿公斤以上的种子,占全省总量的1/3以上、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的比例,使甘州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玉米制种基地。7亿多元的年收益,15万农民制种大军,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制种的2 800元以上,3 000多制种企业员工,使玉米制种成为甘州区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每亩较其他作物减少二个轮次的灌水,缓解了人们一直担心黑河均水后“卡脖子”旱的问题。制种产业也因此成为展现“金张掖”金字招牌的亮点,树立区域品牌的支点。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没有什么产业能一直处在高峰而没有低谷。因此,区政府未雨绸缪,因地制宜,以做强、做精制种产业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部门管理、综合执法等有力措施,规范市场,稳定基地,打造品牌,提升效益,力促企业、农户和政府“三赢”,特别是2008年“十大工程”之“中国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工程”的提出,对制种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具体、明确的答案。在这种氛围下,制种产业从2007年开始升温,2008年持续升温,2009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2010年从基地落实情况来看,热度有增无减。市场运行规则告诉我们,一个产业的热,说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产业链和丰厚的回报。但是月满则亏,高峰过后是低谷,防范市场风险是企业、基地、制种农户共同的责任。从近几年甘州区玉米制种业增温轨迹,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制种产业高温发展背后存在的隐患。

1 诚信危机,损害企业和农户双方利益,动摇产业发展根基

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特别是2007年,因全国玉米种子市场疲软,诚信危机的危害端倪凸显。当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分析,2007年全国杂交玉米可供种量达到19.2亿公斤,而实际种植面积为4亿亩左右,需种量仅为10亿公斤左右,全国可剩余杂交玉米种子9亿公斤。专家们预计,2007年杂交玉米种子价格平均降幅在10%左右。在国内大市场的影响下,甘州区种子生产量自然也受到了冲击,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制种企业都压缩基地规模,平均减幅在30%~50%之间。面对政府市场分析、企业减少面积的信息,使多年来习惯于制种的农民无所适从,面对市场,不知种什么好。虽然区上早就采取积极引导措施,调整种植业结构,可农民依赖心过强,在等待观望中想尽一切办法制种。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昔日被企业为落实基地而追逐争取的村干部们,也为能与制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而四处奔波。基地请企业,价格企业定,这是2007年落实基地的显著特征。

是什么原因使前几年被制种企业竞相争夺的制种基地的农民和村社干部们,变为今天的争夺制种企业者的呢?这种角色转换,仅仅是企业要减少基地吗?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实质是诚信危机的暴露。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多年,但基层和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与应对市场变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差距,导致进入市场后目光短浅,为蝇头小利投机取巧,缺乏必要的诚信,想方设法钻市场、管理的空子,使许多合作都成为“一锤子买卖”。在失去市场后,不是去适应市场,去找市场,而是依赖政府,近乎用“无赖”的方式去强迫合作。如制种面积压缩后,大部分信誉好、诚信度高的基地企业并没有放弃,只有那些在以前合作中不遵守市场运行规则,种子市场紧时倒卖,平稳时又不足量上缴,过剩时将以前私藏的种子拿出来要企业收取的基地以及在种植中不认真管理,抽雄去杂时不按技术规程操作,故意不晾晒的基地,企业稍有风险就直接放弃。个别企业在种子市场紧俏时,为抢撬基地,随意降低标准,以经济手段吸引村社干部。在农民、基地、企业相互失信中,无形的市场用波动的方式给予了基地失信者惩戒,也使部分企业出现积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缺失了道德就会失去合作伙伴和市场,违反了法律就会使整个市场混乱不堪。诚信缺失使企业和基地之间的链条难以负重,难担风险,脆弱的链条无时无刻不在动摇产业发展根基,到头来只能使发展起来的产业和经济毁于一旦。

2 持续升温,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危及产业安全和社会稳定

虽然2007年收购速度慢,兑付难,上访多,但丝毫没有影响群众的制种积极性和企业扩展的脚步,全区制种基地面积由2007年的40.1万亩增加到2008年的42.8万亩,2009年达到49.1万亩,2010年预计将在50万亩以上;企业由以前的22家增加到目前的31家,亩产值由原来的1 400元上涨到1 800~2 000多元,甚至三类区(不适宜制种区)产值也攀升到1 800元。目前,由于基地膨胀过快和企业过多,而能够适宜制种的土地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基地需求,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剧。各企业为稳定和扩大制种基地面积,随意放宽种子生产条件,对基地上存在的不安全生产行为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企业之间为获得基地,对基地提出的过分要求和不平等条件一概满足。过分优惠的条件使基地处于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状态,使种农失去了搞好种子生产的压力和动力,继而出现了同一品种不同基地之间产量高者和产量低者所付价格同等的怪现象。甘州区为加强制种产业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但个别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无视准入制度的存在,直接与村社商谈,导致个别乡镇对村社管理失控,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协调服务工作难以落实。可就是这样,制种仍然持续升温,导致企业为争夺基地而不择手段,埋下种子质量下降、势力较弱企业兑付能力不足等隐患,若遇市场不好,将直接危及产业安全和社会稳定。

3 合同履约率差,约束力弱,影响产业基地稳定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和基地农户是平等的经营主体。然而,在种子市场高峰期,谁能落实基地,谁就可淘得第一桶金。在这种情况下,基地农民处在优势地位,于是在签订的合同中有保产值、提前投入、借支水费等一系列优惠条款,在收购时,放宽标准全数尽收。在这种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基地农户尝到了不守合同的甜头,为不履约埋下了伏笔。政府在管理方面出台了许多有力措施,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是对企业的管理,对农民而言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如某乡一村的农民欲与无资质企业合作制种,区乡坚持制止,但农民还是置若罔闻,最后导致种款无法兑现,反过来集体上访。面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在积极协调处理的同时,为了稳定,为了自身的责任,不得不为这些不依法经营的农民讨要种款。在经营中,企业、基地农民应是平等的主体,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应依法解决,但个别基地农民既不依法行事,也不诚信办事,有理没理都找政府,而政府对此却显得无奈,往往在维护稳定的同时也维护着违法行为。个别势力弱的企业在市场好的时候大捞一把,在市场差的时候拖欠制种款,不及时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成为引发农民上访的焦点。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制种市场极端混乱的一年,表面上看是不法商贩抢购套购造成的,其实质是农户单方违约、不遵守合同造成的。在违约而不能依法受到惩戒的情况下,出现了去年抢购套购者,不但有种贩子,也有基地农户;不但有村社干部,也有社会其他人员;不但有个人,也有群体;不但有企业,也有企业内部职工。这些无视合同约定、随意违约的违法行为,在眼前利益的引诱下肆意践踏着《合同法》,最终影响着制种基地的稳定。

金州玉米制种产业持续升温有市场的因素,也有商业炒作的因素,更有在去年抢购套购中尝到甜头者的带动和受诱惑盲目冲动的群众的推动。面对制种持续升温和市场波动,企业和基地农户都应端正思想,自我反省,真正树立市场意识,在建立诚信的基础上赢取市场,在更新观念中开拓市场,在遵循市场规律中学会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在经营中逐步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建立起市场、企业、基地、农户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在诚信、守法经营中取得“双赢”。同时,制种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典范,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制种企业“第一车间”的操作者,制种企业既是经营者又是“加工车间”的管理者,村社干部既是车间主任又是企业与农民的协调者、服务者,只有使企业、基地农户和谐共处,制种产业化运行才能完善。同时,政府在制种产业管理中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做到因地制宜,依法管理。只有这样,甘州区的制种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甘州区制种诚信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型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