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报章上的“春节联欢晚会”现象

2010-02-05王英钰

科技传播 2010年22期
关键词:春节晚会神秘感知情权

王英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 100048

近年来,看春节晚会已经成了十几亿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都认可的“年文化”了,每到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是一个倍受瞩目的热点话题。有人说好、有人说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每年春节前后,各类平面媒体特别是各大报纸对待春节晚会的态度也是最为有趣、五花八门的。晚会举办前,大小报纸的记者们总要围着几个导演及内部人士团团转,希望弄出点什么独家消息来,但到了春节之后,报纸的脸色往往变得如染秋霜,版面上随处可见对春节晚会的批评。面对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本文特意搜集了2006年~2009年各种类型的报纸在春节前后对春节晚会的报道,我们尝试对这些相关报道进行探索性研究,从中寻求报纸为什么会对春节晚会的报道出现“先扬后抑”的答案。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同类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内容分析法。根据调查的目的,我们采取了多级混合抽样的方法。在置信度为94%,误差6%的水平下,初步确定样本量为200个。 在每个不同等级的城市里选择代表城市的晚报和都市报,从中选择2006年~2009年每年11月份到次年2月底关于春节晚会报道的文章作为我们抽样的总体。我们选择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青岛、广州、武汉、长沙、兰州、贵阳,选择的报纸有《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青岛晚报》、《羊城晚报》、《楚天都市报》、《三湘都市报》、《兰州晚报》、《贵阳晚报》。从中选取出所有关于春节晚会的报道作为总体,进行编号,然后每年随机抽取50篇作为样本,四年总样本量为200篇。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春节晚会关注点分析

近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但其受关注的程度仍然是居高不下的。每一年春节晚会前的新闻大战,各路记者纷纷出动,试图从导演、演员、主持人身上套出点关于晚会的独家“猛料”来,于是这些人士也便成为晚会前各大报章争相报道的中心人物。关注点的另一层面就是来自晚会一些环节设计上,每年晚会的导演都想在形式上出新,无论在策划、编排、声光电等各个方面都煞费苦心。

各年关注中心人物的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6年~2009年对主持人的关注逐年下降,对其他人员的关注度增加,其它波动不大。

从对春节晚会其他要素的关注情况可以看出,平面媒介对春节晚会的相关报道涉及内容越来越广泛,其中对于音响灯光、舞台、广告等方面的关注度增加。文章报道的内容包罗万象,已经不仅仅拘泥于对春节晚会节目和人物本身。

各年对晚会其他要素的关注情况

2 春节晚会功能、影响力分析

对近几年春节晚会的综合评价,总体来说观众和媒体对春节晚会的综合评价是一年不如一年。当然由于抽样方法的不科学和抽样误差这个估计可能不尽准确,但是从一个侧面上也反映了观众的不满情绪。

央视索福瑞的一项电视节目研究报告中提到,20年以上正进入一个电视节目的衰退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赋予更多使命的同时,也“开发”出更多新的功能。27年来,春节联欢晚会从一个茶座式的晚会变成了央视下半年最重要的任务,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手段逐步改进,主创人员、演职人员阵容与预算逐年增加。但有一个问题中央电视台一直不肯正视:春节晚会的影响力确实在逐年下降,这也是导致演员、观众们对它逐渐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春节晚会的娱乐效果展现越来越困难,看春节晚会成了一件很累的事情。最近几年电视观众在分流,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已不是当年除了春节晚会别无选择的年代。

3 春节晚会知情权与受众心态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报章我们发现,每年的春节晚会前期都习惯于对外封锁消息。为了严守秘密,晚会方面甚至采取了严厉的惩戒措施,节目上演前任何泄漏机密者都将被开除出剧组,由此来保证当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神秘感”。“神秘感”不仅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诱发人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各大报社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春节晚会的“内幕消息”。报社以及公众对晚会各种信息的好奇的确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磁石,但由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办方面对信源的封锁,报社没有米来下锅只好主观猜测或杜撰相关报道,这往往会给晚会带来不可预期的正面或负面结果。既然“神秘感”魅力依旧,说它庸俗也好、无聊也罢,只要能起作用就是好的商业手段,只要能够吊起观众的胃口,春节晚会就会继续保持它的“神秘感”。问题在于,这台被誉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直播当晚有10亿人收看”的晚会,观众本应该对自己的时间消费有知情权。

但也有相反观点认为精神消费不同于物质消费,提前知道了没有“神秘感”了反倒不好。但是这并不构成剥夺包括这些人在内的公众对于时间消费知情权的理由,知情权的意义在于为想知情的人提供知情的途径和信息内容,而不是强迫所有人去知情。商业社会的公共信息公开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消费者的知情权应是天赋不可剥夺的神圣权利。

目前春节晚会的心态基础是多元化的,从对文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很多受众对春节联欢晚会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了,他们对春节联欢晚会期望已经不象以往那样苛刻而是变得十分平和了。但春节晚会的主创人员似乎还没有调整过来,对待春节晚会还是如临大敌一般地让人紧张。由此形成了导演与观众之间巨大的解读鸿沟。心态放松是指导编导工作的良药,它可以帮助导演轻松地寻找到一条办好晚会的途径,这是一个思路问题。导演除自己心态放松外,更要把开放的心态传导给演员。有了导演和演员双方的放松心态,春节晚会也能传达出这种心态给观众。

4 结论

通过这次内容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很多。在每年春节这个全球华人的节日,10亿人同时收看一台晚会,的确为世界所罕见。各种平面媒介争相报道春节晚会,至少说明还有许多人关注它、支持它。短期内停办春节联欢晚会是不现实的,怎样将已经成为新民俗的春节联欢晚会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是需要更多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猜你喜欢

春节晚会神秘感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中石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家庭春晚也疯狂
“致命”隐瞒的背后——艾滋病患者隐私权及其伴侣的知情权如何兼顾
为维护公众知情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想说爱你不容易想不爱你却也难
宪政视阈下知情权的法理与中国实践之检视
春晚那些人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