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2-02董云玲张风林张俊忠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濮阳457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12期
关键词:注射剂抗菌药品

董云玲,张风林,张俊忠(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濮阳 4570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无关的有害反应,包括药品的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等。我院于2004年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病例主要由临床医师、科室护士长负责收集,药剂科临床药师负责对相应数据分析汇总后通过ADR监测网络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心。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110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临床药学室收集的2007年1月—2010年6月ADR报告共110例,经分析、评价后,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1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发生的患者年龄分布

在110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最小年龄为8个月18天,最大年龄85岁,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分布Tab 1 Age distribution of ADR cases

2.2 给药途径

药品各剂型ADR的发生率不同,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占71.82%,其次为口服给药,占22.73%,见表2。

表2 发生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ADR

2.3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

共涉及14大类80个药品品种,具体分类情况及构成比见表3;其中抗菌药物37例,占33.64,见表4。

表3 发生ADR的药品种类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

表4 引起ADR的37例抗菌药物种类及构成比Tab 4 Categories of antibiotics that induced ADR(37 cases)and constituent ratios

2.4 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药品不良反应所累计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占35.45%,其次是消化系统,占20%,见表5。

表5 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Tab 5 Organs and/or systems involved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2.5 ADR因果关系评价

110例病例中,肯定有 8例,占 7%;很可能有 97例,占88%;可能有5例,占5%。鉴于患者的安全,大多数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未再次使用可疑药品,所以“肯定”的病历少,而“很可能”的病历多。

3 讨论

3.1 ADR与患者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由表1可见,ADR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次,60岁以上患者共有64例,占58.18%,说明 ADR在高年龄组中发生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为[1]:(1)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已减退,若按常规的剂量给药,会增加药物的ADR发生率;(2)中老年患者多患有多种疾病,往往使用多种药物,而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增加药物的ADR发生率;(3)脂肪比重增加,脂溶性药物吸收增加;(4)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依从性不高容易导致漏服或超剂量用药[2]。小于10岁的 ADR患者有4例,占3.64%,原因可能是儿童肝、肾功能以及部分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对药物毒性较敏感。因此,临床药师应加强对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的ADR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ADR与给药途径

由表2可见,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有密切的关系,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最高,共有79例,占71.82%,分析原因可能是: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大量进入人体,易对机体刺激产生不良反应,并且注射剂为保持其稳定性加有缓冲液、增溶剂或其他添加剂,这些也有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静脉滴速过快易引起ADR的发生,常可导致胃肠道反应和血栓性静脉炎,还可引起血容量过多,致心脏负荷过重,发生肺水肿。静脉输注给药时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来调节滴速,老年人、儿童、心功能不全者滴速宜慢,一般成年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静脉给药ADR一般发生较为迅速、危险,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 ADR的监测重点;医生在开具静脉给药处方时,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应遵循“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不静脉滴注”的原则给药。

3.3 ADR的发生与用药种类

由表3、表4可见,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菌药物,共37例,占33.64%,抗菌药物中的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分别居第1、2位,共占抗菌药物总例数的75.68%,这与目前各医疗单位广泛应用这两类抗菌药物密切相关,与相关报道一致[4]。头孢菌素类药物共分4代,抗菌谱覆盖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及一些耐药菌,抗菌效果好,也是预防用药的主力军,在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容易引起 ADR的发生;引起的 ADR以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等多见。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组织分布高、生物利用度高、血浆消除半衰期长、使用方便、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交叉耐药现象较少等特点,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处方量仅次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5]。单品种以左氧氟沙星引起的 ADR最多见,共8例,占21.62%,临床应重点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有1例糖尿病患者处方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同时正在服用二甲双胍而发生低血糖;对老年患者、糖尿病、肝肾异常患者应谨慎用药,加强监测;抗菌药物滥用引起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在国外已发现有超级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耐药。在处方点评中发现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也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不当、预防用药选药不当、抗菌药物单次剂量过大、使用频次不当、疗程过长。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即38号文件),合理选药,避免滥用现象,使用时详细询问患者对该类药物有无过敏史,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皮疹等过敏反应。

中成药引起的ADR共19例,占总例数的17.27%,中药是我国医药瑰宝,在临床使用相当广泛,由于其成分复杂,并且有效成分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分子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更易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入血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这是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6]。临床医师在处方中药注射剂时应避免超剂量用药、溶剂选择不当、滴速过快、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使用现象,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心血管系统用药共13例,居第3位,一些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容易发生的,如依那普利引起咳嗽,依那普利为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会减少缓激肽的分解而提高缓激肽的浓度,在肺组织中的缓激肽浓度过高后就会引起干咳;硝酸异山梨酯引起头痛,该药为血管扩张剂,脑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容易引起头痛。心血管病患者大多需要联合用药,这也是ADR发生率高的主要因素。1例冠心病患者同时使用了5种药物,其中辛伐他汀联合了地尔硫䓬,辛伐他汀主要经肝药酶CYP3A4代谢,而地尔硫䓬为强CYP3A4抑制剂,结果引起患者ALT升高,提醒临床医生应注意具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因药物联用后在药理作用或理化性质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联合的药物愈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愈大,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同时把联合用药的患者作为用药监测的重点。

3.4 ADR累及的器官/系统损害

由表5可见,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多见,共39例,占35.45%,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且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其次为消化系统,共22例,占20%,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见。110例 ADR报告中,有4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疑似药品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降压0号)、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匹胺、碘帕醇注射液,前3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好转,碘帕醇引起患者死亡。过敏性休克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它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任何人均有可能发生。因此,临床上使用时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和药品不良反应史,β-内酰胺类药物、碘造影剂等需要做皮试药物一定要做好皮试,用药过程严密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3.5 医药护通力合作,防范ADR

ADR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医药护的通力合作,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减少用药风险。医生在用药前必须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用药过敏史,并综合考虑ADR发生的特点,如抗菌药、静注、老年人用药是ADR的高发因素。给患者用药做到5个正确: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正确的给药时间。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给药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避免因药物配伍不当、浓度过高、配液时间过长、滴速不当等原因引发ADR的发生。一旦发生 ADR,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药师应走进临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护,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最大程度地降低 ADR的发生率。临床用药监护应贯穿整个用药过程,特别应加强以下情况的监护:(1)儿童、老年、育龄期妇女患者用药;(2)肝、肾等功能不全患者用药;(3)慢性病长期用药患者;(4)使用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5)首次用药患者[7]。

按 WHO数据统计[8],ADR的发生率为10% ~20%,而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共上报110例,说明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我们做得远远不够。一方面医护人员对ADR监测的认识还不足,我院 ADR报告以自愿呈报的方式为主,一些医护人员怕麻烦,有“事”不报,使得一些重要的、有价值的ADR存在漏报现象;另一方面临床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的不到位,临床药师必须经常深入临床,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宣传,把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作为监测的重点,避免不合理使用现象,树立“可疑即报”的原则,做好ADR的上报和收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1] 刘皋林.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2] 龙丽萍,周于禄,阳国平.309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1:26.

[3] 张晓坚.我院3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5):390.

[4] 浦锡娟,林小鲁,徐凯琳.我院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8):636.

[5] 李 军,武玉敏.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食品与药品,2006,8(8):5.

[6] 邱 雄,范岳邦,藏云吉.275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5):1186.

[7] 林晓莲,罗海金,吴杨冰.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4):313.

[8] 谢金州.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

猜你喜欢

注射剂抗菌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