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输管道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研讨

2010-01-29袁宁唐渭陈泽昊李宏伟刘明辉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0年1期
关键词:施工期管道工程监理

袁宁,唐渭,陈泽昊,李宏伟,刘明辉

(1.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项目部,湖北宜昌 443100; 2.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 100081)

长输管道工程属生态类建设项目,其管道线路长、临时占地面积较大、施工期较长,线路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往往与沿线河流、铁路、公路交叉或并行,受地域的限制和投资的约束,又不可避免的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以及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等环境敏感区。长输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始于勘探、选线阶段,重点发生于施工建设期,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和管沟开挖与回填,大量的取土、弃土等土石方工程破坏地表植被,改变局部微地貌,改变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导致地质环境及景观生态环境的破坏,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永远无法恢复[1],生态代价大。

我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在可研阶段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指导设计,竣工验收阶段有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对项目建设前后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2]。但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主要依靠建设单位的环境意识和相应的建设管理制度[例如石化系统的 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 ]、当地政府的环境监察和工程监理单位环境保护监督。因此,往往存在环境监察力度不够、施工期环境管理缺位,出现环境问题无法统一协调等局限性,较难实现施工期全过程环境管理,环评和设计中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措施难以全面落实,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难以监控,对诸如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地质环境及景观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和破坏[3],甚至影响工程正常投入运营或投入试运营后存在威胁管道运营及破坏生态的安全隐患。

为使施工期环境管理纳入 HSE管理程序,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管理,长输管道工程应把施工过程中环保控制管理方式——即由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外部监督、结果控制、建设单位被动执行,转变为施工过程中以业主为主导的内部主动控制、过程管理、外部监督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引入环境监理,通过环境监理的工作,补充、指导工程监理单位更好地实施工程现场环境管理,并架起工程与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桥梁,使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得以实现[4],确保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质量,达到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过程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目的。

本文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为例,对施工期环境监理模式、工作依据、内容和环境监理、监控成效进行探讨。

1 工程概况及环境特点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道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 7省 53个县 (市),线路全长2 203 km(10 MPaΦ1016钢管),建设输气站场 24座、截断阀室 92座;穿越山体隧道 73条(总长约94.4 km);穿越长江 5处 (总长 8.767 km),大、中河 116次、小河 108次,跨越河流冲沟 2次;穿越公路 169次、高速公路 29次,铁路 20次。设计建设总工期为 3年,2007年9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 2009年12月15日实现全线输气, 2010年7月全线试运行。

线路途经的四川普光~湖北宜昌约 843 km山区段,具有山峰林立,悬崖高耸,坡陡沟深,高差悬殊,地形地貌极其复杂的特点,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和河流塌岸等不良冻土现象,且穿越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自然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管线在宜昌穿越长江之后,进入宜昌—上海两湖平原、淮阳丘陵、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约857 km浅丘、平原段河(塘)网交织,湖泊众多,堤塆纵横,是我国内陆水域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水环境相对敏感。

2 管道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任务

为保护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管道建设过程中以“善待环境、善待农民、善待员工,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少占用耕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环保理念,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的环保工作原则,以实现“杜绝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减少一般环境污染源,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环保目标。管道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提出确保管道穿跨越的河流不受污染、管道两侧自然景观不受破坏,保护沿线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野生动植物、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敏感区等),减缓或消除施工活动引起的环境风险。

3 管道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项目部选择既有环评甲级资质,又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监控。

3.1 建立“四位一体”环境管理体系

长输管道工程原有施工期环境管理方式为:以项目部 HSE(安全、环境、健康)部为主体,各参建单位 HSE管理为基础,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的HSE控制为保证的组织管理网络和工作流程,通过设立专职环保监督员,负责施工期的环保工作,同时要求配备具有一定环保素质的监理人员,监督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

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环境管理,有效控制施工期污染和生态破坏,项目部将环境监理引入项目部管理体系,成立项目部环境监控专业组,配合HSE管理部和工程监理部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即:由管道工程项目部统一领导,施工单位具体落实并承担责任,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监理,环境监控专业组对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环保工作质量实施全面监控的“四位一体”的环境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监控专业组下设环境监理组和监测组。监测组定期进行全线施工噪声、扬尘 (TSP)和河流穿越段水质 (pH、CODcr和 SS)监测,为环境监理组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和评价依据,同时检验环境监理工作成效;环境监理组按照“公正、独立、科学”的原则,实施施工期动态的、全过程环境监理。

3.2 环境监理工作依据、范围、方法和内容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环境监理的依据主要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文件、设计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范围为主体工程 (线路工程、穿跨越工程)、附属工程(站场、截断阀室工程)、大临工程(含管道试压)和生态恢复工程等,包括线路两侧 500 m和大临工程场界200 m范围环境敏感点,线路两侧 5 km范围内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等。

环境监理的主要任务是生态保护和污染物控制[2],生态保护以沿线地表植被、珍稀野生动物、景观地貌、河流水质、地表土壤及水土保持功能为重点保护对象,采用文件核对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工程质量、环保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4];污染物控制包括水、气、声及固体废弃物等方面,主要通过现场监控污染物处理处置、排放,辅以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的方法进行。检查情况和监测结果以季报、专题报告和检验报告等形式及时反馈到项目部,并在川气东送管道工程信息平台上全线通报,对检查中效果良好的环保措施和经验予以肯定与推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追踪检查。

环境监理工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施工准备阶段,落实施工合同文件中有关环境保护条款,参与主体工程、大临工程路由及选址优化,开展施工人员环保培训。②施工期,监控施工行为对生态环境影响,监督环保措施及“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情况。③工程收尾阶段,监督临时征地及施工影响区的移交或场地恢复(生态恢复工程),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汇编环境监控竣工资料。

4 环境监理工作成效

4.1 环境敏感区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对管道沿线 5 km范围内 15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 6个文物古迹进行了监督检查,核查施工段考古调查、勘探及施工许可证等文件,现场监控施工作业范围、施工时间,规范施工行为,杜绝猎杀、损害野生动植物和文物古迹。如重点检查了位于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新街隧道进口和油草河隧道出口合用弃渣场约2.68×104m3弃渣清理外运及场地环境恢复,减缓了施工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

环境监理重点检查水源保护河流穿越工程渣土、泥浆、施工机械油污、车辆洗刷污水、职工生活污水、管道试压水的处理处置及排放去向以及各穿越段河堤护岸和围堰原貌恢复情况,有效控制了施工过程中各类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例行的水质监测也表明 (以 2009年三季度水质监测为例,见图2),水体中 pH、CODcr监测值均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或Ⅲ类水体水质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监控效果。

针对鄂西山区存在的滑坡、泥石流、沿等高线垂直敷设段垮塌和河流塌岸等不良地质构造,环境监理对恩施小村滑坡、巴东天生桥电站滑坡群局部边坡防护和BCWG278桩滑坡等滑坡治理工程进行旁站监理;参加由项目部组织,设计和水保监理单位参加的沿线 117个隧道弃渣场拉网式检查,联合签发《检查整改通知单》50份;对水谷坝进口和界牌垭出口共用渣场、支井河 1#隧道进口弃渣场等 10个存在泥石流、泄洪等生态环境安全隐患的弃渣场提出重点整改并追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程施工对河岸的扰动,提出对扰动较大的河岸进行加固处理 (如 ES97#桩回流湾处砌筑挡水坝,挡水坝上侧修筑排水沟及灌渠);对沿等高线垂直敷设地段局部边坡垮塌及管道出露地段 (如 BCWG411#桩、屯堡 1#隧道出口和ELC203#桩等)提出采用阶梯式挡墙与植被措施进行防护。通过以上环境监理工作,有效地减缓了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削减了不良地质现象对管道安全运营的威胁和生态环境风险。

4.2 主体工程环境监理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对主体工程实施环境监理:①农田、草地、林地地段,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在 20 m范围内,监督管沟开挖熟土 (表层耕作土)和生土(下层土)分开堆放,回填按生、熟土顺序填放,保护耕作层,按原貌恢复施工影响区的地貌和景观;②山区、丘陵地段,对开挖、回填的边坡达到设计稳定边坡后迅速实施防护工程,做好坡面、坡脚排水,防止产生冲刷,并要求施工一段、保护一段,及早进行坡体及坡脚的水工防护与植被恢复;③平原水网地段,监督采用导流围堰隔离作业区地表水与外界联系,防止污染水体,严格控制施工时序,尽量避开雨季,根据管道焊接进度,适时开挖,缩短管沟开挖暴露时间,避免管沟积水塌方,及时进行场地平整,填平积水坑,表层覆土(30 cm)后尽量恢复为农田。

图2 2009年三季度水源保护河流水质监测分析图

4.3 附属工程环境监理

管道工程附属工程主要有站场、截断阀室工程,监督检查防火带的宽度要符合规范要求,给、排水管道、供电、通信等线路敷设按环保要求一次施工完成,站内按环保要求设置旱厕和垃圾收集点,砼搅拌机设置沉淀池,水泥、沙等散料用蓬布覆盖,落实工程配套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及按设计要求进行场地绿化。

4.4 大临工程环境监理

监督检查大临工程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如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取、弃土渣场的防护措施的落实;施工便道的修筑和使用(尤其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带)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临时用地的环境恢复及水工保护等的落实。

5 环境监测工作成效

监测组定期对线路工程、站场工程、穿跨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沿线环境敏感点进行监测。

5.1 施工固体废物的监控

重点监控施工期施工废料、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施工弃土石渣等是否按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进行集中处理处置。施工过程产生的电焊条头、废钢材等施工废料均集中收集后送收购部门回收处置;焊渣、废电池、废灯管、废油、废油漆桶、有毒有害容器等施工废料也委托当地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施工弃土、弃渣集中至弃渣场处置等;泥浆分离后进行固化处理,施工过程中未造成施工固体废物污染情况。

5.2 施工噪声的监控

全线共布设 91个噪声监测点定期进行施工噪声监测。2009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各测点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限值要求,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5.3 施工废水监控

在 5次长江穿越段、17条大河、1个水库和25条中河穿越段的上游 200 m、下游 1 000 m各布设 1个采样断面,共计 96个采样断面,定期进行水质采样监测。2009年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水样pH、CODcr监测值均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或Ⅲ类水体要求,管道施工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较小。

5.4 施工扬尘监控

在施工场地下风向及沿线大气环境敏感点共布设 44个监测点,定期进行大气采样监测。2009年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 TSP日平均浓度范围为 0.10~0.42 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标准浓度限值(1.0 mg/m3)要求,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6 结语

综上所述,长输管道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监控工作的实施,可有效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中提出的有关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在施工期的落实,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唐渭,曾晓东,杨印海,等.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冻土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8,35(3): 117-122.

[2] 陈泽昊,徐学存.从青藏铁路建设看施工期环保监理作用与必要性[J].建设监理,2003(6):50-51.

[3] 郭晓峰,李天成,彭荔红.生态影响建设项目实施施工期环境监理初探[J].环境保护,2004(12):44-45.

[4] 徐啸海,曾凤柳,李耀增.环境监理在青藏铁路建设施工期的实践[A].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55周年论文集[C]. 2007.413-420.

猜你喜欢

施工期管道工程监理
顶管法在市政管道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绢云母片岩引水隧洞施工期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探讨市政管道工程管道安装技术
城市燃气管道工程全过程造价有效控制
室外给水管道工程设计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山区钢桁梁斜拉桥施工期抖振时域分析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