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白质疏松症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2010-01-27王继武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病史白质差值

王继武

(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内科 湖北蕲春 435300)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因素引起脑室周围白质病变的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脑室周围以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出现弥漫性斑点状或者斑片状的病理改变。本文对12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分析,以探讨LA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4例脑梗死患者均为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神经科住院病人,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根据是否合并LA疾病,将上述患者分为:LA组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65.3±7.2)岁;非LA组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66.1±9.1)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具有可比性。

1.2 危险因素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患有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等。

1.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4h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在起病的第2周、第1、3、6和9个月等时间段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和分析不同时间段2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变化。

1.4 认知功能评定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4h进行精神状态简易快速检查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定,并在起病的第1、3、6、9个月及1年等时间段再次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2组患者在上述时间段与发病初评分的差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各数据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A危险因素分析

对可能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进行分析,见表1。结果显示LA组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病史与非L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与非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是LA的危险因素。

表1 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例(%)]

表2 2组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例(%)]

表3 2组各阶段MMSE评分差值的比较(±s)

表3 2组各阶段MMSE评分差值的比较(±s)

注:与非LA组比较,*P<0.05

?

2.2 LA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在入院第24h和发病第2、4、8和第12周对2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第24小时和发病第2周及第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LA组患者发病第3、6和第9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

2.3 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将患者发病第1、3、6、9个月及1年时的评分与发病初评分相减,2组组评分差值进行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2组发病初的MMSE评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LA组的评分明显低于非白质疏松组,在发病第1个月及第3个月时与发病初MMSE评分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第6月及以后的评分差值比较中,2组评分差值存在显著差异,LA组的MMSE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LA组(P<0.05)。

3 讨论

目前关于LA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LA与患者既往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对比性研究比较少见。有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疾病,既往脑卒中疾病和心脏病引起患者脑血流灌注严重不足是LA合并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1~2]。本文研究结果已证实上述结论,LA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和心脏病病史与非LA组比较,2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糖尿病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无明显差异性(P>0.05)。

本研究结果也提示,LA组患者恢复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要低于非LA组患者(P<0.05),提示脑白质疏松症可能对患者脑梗死发病后第3月及以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一定影响作用,也可能与LA患者脑白质长期受到损害有关系。临床上痴呆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多表现为白质部位疏松,这提示脑白质疏松症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3~4]。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在发病初期的MMSE评分上,LA组的评分明显低于非LA组(P<0.05)。研究已证实脑白质疏松症和脑梗死史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推测LA组患者可能在脑梗死前已经出现认知功能的显著下降。所以在初期的MMSE评分中,LA组评分数值明显低于非LA组。在第6个月以及以后时间段的MMSE评分差值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而且LA组MMSE评分出现下降,应当认为脑白质疏松症可能对脑梗死后期的认知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作用,即加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在发病第1个月和第3个月时,两组MMSE评分差值无明显差异性,这可能是与发病3个月内,急性脑梗死引起脑部出现急性缺血和脑水肿表现有关,2组患者均会遭受此种功能损害。随着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脑部血液循环状态得以明显改善,而脑水肿区域也可以逐渐发生消退,因此患者脑部缺血的情况明显出现改善,脑部功能基本稳定后,白质疏松才可能再次显示出对认知功能的不利影响作用,使得MMSE评分差值较非白质疏松组明显减少,在发病第6个月以后MMSE评分差值甚至可以出现负值,MMSE评分低于发病初期评分,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此结果表明:白质疏松在脑梗死后出现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认知障碍。Pasquier等也发现白质疏松不但会增加脑梗死前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而且在脑梗死后还会明显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由于与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有关的大量神经元及纤维集中在人体大脑的基底节和半卵圆中心区域,所以当这些部位出现白质疏松的病理改变时,会导致白质和皮质之间的联系纤维发生中断,从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知,脑白质疏松症可显著加重脑梗死后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应早期对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予以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方燕南,李花,林健雯,等.脑缺血相关的白质疏松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5):364~367.

[2]崔惠勤,陈翰高,龙莉玲,等.脑白质疏松症的核磁共振成橡及临床探讨[J].广西医学,1998,20(4):528~529.

[3]Koga H,Yuzuriha T,Yao H,et al.Ouantitative MRI finding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elderly subject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2,72(6):737~741.

[4]韩雪梅,乔晋,屈秋民,等.脑卒中相关白质疏松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70~1571.

猜你喜欢

病史白质差值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差值法巧求刚体转动惯量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血脂与脑小腔隙灶及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脑白质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基于区域最大值与平均值差值的动态背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