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片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1
2010-01-25李翠芬
李翠芬 张 华
(邹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邹平 256200)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积极研发、评估药物对COP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近来我们应用盐酸氨溴索片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60例,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0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为本院2007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人,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发表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且年龄>60岁。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5.2岁;对照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4.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止咳、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心肺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片(商品名:沐舒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每次30 mg,每日3次,应用7~14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咳喘症状显著减轻,肺部啰音消失或显著减少(肺底偶闻及少量细水泡音),紫绀明显减轻,下肢水肿消失,心率降至100次/分以下,心功能恢复1~2级以上,末梢循环好转。有效:上述各项指标部分减轻或有所好转。无效:上述各项指标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数理据。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60例,总有效(显效+有效)57例,有效率95%;无效3例,无效率5%。对照组60例,总有效42例,有效率70%;无效18例,无效率30%。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
2.2 副作用 治疗组3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胃部不适,症状轻微,无须停药。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发现COPD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2]。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进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祛痰药盐酸溴已新主要作用于支气管腺体,使粘液分泌细胞溶酶体酶释放,使粘液中粘多糖纤维裂解,降低粘液粘稠度;并可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使气道腺体分泌增加,痰液变稀薄易于咳出;还可促进呼吸道粘膜的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3]。盐酸氨溴索为盐酸溴已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它可有效地阻止COPD的特征性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粘液高分泌、纤毛功能失调、气流受限、肺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4],并能抑制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5],而且具有粘痰溶解作用,可使痰中粘多糖纤维分化裂解,稀化痰液,并能抑制支气管粘膜酸性糖蛋白的合成而降低痰粘度,便于咳出。本实验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应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Barnes PJ,Stockley RA.COPD:current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and future approaches[J].Eur Respir J,2005,25:1084-110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 30:8-17.
[3] 王少华,杜冠华.呼吸病合理用药[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9-170.
[4] Gillissen A, Nowak D. Characterization of N-acetylcysteine and ambroxol in anti -oxidant therapy[J].Respir Med,1998,92:609-623.
[5] Park NH, Han ES, Lee CS.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mbroxol on repiratory burst, degranulation and cytosolic Ca2+ change in degraded immunoglobulin G-activated neutrophils[J].Pharmacol Toxicol,1999,84: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