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徐东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调查*1
2010-01-25杨志孝邴爱英
王 明 杨志孝 邴爱英 方 茜 张 莉
(泰山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金属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但汞、铅等重金属能与人体内的蛋白和生物酶等发生相互作用,在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从而影响蛋白质和生物酶的生理活性[1]。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被冲刷进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中,水土中的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进入鱼虾类、小麦、水稻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进入人体[2]。因此调查与监控水、土中重金属的含量情况,对于防止人群重金属危害,保证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M31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PE公司),干燥箱,植物粉碎机,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板,酸度计,抽滤机。
1.2 主要材料
土样:取自泰安肥城徐东区,其中1-1~1-5号为南区;2-1~2-5号为西区;3-1~3-5号为北区。硝酸(GR.)、高氯酸(GR.)、石英亚沸蒸馏水。标准溶液:Cd、Hg、Pb、Cr、As(1mg/ml)(中国地质研究所)。标准缓冲溶液: pH=6.86;pH=9.18。
1.3 取样[3]
1.3.1 样品的采集 每个土壤样品的采样点确定为9~20个,如果地块地势平坦,可采用X形采样法。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X形布点采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位置。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采样深度为0~20 cm,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
1.3.2 混合土样制作 一个混合土样以取土1 kg左右为宜,如果一个混合样品的数量太大,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在标签上填好地点、地块后,同采集的样品一起放入统一的样品袋。标签一式两份,袋内外各一份。
1.4 待测样品的制备
将样品各取适量,置于恒温干燥箱中,120 ℃条件下干燥至恒重。冷却后将各样品取出打成细粉,称取1.0000 g,加入20 ml混合酸,放置1~2 h后于恒温电热板上,缓缓加热,直至溶液变为无色后,加快升温速度驱酸,待溶液近干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加亚沸蒸馏水溶解,转移至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待测。同法处理空白一份。
1.5 样品测定
利用M31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Zn、Cu采用火焰法测定;Cd、Pb、Cr采用石墨炉测定;Hg、As采用氢化物法测定。
2 结 果
2.1 土壤中元素含量结果 见表1。
2.2 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统计分析结果 见表2。
表1 土样中部分微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mg/kg)
表2 15个土样中部分微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统计分析[4]
3 讨 论
对该地区南区、西区和北区三个区域进行了Zn、Cu、Cd、Hg、Pb、Cr、As七种元素的含量测定,由测定结果看Zn、Cu、Cd、Hg四种元素南区均高于西区和北区,并且北区最低;Pb含量在北区最高,南区和西区相当;Cr、As两种元素在西区含量稍高,南区和北区接近。但是在该地区元素含量均不超标,都在国家一类标准内。
许多重金属离子均可因微生物甲基化作用而生成相应的甲基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多属毒性很强的挥发性物质, 极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其中具有重要病理学意义的, 当首推甲基汞化合物。另有一些重金属离子通过口腔、皮肤进入体内后, 与人体某些酶的活性中心硫基(-SH) 有着特别强的亲和力, 金属离子极容易取代硫基上的氢, 从而使酶丧失其生物活性, 即重金属的致害物质作用就在于使生物酶失去活性。还有一些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相结合, 从而改变活性部位的构象, 或与起辅酶作用的金属离子置换, 同样能使生物酶的活性减弱甚至丧失[5]。
汞(Hg)、镉(Cd)、铬( Cr) , 以及具有重金属特性的类金属砷( As) 等生物毒性显著,铜( Cu) 、锌( Zn) 、钴( Co) 、镍( Ni) 等一般重金属, 也有一定毒性。生物可通过带电荷的细胞表面吸附重金属离子,或通过摄取必要的营养元素主动吸收砷等重金属离子,将砷等重金属离子富集在细胞,因此可考虑用一些植物或微生物来改善土壤[6-7]。重金属最大的问题是生物转化率低,容易在生物体内产生蓄积而引起中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排放增加,生态环境遭受污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需要定期检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时掌握水土的污染情况,做到提前采取措施,确保生存环境安全,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于艳秋,张笑竹,刘娟.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J].技术论文,2008,1(1):15.
[2] 王军,魏昌华,薛海英,等.救荒野豌豆对污染土壤中Cd的富集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8,27(1):90-92.
[3] 章明奎,周翠,方利平.蔬菜地土壤磷饱和度及其对磷释放和水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4):544-548.
[4] 王强恒,李瑞敏,王支农,等.河南黄淮平原土壤中Cu的生态安全评价[J].地质通报,2008,27(2):271-274.
[5] 谢娟,徐友宁,钱会,等.双桥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分析与评价[J].GOLD,2008,29(3):46-47.
[6] 冯云刚,朱坤,张伟.砷对土壤的污染及生物修复技术[J].河南农业,2008,1(2):2-3.
[7] 苏秋红,李光德,孙强生,等.泮河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