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后道路景观的恢复设计

2010-01-25李玉娟卢新海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灾区景观设计绿化

李玉娟, 李 杰,2, 卢新海

(1. 武汉工程大学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2.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地震对道路的破坏作用极大。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08年6月10日12时,汶川地震已造成多个省市受损高速公路19条,国省干线公路159条,农村公路7605条,损毁公路里程47277 km,毁坏桥梁5560座,毁坏隧道110座[1],道路景观也因此遭受了严重破坏,科学有效地恢复道路景观是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内外针对灾害重建进行了有效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日本更注重灾害重建的法律法规建设,强调依法管理和恢复重建[2];德国在灾后重建中强调部门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3]。在国内由于灾害的重大危害性,灾后重建法律、规范都比较缺失,偏重于灾后道路的紧急重建,往往忽视道路景观的恢复与重建,只讲求眼前需求不考虑后期发展,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1 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道路景观主要由动景观和静景观组成。动景观注重运动状态下道路本身及其与周围环境协调的程度,以及线形对视觉的诱导作用,而静景观则强调道路的整体印象[4]。以下采用基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的景观三元论原理[5]对道路景观组成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1)道路本体。道路本体指道路的特征、方向性、连续性、韵律与节奏、道路线型的配合及断面形式特点构成了这一要素的基本内涵。道路本体的线形配合及断面形式对于大众行为心理造成直接影响,与行车安全关系密切。

(2)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贯穿整个道路景观廊道沿线的历史人文,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传奇典故等,是景观意象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设计中往往突出地域的历史文脉和旅游功能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于一体[5]。

(3)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地、湖泊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道路选线及设计具有深刻影响。公路沿线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路线应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避免造成空间线形扭曲、暗凹、跳跃等景观缺陷,打破景观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4)道路绿化。道路绿化主要指利用植物建设道路绿地,美化道路环境。道路绿地主要包括城市街道绿地、立体交叉口绿地、交通站场绿地、游憩林荫道绿地、滨河路绿地、公路、高速公路绿地及铁路防护绿地等[6]。公路景观绿化具有安全运输、景观改善、环境保护三大功能。

2 震后道路景观的破坏状况

汶川地震中受灾公路规模大、灾害种类多、涉及面广、破坏程度深、公路资产损失大、恢复重建难度高。道路景观的破坏状况也极为严重,这里主要讨论地形地貌和道路绿化两方面的破坏状况。

2.1 地形地貌

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破坏力大,以至河流改道山川改观,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改变很大。对于灾区道路景观,其破坏主要表现如下:

(1)滑坡等次生灾害覆盖或冲垮道路。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冲毁大量路段,造成道路中断,道路交通通道功能丧失。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和道路与沿线环境的协调性几乎完全丧失。2008年四川省地震灾害共计造成5条国道和10条省道等干线公路3391 km严重受损和断道,农村公路有18554 km严重损毁。

(2)断层错动引起的公路及桥隧结构破坏。断层错动造成路基路面的永久性破坏,主要表现在路基和路面的结构破坏,主要破坏形式为路基沉陷、路面裂缝,见图1、2(图片来源:新华网)。其中四川全省路基损坏23893处,计7282万m3,路面损坏2314.6 km计486万m2,防护工程损坏12012处计1052.9万m3。在断层错动作用下,大量桥梁垮塌,导致交通中断。而通过检测评定,公路隧道工程相比于其他工程整体上受损程度较轻[7]。

图1 路基路面破坏

图2 道路裂缝

2.2 道路绿化

地震造成公路、铁路两旁大量的建筑物倒塌、滑坡、崩塌地段,严重影响交通通道两旁的景观,应尽快采用生物措施加工程措施恢复植被。植被破坏主要表现在:

(1)行道树随道路的破坏而损坏或逝去。行道树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骨架作用,行道树的逝去对道路绿化景观造成巨大破坏。

(2)路旁地被的覆盖或因道路的垮塌而逝去。

(3)道路两旁的灌木或花草被覆盖或因道路的垮塌而逝去。

3 震后道路景观的恢复设计实践

3.1 震后道路景观设计目标

(1)恢复震后道路景观,建设环境友好的通行条件。道路景观恢复是震后道路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震区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保障。

(2)确保道路的行车安全。道路线形的连续协调及道路沿线景观带来的良好视觉环境和轻松愉悦的行车心理是行车安全的基本保证。强调道路景观的个体鲜明,使道路使用者在疲倦时出现视觉冲击,调整驾车心理,如道路节点设计的典型性、小品设计的独创性及绿化的色彩变换。

(3)弘扬民族文化及地域特色。因震区具有其特殊的地震文化,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加以充分利用,使道路景观的人文生态得以提升。

(4)提升道路景观功能。在满足道路基本通行能力的同时,确保道路景观整体协调和个性鲜明的统一性。

3.2 震后道路景观恢复设计原则

震后道路景观设计应保证道路功能安全,恢复及重建受损景观,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合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提高道路良好通行环境和功能安全;

(2)尊重自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等景观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借助地震等地质活动遗迹和地域人文景观,提升景观的文化内涵,延续文脉,厚重文化积淀[8]。

3.3 震后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1)道路线形及断面。在让避断裂带,滑坡区等危险地段,根据地形进行科学选线的前提下,针对震区多山的复杂地行特征,采用缓和半径较大的“S”型或“之”字型道路。对于横坡较陡的道路,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或整体式断面合理缩减路肩宽度或中间带宽度,以减少纵、横断面对自然景观产生的不利影响,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并增加景观多样性的目的。

(2)道路绿化。绿化景观需强调视觉逻辑性,绿化应按三维空间进行设计,将某些特殊路段从总的范围分离,强调出来,从而诱导驾驶人员的视线,提高公路景观水平[9]。针对灾区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①采用生长较快,成荫效果好的乡土树种对行道树进行合理布配,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道路的生态环境;②在路旁植树植草补偿路旁绿化面积,提高道路绿化率,丰富生物多样性,防治水土流失;③增加有色植物种类,改善震后道路周围单调沉寂的氛围。

(3)人文景观。主要设计对象是临路的小品、雕塑及高切坡景观。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作为灾区重要人文景观,是良好的设计素材,在震后道路景观恢复设计中加以应用,不仅可以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激发灾区人民恢复重建的热情,同时还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为震后灾区旅游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4 震后道路景观设计实验

地震过后产生大量滑坡,有效地进行路基边坡治理和景观设计是当务之急,也为今后旅游业发展提供道路交通保障,增加旅游景点吸引力。汶川震区是我国藏、羌族的聚居地。同时,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大禹的故里,羌族传承了夏朝古风,保留下纯正大禹文化。以下是针对震后某道路高切坡进行的景观设计试验。图3为高切坡景观设计立面效果图。

图3 高切坡景观设计立面效果图

(1)设计定位。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体现灾区人民渴望祥和安宁的迫切愿望,突出灾后重建的饱满热情。设计采用边坡浮雕的形式。

(2)设计理念。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体现的务实、民本、博爱精神与此次北川抗震救灾精神高度一致,这是对禹羌文化最好的诠释[10]。设计的理念归结为“爱”,有几层涵义。第一,“爱”字体现国家及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以民为本;第二,“爱”字体现出国内及世界各地各界人士的博爱,大爱无疆;第三,“爱”字体现灾区人民对美好家园的热爱,渴望和谐。

(3)景观设计中运用的主要文化元素。

a.大禹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亲临一线指挥,栉风沐雨,历经十年之久疏导治水。“大禹治水”的传说正体现了我国人民公仆公而忘私,执着坚定,为民造福,刻苦耐劳的精神。

b.太阳神 寓意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也。”太阳神是人君的象征,羌族文化中一直存在着对太阳神的崇拜,寓意羌族文化像太阳一样生生不息。

c.帆船 寓意扬帆起航,蒸蒸日上。设计中运用帆船,暗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灾区人民进行灾后家园重建不屈不挠,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也暗喻千千万万的子孙前赴后继,进行着精神的传承。

d.祥云 由漩涡状弧线盘绕而成的蜷曲的祥云,流畅舒展,成群的飞鸟在五彩祥云中翻飞自如,形成美妙的和弦,凸显我灾区人民和谐安宁的生活。

e.白鹤 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这里借用来暗指为汶川地震做贡献的各界能士,进而弘扬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4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道路景观组成及震后破坏情况,提出灾后景观恢复的原则和方法,并采用以人为本、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对高切坡路段进行了景观恢复设计。目前,我国道路景观规范、规程不完善,对于震后道路景观恢复更是缺少规范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我国道路景观规范规程已迫在眉睫。利用汶川灾区特色文化,从对禹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角度出发规划旅游道路及旅游景点,大力建设和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实现灾后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林红梅.交通运输部12日提出灾区公路恢复重建初步规划[EB/OL].(2008-06-12)[2009-11-17]. http://www.gov.cn/jrzg/2008-06/13/content_1015331.htm.

[2] 朱凤岚. 日本的地震危机管理及灾后重建[J]. 求是杂志, 2008,(15): 61-62.

[3] 郑 言. 德国灾后重建经验之鉴[J]. 现代职业安全, 2009,(100): 65-67.

[4] 杨少伟, 朱照宏. 道路勘测设计[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5]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6] 柯亚龙, 何丽贞. 道路绿化的原则及方法探讨[J]. 科技信息, 2008,(31): 316-317.

[7] 高桥松, 许国富, 柯有青. “5.12”汶川大地震后公路隧道震害检测及分析[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22): 108-112.

[8] 卢新海, 李 杰,何晓鸣,等. 基于灾害治理和地域文化的高切坡景观设计[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 22(5): 529-532.

[9] 高玉翠, 邢俊堂, 李跃华. 公路景观设计与所在地域环境的融合[J]. 北方交通, 2008,(8): 54-57.

[10]肖 青.中国文化学者吁传承禹羌文化别停留在建筑符号上[EB/OL]. (2009-04-30)[2009-11-17].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0845.

猜你喜欢

灾区景观设计绿化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及其实践探讨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