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战略
2010-01-23徐志华
□ 江 苏 徐志华
2010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标志着世界船舶修造中心向中国转移。2011年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造船完工量将占全国6600万载重吨的60%(其船用材料和配套设备总产值约1980亿元),成为世界造船业的又一个新中心。南通届时将因其造船量和海工装备分别占全国的1/6和40%而初步成为世界瞩目的“船谷”。
一、南通船舶配套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具有一流的发展环境但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南通之所以是发展船舶配套产业的理想区域:从全球范围来看,南通基本处于世界修造船企业圈的圆心位置,150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目前世界96%以上的修造船企业;从整个中国来看,南通是国家规划的三大现代化大型船舶修造的中间基地,正在逐步成为世界造船中心(船谷)。南通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它包括一流的地理环境、交通网络、发展载体和用地制约等四大因素。南通拥有江海岸线482公里。沿江有可建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沿江岸线39.6公里,沿海有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海岸线40多公里。南通近年来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密度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而在全省和长三角地区领先。五大船舶配套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共计110多平方公里,达到“七通一平”的熟地出让标准。南通滩涂面积约占全国的1/7,高程在理论基准面2米以上的海域滩涂约220多万亩,按国家规划其围填的20%土地是建设用地指标,可适度用于临港产业的开发。南通还有做大做强船舶配套产业所必需的包括行政、法律、市场、投资、服务、信用和社会环境在内的一流软环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船舶延期交付、订单被撤销以及韩国船舶配套企业低价倾销等因素影响,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所面临的交货困难和撤单情况等也越来越严重,船舶配套产业对危机的滞后反应和近几年高速积累的问题,使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笼罩阴影和挑战加大。
2.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亟需提升核心竞争力。2005年我国共有船舶配套企业214家,销售收入178.95亿元,南通船舶配套企业销售收入53亿元,占全国的29.62%。从2006年起,南通加大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建设市区、启东和如皋港三大造船和海工基地,提高了产业集群度。这三大基地都按照现代化要求,优化设施布局和工艺流程,吸纳中小船厂和配套企业,形成了包括船板数控切割在内的专业化协作体系。同时,加大新船型开发力度、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中解决船舶配套瓶颈、努力提高本土化率,特别是注重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五大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全市船舶配套企业从2008年的304家增加到2009年底的454家,船舶配套产业及供应链企业实现产值567.2亿元,同比增长16.4%。截止到2010年10月,船舶配套及供应链企业达848家,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企业素质的提高跟不上其规模的扩张,产业档次较低,产业层次不高。南通船用设备配套能力远远落后于造船能力,其主要原因是配套设备的性能、质量和服务不能满足要求。据对南通2009年重点造船企业的调查,南通的配套价值量均不足10%,且技术水平越高的船舶价值量越低。船用配套设备应具备能在全球得到维修服务的条件,目前,除少数企业外,南通船配企业还没加入全球售后服务网络,缺少全球售后服务能力成为制约南通船舶配套产品走出去的瓶颈。从总体上看,整个行业还处于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缺乏品牌和双高产品的时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联合生产、研发还未形成,系统集成供货能力较弱,综合和核心竞争力亟需提升。
二、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1年,南通全市实现120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船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150亿元,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产品装船率达到50%,实现船舶配套及供应链企业营业收入765亿元,其中,船用设备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再经过四年的努力,到2015年,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产品装船率达到80%,优势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重点产品关键制造技术基本掌握,技术引进自主研发取得突破,初步形成能够有效支撑产业快速发展的海洋工程、船舶与配套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船用配套设备产业供应体系。
2.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内特别是长江口船舶修造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船舶配套市场需求,给南通船舶配套业加快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机遇。我们根据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的形势,从决定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全局的层面来讲,认为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 “五个一批”:①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配套产品和重大项目;② 建设一批船体分段、舾装件、工艺或阶段专业化生产厂;③提升一批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急需提高档次的配套产品;④引进消化一批具有高附加值、发展前景良好的配套产品;⑤ 抓好一批已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国家急需发展的配套产品。
三、 南通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1.高水平统筹规划与组织领导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南通船舶配套产业要适应现代化制造、信息化带动、全球化战略、链式化转移以及“一揽子销售”的发展趋势,朝着“在做强的同时做大,在双向基础上集约”的方向发展。在做强的同时做大,就是在重点抓好高起点高水平项目建设的同时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就是在搞好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同时迅速扩大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双向”是指船舶配套产业在继续坚持内向型发展途径的同时,利用世界造船中心向长江口转移的机遇,大力拓展外向型的发展途径。内向型发展包括内向投资、内部企业和地船地配三种发展形式;外向型发展包括直接利用外资、引进许可证合作生产和合资合作三种方式。“集约”是指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特色园区船配企业的集群发展和土地、资本及人力资源的集约利用。因此,必须加强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与组织领导,全面改善和强化南通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规划协调、行业管理、企业上市和用地监督等各项工作,形成对内发展有序、对外竞争有力的格局。要培育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重组中小企业,推进产业组织机构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船配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引导船配企业调整业务结构;中小船配企业要加速克服技术水平低和资金规模小的缺陷,利用近两年的有利时机备好2012-2015年“倒春寒”的“棉衣”。
2.高起点建设企业集群发展的特色配套产业园区。做强做大南通船舶配套产业,要以特色配套产品为重点,努力打造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装备制造工业集中区、通州船用钢结构集中区、启东船舶及配套工业集中区和如皋船舶及配套工业集中区等五大特色鲜明的配套产业集中区。一是要加快五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物流、文化和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要按照产业集群的要求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五大园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走个性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三是要实施园区品牌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和省级基地(中心)和示范园区为目标;四是要高水平建设技术服务公共平台、交易服务公共平台和配套物流服务平台;五是要高强度开展招商引资,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努力在拉长产业链、推进集约化上下功夫。
3.高层次建设发展动力强劲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和可持续科技创新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实现园区经济和园区功能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做法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二是集群式创新;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科技部门和园区管委会要积极组织协调,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研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要加快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引进技术、许可证技术、委托开发建设等外来技术二次创新,努力提高主流船舶、重点海洋工程、重装备的重要船用配套产品自主设计制造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 高质量提供外部服务打造最佳的集群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级船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具体船舶配套产品的扶持力度,选择一些配套产品或配套领域作为配套产业发展的突破点,重点支持该“点”发展,从而取得船舶配套产业各“点”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支持企业建立全球服务网络。为有效支持船舶出口和鼓励中国船东在南通订船以及促进本地配套率提高,南通应当对船舶及配套产品的信贷和担保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在目前国际市场急剧动荡的特殊时期,国有政策性银行要加大对在建船舶及配套产品抵押融资力度,扩大船舶保函银团管理模式和供应链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船舶及配套企业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多渠道融资,积极推动项目融资、产业投资基金、商业银行贷款和项目资金滚动开发等。按照建立服务型、创新型和责任型政府的要求,切实改进行政管理,加强行政服务。对纳入市规划纲要的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要提供积极的财政税收支持,并建立和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引进国际性法律服务、船级社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为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