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与尺寸协同变化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2010-01-22周春雷纪洪广
周春雷,纪洪广,王 军
(1.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工程建设指挥部,北京 100088;2.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2;3.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淄博 255049)
由于受到开采成本限制,许多露天矿在进入深部开采以后,由露天开采转为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在地下与露天联合采动影响下,由于两种采动影响域中的一部分相互包含,致使它们之间应力场变化过程与动态平衡过程之间相互扰动、相互叠加,边坡岩体在空间不同位置上的原岩应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而边坡岩体应力场的变化,正是这两种采动影响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如果忽略某一影响因素,最终结果将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影响到理论评价的真实性。因此,本文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北帮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侧压系数、工程尺寸两类因素协同变化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抚顺西露天煤矿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区南部,1996年进行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矿坑长6.6 km,宽2.2km,矿坑总面积为14.52km2,最大开采深度400m。工作面巷道位于西露天矿坑下西北部,石油一厂保护煤柱以外,-297.5m标高以上。经距E100m~W1000m(矿区坐标),东西走向长约1100m,纬距N500m~N700m,最大南北宽200m,开采面积约531000m2。东部以E100m为界与西露天矿现采区相邻,西部到煤层走向拐点W1000m为止,南部到露采到界线,北部是煤层顶板[2]。工作面上部W900m~W1000m之间、-210m标高以上被深部井用水砂充填采煤法开采完毕,W900m以东为露采到界剩余角煤部分。E100m以西、-305m标高以下由原胜利矿和深部井用水砂充填采煤法开采完毕,见图1。
2 计算模型选取
本次模拟计算以油母页岩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容重、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五个参数,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图1 工作面巷道地质剖面图
表1 巷道围岩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将西露天矿北帮边坡W1000剖面简化成平面应变问题。选取其中水平方向N570到N810,垂直方向-300m到-150m为研究对象,其中巷道高度为25m。因为该处各岩层多为水平或微倾,因此忽略倾角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岩层取为水平状态[3]。模型几何范围为240m×150m,模型上方施加均布荷载模拟上方岩层压力作用,两侧边界施加水平地应力,下部边界固定。力学模型见图2。
图2 选取的计算模型
所用软件为FLAC2D3.3[4],开挖体高度一定,跨度分别取高度的倍数为1、1.5、2.0、2.5、3.0。在上边作用竖向均布应力10MPa,左右两边分别作用水平均布应力2.5MPa、5MPa、7.5MPa、10MPa。
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1 模型最大主应力场
模型最大主应力场如图3至图5所示。
3.2 模拟结果分析
在开挖硐室围岩中,存在着一个拱形应力升高区,称其为“自平衡拱”。“自平衡拱”的特征为该区域的应力高于拱内外其他区域,即岩体在受到开采扰动后,工程围岩体中产生了一种自平衡拱结构。围岩通过应力重分布所形成的这种自平衡结构来承担上部荷载,自平衡结构体内岩体的破坏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其内部的垮落体可以作为垫层充填采空区。
“自平衡拱”的形状,受应力环境和巷道断面尺寸影响。当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相等即λ=1时,所形成的“自平衡拱”与巷道的形状有关。当β=1巷道为正方形时,“自平衡拱”的形状大体为圆形,当巷道为矩形时,“自平衡拱”的形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向为矩形的长边方向。即此时决定“自平衡拱”大小的因素为巷道的高度。
图3 侧压系数为1时不同工程尺度的应力场
图4 侧压系数为4∕3时不同工程尺度的应力场
图5 侧压系数为2时不同工程尺度的应力场
当竖向应力是水平应力的4/3时,所形成的“自平衡拱”形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向仍然为矩形长边。随着巷道跨度的增加,“自平衡拱”的短轴方向略有增加。即此时决定“自平衡拱”大小的因素,仍然是巷道的高度。当λ≥2时,“自平衡拱”的形状仍然为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向仍然为矩形的长边。随着巷道跨度的增加,“自平衡拱”短轴方向有增大趋势,即此时决定“自平衡拱”大小的因素,是巷道的高度和跨度。
当竖向应力与水平应力相差不大时,决定“自平衡拱”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尺寸,即此时的“自平衡拱”的长轴与工程尺寸(跨度和高度)中的较大者方向一致;当竖向应力与水平应力相差悬殊时(模型中竖向应力为水平应力的四倍),此时“自平衡拱”的长轴方向与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中较大应力方向一致;处于中间状态的,两种因素共同影响。
4 结 论
(1)受开挖扰动的围岩体中存在“自平衡拱”结构。其特征为该区域的应力高于其他区域。围岩体通过应力重分布所形成的这种自平衡结构来承担上部荷载,自平衡结构体内岩体的破坏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2)巷道断面尺寸和水平应力的大小,是影响“自平衡拱”形状的重要因素。
[1] 王军.露天转地下开采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金属矿山,2010(1):48-50.
[2] 王俊峰.露天转地下开采围岩体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6.
[3] 于学馥,郑颖人.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5.
[4] 刘波,韩彦辉.FLAC原理实例与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