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亦正亦邪武则天

2010-01-21蒙曼

中国报道 2010年11期
关键词:酷吏狄仁杰武则天

蒙曼

这些矛盾与争议,使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光彩的人物之一,她想当好皇帝,但是又受制于自身的、以及社会的种种限制;她挑战传统,但是又不能真正摆脱传统的影响。

武则天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性的人物。

她的争议性首先来自她的身份——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究竟是牝鸡司晨,还是凤舞九天?历史上一直是见仁见智。针对她的第二个争议来自她的施政措施。有人强调她知人善任,明察善断,也有人强调她任用酷吏,大开杀戒。第三个争议则是源于她的道德人格。有人强调她压制丈夫,残害儿女,包养男宠,是个十恶不赦的魔头;也有人强调,她一生擅长化敌为友,在她身边,有两个忠实的“粉丝”:一个是父、祖都被她杀害却终身为她服务的上官婉儿,还有一个是虽然心向李唐,却始终为武则天殚精竭虑的狄仁杰。面对这样一个经历复杂,形象多面而又影响深远的女性,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呢?

女皇帝是不是个好皇帝?

武则天挑战了传统男权社会的两个底线,所以,宋代以后酷评武则天,甚至达到“鬼神不容,臣民共愤”的程度。但是,今天的社会形态和思想观念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人们也就不会从这个角度去批评武则天,甚至还因此对她产生好印象,视为女强人的典范乃至妇女解放的代表。

武则天是不是个好皇帝?这就牵涉到好皇帝的评价标准问题了。在中国古代,评价皇帝的明与昏,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用人。所谓好皇帝,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而所谓坏皇帝,则是“亲小人,远贤臣”。

武则天在历史上以善于用人著称。比如郭元振。此人18岁中进士,能文能武,自负甚高。但是,依照当时的人事管理办法,只能从基层公务员做起,当了县尉。县尉本来是负责地方治安的保民官,然而,郭元振却任侠使气,还经常绑架自己县里的百姓。这样严重的职务犯罪当然会被人举报,武则天就命人去抄郭元振的家。结果,只搜出几百卷书来。问他那些被绑架的百姓哪里去了,郭元振非常坦荡地说:送给朋友当奴仆了。武则天一听,觉得此人不凡,马上亲自召见。见到武则天之后,郭元振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套治国安边的大道理,还当场吟了一首《古剑歌》:“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一听,此中大有英雄气象,便把他派到了对抗吐蕃和突厥的最前线,几年之内,就成长为赫赫有名的将军。事实上,在武则天当政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

但是,大规模建立人才队伍绝不能靠统治者一个个地随机发现。武则天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她靠机制来发现人才。设立了科举制、制举制和荐举制。在这三种机制之中,“科举”类似于今天的高考,“制举”类似于公务员考试,“荐举”则包括毛遂自荐和组织推荐,其中,尤以科举制影响最大。科举制本来发端于隋朝,但是,武则天把这种制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来,在武则天之前,各州报送参加科举考试的“乡贡”时,都把他们附在本州贡品的后面,重物轻人。武则天下令,改变报送顺序,把贡人放在贡物的前头,这对考生的精神自然是极大的激励。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创举是充分利用殿试制度。所谓殿试,就是皇帝在大殿亲自面试考生。武则天一声令下,几万才子齐集洛阳,由皇帝亲自出题问卷,评定等级。考生群情振奋,科举一下子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甚至出现了“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局面。

科举让人才有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而荐举则是鼓励所有现任官员都去发现人才。举一个狄仁杰的例子。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最受信任的宰相。而经他举荐的最著名的人才,就是后来推翻武则天,复辟李唐的第一功臣张柬之。事实上,狄仁杰不仅推荐了张柬之,还推荐了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姚崇,所以当时号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能够推荐如此杰出的人才,我们当然不否认狄仁杰的眼光和胸怀,但是,很显然,狄仁杰的眼光和胸怀是建立在武则天更大的眼光和胸怀基础之上的,这正是武则天的高明之处。

但是用人渠道多了,难免会出现“猥滥”的现象,官员数量激增,良莠不齐。对此,武则天不仅有宽松的选拔机制,还有严明的考核制度。官员入职之后,一旦考核不达标,轻者撤职,重者查办,这样一来,无论哪种渠道上来的官员都经过大浪淘沙般的筛选,最后留下来的才是金子。这就叫做“求财贵广,考课贵精”,直到今天,恐怕也是人才选拔方面的不二法门。正是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武则天网罗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武则天服务,也继续为武则天以后的大唐王朝服务。比如我们熟悉的开元贤相姚崇、宋、张说、张九龄等等,都是在武则天时期培养成长起来的。

任用酷吏巩固统治

可是,同样是用人,武则天也有恶评如潮的地方。这就牵涉到武周时期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酷吏政治。所谓酷吏,本质上是一群特务,他们以出色的嗅觉,发现可能对武则天统治不利的官员,然后严刑逼供,广泛株连,最后致人死地,甚至滥杀无辜。在武则天所任用的酷吏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来俊臣了。此人本是死刑犯出身,通过告密讨得武则天的欢心,又因为心狠手辣,迅速成为武则天最重要的打手。据史书记载,此人为了提高刑讯逼供的威慑力,研制出一套共十款巨型枷锁,分别称为定百脉、喘不得、突地吼、著即承、失魂胆、实同反、反是实、死猪愁、求即死和求破家。只要把巨枷往犯人头上一套,或者甚至只是威胁人犯要套枷,对方就会吓得魂飞魄散,甘愿自诬。为了推广自己的“先进”经验,来俊臣还撰写《罗织经》,专门教授罗织罪状和告密的方法。在这样的恐怖气氛下,许多正直的大臣都被殃及,搞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据记载,当时官员们每天早晨上朝之前都要和妻儿诀别,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在宫门负责引导官吏入见皇帝的宫婢给这些官员起了个外号叫“鬼朴”,意思就是“送死鬼”。甚至连最受武则天信任的老臣狄仁杰也曾经被收监审查,更遑论其他的大臣!

刑讯逼供,滥杀无辜可是不折不扣的小人行径。但这恐怕武则天就有些不得已之处了。儒家一方面讲究忠君,一方面反对女人干政。武则天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当皇帝,这对当时的政治传统和社会观念都是强烈的颠覆。从忠君这个角度说,武则天手下的官僚都曾经供职于李唐王朝,当然有忠实于李唐王朝的义务。从反对女人干政这个角度讲,许多官僚对武则天也无法认可。他们或者公开反抗,或者首鼠两端,随时准备背叛。为了揪出反对者,也为了震慑观望者,武则天就开始任用酷吏。通过告密,刑讯逼供和广泛株连,许多反对武则天的人被杀了,还有更多的人被吓怕了。这样一来,武则天的统治不就迅速稳定了吗?

我们虽然可以理解武则天任用酷吏的用心,但酷吏政治严重破坏了唐代的司法制度,原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原则都成了一纸空文。酷吏政治也破坏了人心,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大臣为了自保,只能是装聋作哑,苟且偷生。当时的宰相苏味道有一句名言,说别人问你任何问题,都不能正面回答,“可即是不可,不可即是可,凡事无可无不可”,所以留下个成语叫做“模棱两可”。这样一来,在武则天手下固然有很多能干的大臣,但是像魏那样的直臣就很难立足了。

是明君不是圣君

应该说,武则天是明君,但不是圣君。她有明察善断的能力,但是,缺乏更深层面的政治道德。中国文化重视道德甚于才干,这恐怕就是对她的施政产生争议的根源吧。

那武则天是不是个好人呢?以公德而论,并不算差。举一个例子。因为狄仁杰能断大事,武则天对他无比敬重。她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称名字,她不让狄国老下拜,说那样会让她自己都觉得浑身疼;她让太子李显帮助狄国老捡起被风吹掉的帽子,省得国老亲自下马。狄仁杰去世,她感慨朝堂空了。这叫做“优礼大臣”。

再举一组数字。永徽三年(652),也就是武则天当皇后的前两年,全国共有380万户,而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全国户数已经增加到615万户,53年之间户数增长了近一倍,这样的增速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也是不多见的。这当然意味着武则天爱惜百姓。一个皇帝,如果能有做到优礼大臣,爱惜百姓,也就算一个有公德的皇帝了。

但是,以私德而论,武则天的行为就有待商榷了。骆宾王在《讨武檄》中说她“杀姊屠兄,弑君鸩母”,虽然檄文有明显的政治宣传目的,不能全信,但是,武则天至少亲手杀死一儿一女。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而武则天为了攀爬权力的巅峰,居然可以置基本人伦于不顾,自然不是合格的母亲。

而武则天作为妻子,很多人都因为她最终改唐为周,形成了一个固定印象,好像唐高宗怕老婆怕了一辈子。但是不要忘了,武则天参政的权力可是唐高宗给的。唐高宗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完全亲政,举目四望,只有皇后最可靠,这才让武则天学习理政。没想到皇后政治天分很高,不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施政纲领,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建言十二事”,这更让唐高宗喜出望外。事实上,直到高宗临死前,还谆谆教诲继承人要谨遵武则天的“十二事”行事,这哪是一个被欺压的丈夫呢?所以我觉得,唐高宗和武则天在更高层面上应该是战友关系,两个人互相信任,互相帮忙,绝不是外人所能说三道四的。

可能有人会指摘武则天包养男宠,这可是私德方面的一大亏欠啊。确实,武则天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男宠有四个:冯小宝(薛怀义),沈南以及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我个人认为,这更重要的恐怕不是荒淫问题,而是皇权思想问题。按照《周礼》的规定,天子应该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共一百二十一人。这些有名分的妃嫔再加上没名分的宫女,就是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了。这可不光是皇帝的待遇,也是皇帝身份的标志。武则天也是皇帝,而且是个名分受到怀疑的皇帝,这让她格外在意自己是否像个皇帝。在我看来,她包养男宠,不乏效仿前朝皇帝,树立自身皇帝形象的意思。这样做虽然谈不上道德高尚,但是也不应该过度批判。但也要看到,男皇帝有女宠和女皇养男宠还是不一样的。因为男皇帝的女宠有固定的妃嫔名号,而且深居后宫,对政治的影响力微弱。而男宠的名号只能是朝廷官员,这就让他们深度卷入了政治斗争中。特别是在二张兄弟时代,武则天老病交加,不见大臣,全靠男宠和外界联络,更加加剧了男宠的政治色彩,也就更多地引起了朝臣的反感和疑虑。最后武则天被政变推翻,很大程度上也是男宠惹的祸。

正因为这些矛盾与争议,使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光彩的人物之一,她想当好皇帝,但是又受制于自身的、以及社会的种种限制;她挑战传统,但是又不能真正摆脱传统的影响。武则天的传奇人生昭示着历史的复杂,在大框架之内,既允许每个人作出自己的发挥,也允许每个人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这些发挥,恐怕都是亦正亦邪。

猜你喜欢

酷吏狄仁杰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的遗嘱
古代酷吏“打黑”只是个传说
人小鬼大狄仁杰
人小鬼大
人小鬼大狄仁杰
酷吏酷吏,都是酷毙的节奏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
武则天与文化中国
武则天的酷吏政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