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争议中通过高铁方案
2010-01-18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戴 平
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16日表决,通过了兴建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的拨款申请。未来高铁的兴建和通车,必然会增强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香港融入内地珠三角经济圈,拉动香港经济发展。但这条高速铁路也因建造费高昂和拆迁等问题,遭到部分香港市民的反对。对此,港府官员重申,修建高铁符合香港长期利益。
据悉,自从2009年10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拍板兴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后,立法会对拨款申请的审议经历了多次波折。部分批评人士认为,香港高铁项目草率上马、没有妥善规划,工程与铁路及公路路线重复,破坏居民的生活状态,造成空气及噪音污染。此外,26公里的高铁造价超过650亿(港币,下同),被批评为“全球最贵”。由于批评人士的抗议,高铁议案表决先后在2009年12月18日、今年1月8日、1月15日的会议中推迟表决。直到16日上午9时,香港特区立法会继续开会,经过长达9小时的激烈辩论后,当日傍晚6时许,漫长的会议终于进入到投票阶段。
与之前充满火药味的辩论相比,投票倒是波澜不惊,仅用10多分钟时间,立法会财委会便通过合计669亿元的高铁拨款申请,包括500多亿元的建造工程、118亿元的非建造工程,及赔偿菜园村居民的8600万元拨款。
会议结束后,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向媒体发表了简短声明。她表示,高铁项目是为了香港整体、全面的利益。而且这项工程“不仅是为了这一代,也为了下一代”。郑汝桦指出,高铁带来的利益不但是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各方面,也是跨界别、跨阶层和跨年龄的。尽快兴建高铁,与国家的高铁网络接轨,是大部分香港人的意愿。
然而,香港立法会16日傍晚通过高铁香港段拨款的议案后,大批反对建高铁的示威者,一度包围立法会,要求与郑汝桦会面,以及取消拨款申请。部分示威者在立法会附近,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
香港《成报》17日发表社评称,香港兴建高铁,多数市民由衷支持,认为对香港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也有部分人不满造价过高,不满政府忽略高铁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担心对环境生态造成破坏,走上街头抗议。评论表示:“香港的可爱之处在于人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但必须采取和平、理智、非暴力的方式,示威人士日前包围礼宾府、16日又包围立法会,甚至越过示威区铁马冲击议事堂。示威人士这种表达方式并非理智行为;不服从警方劝喻引发冲突,是香港市民不愿看到的场面。”
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也对媒体表示,香港政府以前同市民沟通做得不错,不过现在有一些年轻市民倾向于在网上表达意见,以“公听会”或书面形式的咨询及沟通模式需要重新检讨。他认为,本次高铁事件后,香港政府应总结经验,日后有其他大型建设项目要改善同市民的咨询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