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式教学和成就动机理论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2010-01-18张升飞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互动式动机效能

张升飞

(广西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互动性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提升、接受程度和知识保留能力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作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排名第一。但是案例教学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内最权威的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对中国最优秀的商学院学生的调研发现,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和案例教学水平距学生期望尚有不小差距,学生普遍对教学很不满意,主要认为理论和实际联系得不够紧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以及操作性技能教学不足,而大多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也存在对案例教学把握不够,没有真正掌握案例教学的实质,尤其是没有理解互动教学和成就动机理论在案例教学中的中介作用,而导致自主性下降等困扰。国内目前针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很多,几乎都停留在针对案例教学的整个流程形式作探讨,而国内目前把案例教学和互动教学、成就动机理论联系起来的还没有,为弥补相关不足,本研究针对互动教学和成就动机相关理论,探讨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1.互动教学和成就动机理论

1.1 互动式学习的含义

互动是指两人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语言或文字、手势等非语言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实现双方有效沟通或互相影响的一种行为方式和过程。按照Vygotsky(1978)的学习认知发展理论:任何高层次心理历程的发展变化,都首先经过外部的社会实践,然后将外在的互动内化为思维意识中枢互动的过程。

互动式学习有三种形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首先,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互动中,教师通过语言、非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行为会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也会相互影响。Young(1998)也认为课程不是简单的书本,而应该转化为行动,他主张课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内涵。所以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互动是互动式学习的关键。

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一环,因为资源的限制,教师无法和每个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因此学生之间的互动就非常重要。比如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先针对案例展开讨论,与他们用平等的语言充分交流和探讨,这实际上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具有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一样的优点,可以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最后就是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这是互动式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教学是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与教材的互动,通过对教材的熟悉,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将新知识和脑海中已经理解的旧知识结合起来。

1.2 成就动机理论

1.2.1 动机及成就动机

Pintrich&Schunk(2002)指出:“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作用。”皮连生(2004年)进一步指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见于默里(1938)提出的“成就需要”概念,即个体将事情做好的欲望和倾向。本研究认为成就动机是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2.2 成就动机的理论解释

早期的成就动机理论主要是驱动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前者认为人的动机受生理刺激的驱动,后者认为人有一种想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和倾向,当外界有刺激时会引发个体的行为。直到后来理论界才承认人是有理性的主动知觉者。本文主要应用的是成就动机理论中的认知主义动机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因果归因、自我效能、成就目标理论、ARCS模式和MSQL模式等。

期望理论强调“期待—价值”,它认为学习者完成某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如果价值很高,并且可以和期待结合起来,即具成功的可能,则就会转化为相应的行动。阿特金森(Atkinson)将这种动机分成追求成功的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如果追求成功的动机超过避免失败的动机,则学习者就会奋发向上、积极努力,反之,则表现为焦虑、退缩等消极行为。

因果归因理论是指假定个体都会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寻找原因。韦纳(Weiner,1980)将个体归因的原因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稳定的和非稳定的两大类,认为这种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归因结果影响学习者的动机,进而又影响下一次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理论是指学习者天生都有希望知道自己能力的倾向,如果他觉得自己具备能力,就会产生动机,而不同的环境会影响学习者对自我能力的知觉。班图拉(Bandura,1997)认为这种自我知觉决定个人的信念,即个人对自己是否有信心完成学习活动的自我知觉,是影响动机强弱的主要因素。Bandura还提出影响自我效能的四种因素:过去的成就表现;替代经验,即个人会因为他人的成功的经验或模式而通过模仿增强个人的效能;口语说服,因他人之说服而增强自我效能;情绪激发,情绪会影响对成功的期望,例如焦虑厌恶会降低效能感,喜欢期待则相反。

成就目标理论,这一理论主要认为个人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表现目标,持这一目标的人在意的是自己是否比别人强或者不要太落后,通过证明自己能力比别人强来满足自己的动机。另一类是学习目标,通过自己对知识和实践的熟悉精通程度来满足自己的动机。

ARCS模式是Keller(1983)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将动机分为四大相互关联的要素:注意(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满足(Satisfaction)。“注意”是指学习内容若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则会激发他们的动机;“关联性”是指学习内容若与学生生活或经验相关,而且是重要的,则会引起动机;“信心”是指学生若对学习成功的信心越高则越有动机;“满足”是指学生的学习期望与他的需求之间是否有满足感会影响其动机。

MSQL(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模式又称为激励的学习策略模式,主要从价值成分、期望成分与情感成分三个角度衡量学习动机的强弱。价值成分是指学习者对学习任务重要性与价值性的信念与学习理由的信念;期望成分是对自己完成一定任务的信念与控制及期望成功的信念,包括自我控制、自我效能与期望成功;情感成分是对学习任务的情绪反应,包括焦虑及自我价值等。

表一 学习互动、成就动机理论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1.2.3 成就动机的内涵

综合上面的理论,可知成就动机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追求成功、目标导向、控制感、坚持性与情感因素这五项。

追求成功是指个体若想追求成功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需求和期望,如果所追求的成功实现的几率越高,则他们的动机就越强;目标导向是假定个体如果有一个自己制定的目标,就会觉得花时间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过程,不管是超越自己还是他人,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就有了学习动机;控制感指个体如果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获得成功,就越有较高的期望和较好的动机,反之如果感觉自己无法控制学习的结果,就可能削弱他们学习的动机;坚持性是指个体因为对未来的表现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念,则当活动受到内外干扰时,不管可能碰到的苦难有多大,都坚持学习和目的;情感因素是指学习内容如果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兴趣或好奇,则学生学习动机就强,反之如果焦虑厌恶就可能削弱动机。

综上所述,成就动机理论与学习理论联系非常紧密,成就动机的理论解释一定程度上为学习者提供了通向成功的信心。

2.学习互动、成就动机理论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成就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使动机能,可促使学习者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本研究结合案例教学实际流程,从各个环节入手,将互动式教学和成就动机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归纳见上表(表一)。

3.结语

互动式教学和成就动机理论是案例教学的两大基石,本研究在案例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相互讨论,集思广益,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结合成就动机理论中的五大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持久性,变过去的教师“要我学”到学生主动的“我要学”;在教学效果上,本研究将互动式教学和成就动机理论引入案例教学后,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学习方法也不断改善,主动将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从知识的掌握、团队精神的培养上,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程技能上,都被证明是有效的,都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1]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管理理论与教育,2005.8.

[2]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psychological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8.

[3]Young,M.F.D.TheCurriculumoftheFuture.London:TheFalmerPress,1998.

[4]Pintrich,P.R.,&Schunk, D.H.Motivation in Educa tion: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s(2nded.).NS:PrenticeHallMerrill,2002.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Weiner,B.Human Motivation.New York:Rinehart,& Winston,1980.

[7]Bandura,A.Self-efficien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J:Freeman,1997.

[8]Keller,J.M.Motirationaldesignofinstruction.InReigeluth,C.M.(Ed.),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als:An overviewof theircurrent status.Hillsdale,NJ:Erlbaum,1983.

猜你喜欢

互动式动机效能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动机不纯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