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热点纵横

2010-01-18

海洋世界 2010年2期
关键词:赤潮海平面经济损失

海洋热点纵横

国家海洋局发布《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

2009年1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公报显示,对我国海平面的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的高位,分别比常年(1975—1993年平均海平面)和2008年高68毫米和8毫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沿海海平面区域和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南部沿海(长江口以南)海平面升幅高于北部沿海(长江口以北),北部沿海2月份海平面和南部沿海9月份海平面均达到了近30年来同期最高值。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海南升幅最大,达113毫米;广东次之,为93毫米;其他地区升幅介于43~80毫米之间。与2008年相比,北部沿海海平面基本持平,南部沿海海平面升幅明显。其中,海南升幅为27毫米,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升幅介于14~18毫米之间。

2009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持续上升背景下,我国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受海水入侵影响较为严重,长江口、珠江口的咸潮灾害进一步加重。同时,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风暴潮灾害影响,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比2009年升高80~130毫米。

国家海洋局发布《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2009年1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含海冰、浒苔等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23亿元,死亡(含失踪)95人。

与1989年以来海洋灾害平均状况相比,2009年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多年平均值,死亡(含失踪)人数也少于多年平均数。

2009年灾情最严重的省份为广东省,直接经济损失40.01亿元,死亡(含失踪)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为浙江省和福建省,均超过10亿元。

本年度我国海洋灾害损失主要由风暴潮(含近岸浪)造成,其中0908“莫拉克”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65亿元,死亡(含失踪)7人;0915“巨爵”台风风暴潮(含近岸浪)导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沿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04亿元,死亡(含失踪)19人。

2009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发生面积14102平方千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0.65亿元,其中,渤海4次,累计面积5279平方千米;黄海13次,累计面积1878平方千米;东海43次,累计面积6554平方千米;南海8次,累计面积391平方千米。

与2001年至2008年年均次数和年均面积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偏少,累计面积变化不大。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略有减少,但累计面积大幅增加。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均有所减少。南海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变化不大。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没有变化,累计面积增加364平方千米。渤海、黄海赤潮发生次数增加4次,累计面积增加5549平方千米。东海赤潮发生次数减少4次,累计面积减少5516平方千米。南海赤潮发生次数与2008年持平,累计面积增加331平方千米。

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创纪录

有数据显示,北极冰冻层释放甲烷的数量达创纪录水平。科学家发现,北极冰冻层释放出的强危害性温室气体创下巨量峰值,表明北极可能将面临危险的气候爆发点。

专家指出,北极地区释放的甲烷数量仅在5年中几乎增长了三分之一,而急剧升高的温度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个曾经的冰冻沼泽区域正在融化,并释放出更大量的甲烷。

北极永冻土中,封存了数十亿吨甲烷,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危害大得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某些科学家把日益融化的北极永冻土称作“定时炸弹”。

科学家们担心,不断增加的甲烷排放量所导致的变暖本身还会释放出更多的甲烷气体,这就仿佛是该地区进入了一个自我毁灭的周期之中,从而迫使气温比所预计的速度上升得更快。

爱丁堡大学从事这项新研究的科学家保罗·帕尔默指出:“高纬度沼泽地区目前只是甲烷的一小部分来源,但重要的是,这些甲烷的排放量在区区的5年时间里增长三分之一。这表明,即使是相对少量的变暖,也会导致甲烷排放数量的大幅增加。”

全球变暖在北极的进展速度之快相当于地球其他任何地区的两倍。一些区域的温度已经上升了2.5摄氏度,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到2100年,温度将预计上升10摄氏度以上。

海洋石油污染后患20年难除

1989年埃克森公司的“瓦尔迪兹”号邮轮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泄漏的原油仍在继续污染着那里的海岸。随着气候的变化使北极地区向石油开发和海运开放,找到清理残留在海上的原油泄漏污染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当年污染了约1300千米阿拉斯加海岸线的1100万加仑原油的残留物为何能存在这么久。费城坦普尔大学的迈克尔·布法德勒希望查明,为何泄漏的原油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因生物降解和风化而分解。

通过收集现场数据和进行电脑模拟,研究人员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海岸的原油有两层,它们的特性各不相同。地下水位的升降产生作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研究结果称,原油被暂时储存在可渗透的上层,这降低了原油风化的速度。环境缺乏分解原油的微生物体繁殖所需的养分也进一步保护了原油。原油下层所含的物质与上层大致相同,但渗透性远不及上层。水通过上层的平均速度是下层的1000倍。当水位低于原油上下两层的分界面时,原油从上层渗漏到下层,特别是在只有很少或没有淡水补充的地方。

研究人员说:“一旦原油进入下层,便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并得以保存。”研究还称,原油更容易残留在砾石海滩而不是沙滩,此前的几次原油泄漏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赤潮海平面经济损失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下雪的代价
揭秘韩国流
征子与引征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

海洋世界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