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化意境构就的旋律——兼谈项斯华演奏筝谱《春江花月夜》

2010-01-16毛丽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春江诗化

毛丽华

诗化意境构就的旋律
——兼谈项斯华演奏筝谱《春江花月夜》

毛丽华

以《春江花月夜》为名的诗与曲,均有深厚的渊源。把项斯华演奏的筝谱《春江花月夜》与同名诗、曲进行比对,诗中句法与旋律手法的可比性以及 “诗乐一体”现象,提示诗的意境移植等对筝曲的理解与演奏具有一定的意义。

《春江花月夜》;诗歌;筝曲;诗乐一体;意境与旋律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现在它既是古诗名,又为乐曲名。其文学的脉络为:源自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曲调为南朝陈后主所创。初唐张若虚在传统的乐府诗题中选择了 “春江花月夜”这个旧题,而摒弃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浓艳空洞,并变五言短篇为七言长篇,又借诸多美好意象抒写真挚的情感,融入自己视觉感受和美学经验,开创了自魏晋以来田园山水诗的全新境界。闻一多誉之为 “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原为琵琶独奏曲,其曲名多次变换,有称《夕阳箫鼓》,也有称为《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或《浔阳曲》的。据考证,琵琶曲的衍变过程符合诸如师承、转抄、改编等因素,大约可分为 “七段有小标题”与 “十段有小标题”的两大类[1]。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郑觐文首次将琵琵曲《夕阳箫鼓》改编为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曲式为分十段并改标题,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改编。

从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曲名及衍变历程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两首诗的意境与曲目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这正应了《诗经》所确立的 “诗乐一体”的形式。“诗乐一体”,指诗的意境 (由句式、声调、节奏、结构来组成)与乐曲旋律的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诗的意境能启发和制约旋律的律动。

古筝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奏谱,种类不少,但它们移植的母体,均出自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显然,“诗乐一体”对筝曲而言,也是必须秉承的文化传统。项斯华演奏筝谱 (以下称 “项谱”)在这一方面不失为一成功的范例。项谱《春江花月夜》 (原名 《夕阳箫鼓》),G调,全曲共八段:“ (一)江楼钟鼓”“ (二)月上东山”“ (三)花影层叠”“ (四)水云深际”“ (五)渔歌唱晚”“ (六)回澜拍岸”“ (七)矣乃归舟”及 “尾声”构成。项谱《春江花月夜》不仅传承了同名琵琶曲《夕阳箫鼓》的七段小标题即主题,同时,在旋律发展与手法方面,又与古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谐相趣。

一、诗化的时空与音乐的诗境

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称:“那是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以江月起笔,可谓“横绝”。“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终以江月落笔,回扣起笔,同样 “妙绝”。从月出到月落,诗人在想象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诗化意境,这是一个横空绝世的 “诗的世界”[2]。先以江月起笔,终于江月落笔:在仰观孤月、俯视江海的神游中,人间的真爱与真情最终都融入了寰宇中的美好境界;再次叩问这个千古之谜: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归宿?这种迷离中的叩问,这种情与景的交融,使得时空的诗化更具有音乐的表达需求。

项谱《春江花月夜》,全曲由七题不同景况的主题描摹及一个尾声构成。解读乐句,我们更能从中体味出浓浓的诗化意境。起句,由仿 “轮指”的 “慢起渐快”拉开全曲的帷幕。借由弱转强,由慢转急,由远至近的一声又一声的 “江楼钟鼓”,告知了春江夜晚的到来。既而,“月上东山”,终于撩开春江的静谧的面纱:“花影层叠”,江流时缓时急;在 “水云深际”处,那是春江花月夜的一个缥缈的所在。静景的描摹之后,一幅慢慢移动的画面出现了:晚归的渔舟,迎着江岚,渔舟离江岸越来越近了。随着突变的节奏,月夜中春江的另一种景致呈现了:江波起伏,“回澜拍岸”,波澜撞击江岸之声一浪高于一浪,又渐远渐弱。随着节奏的转慢,江面仿佛趋于平静。此时晚归的渔舟已 “欸乃归舟”。随着如歌地、荡漾地表述以及节奏由慢起渐快、稍快、更快,直到刮奏的慢起渐快转渐慢的节奏的多次转换,推出了景致的极美之处,即动与静的和谐美。最后,尾声把一幅大态势的春江花月夜全景作了总结。尾声的平静与开头的钟鼓声共同画了此曲的圆满句号。

二、诗中句法与乐句的旋律手法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为乐府旧题诗,描摹的仍是 “春”“江”“花”“月”“夜”这五个主题,但是,在他使用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叫 “顶真” (也叫 “顶针”“联珠”“蝉联”)的修辞手法后,使得七言长篇中的每个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些诗句是上下联相连,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有些诗句是隔句相连,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的地方则是一句带起下面的两句,如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等。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是,将鱼咬尾递相模进形成的 abcde五个短句,分为八 (或十)组 (段)循环变奏,每组 (段)终止都重复同一个 c的商终止句,构成分组循环重尾变奏曲[3]。所谓 “鱼咬尾”,也称 “顶针”,即前个乐汇、乐句或乐段的终止音,就是后个乐汇、乐句或乐段的起始音,两者同一音级。分多种不同的形式,有的是前面的终止音就是后面的起始音,你终止了,我再从同一个音级开始。

项谱《春江花月夜》同样继承了这个旋律手法,它的主题旋律循环圈如下:

上例从 b句开始,每句都以上句的结尾音起头。b句是 a句鱼咬尾下方大二度自由模进;c句是 b句鱼咬尾下方小三度自由模进;d句是 c句鱼咬尾下方大二度自由模进;e句是 d句鱼咬尾下方大二度自由模进。整个乐曲就是建筑在以上 abcde五个短句上的各种变奏。

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与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所谓的 “诗乐一体”,它是自《诗经》确立的形式,无论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戏曲、民间说唱等艺术都共有的传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着重 “和”的审美意识的体现。在传统音乐的运用中,就是把精炼的素材作为原料,然后作各种变化与发展,使旋律的发展尽量保留共同 (统一)的元素。民乐《二泉映月》《病中吟》如此,《春江花月夜》就更是如此。可以说,同名《春江花月夜》的诗与曲,是有着丰富而密切的内在联系的。

三、项谱《春江花月夜》

1.曲式结构平起缓接,环扣相接,音乐表现丰富多态

开头至“ (三)花影层叠”部分。全程慢板,主题的表达运用的是平起舒缓、自然流畅的节奏。,结尾部分泛音的运用,这是一种余味无穷的休止。泛音休止之后的摇指 .,这种衔接的拉起,极似电影镜头 “慢推”,主题的更替显得十分自然。

第四段至第七段,从 “水云深际”起,各段乐句的内容丰富多样,且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四)水云深际”部分。段中相似乐句的反复、刮奏的运用,这些反复吟咏式的句式,不仅是描摹水云深处美景不可胜数的需要,也是为了下一段落迥样景致作准备。“ (五)渔歌唱晚”部分。段中大量切分符的运用,表达略带抑扬顿挫型节奏的渔歌,飘散在如画的江面上,随着晚风荡漾开来。本段结束部分反复地出现以及突快、回原速的安排,起到烘托主题、情感抒发的需要。“ (六)回澜拍岸”部分。情感的抒发作了动感的表达,也为第七段 “欸乃归舟”作好过渡。第七段,应是全曲的 “曲眼”,从如歌、荡漾地慢起,至渐次加速,单音重复乐句递进式地行进着,左手刮带起螺旋式的层进。随着情绪的升温,感情也一泻千里。本段后面部分随着全曲主题句的再现,情感的表达也到了适到好处的地步,情绪渐趋于平静。尤其是本段最后一句中的,“2”起到 “收笼、定格”作用。“ (八)尾声”部分。渐慢声中,的再次出现,感觉音乐与心境都已沉浸在优美的景致之中。尾声部分最后,泛音结束句,留下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2.《春江花月夜》诗化意境如何入曲

(1)“诗乐一体”与意象再现

诗歌《春江花月夜》包容了众多的美好意象,而又统括于江月,再由江月引发深沉邈远的哲思与人生感悟,情感哀而不伤。诗中开篇就展现出一幅意境空蒙的美妙夜景:春江潮水初涨,似与海平;动荡的水波之上,一轮圆月缓缓升起。同时,这个月亮不是静态的画面,诗中择取了月亮的初升—高悬—西斜—月落的完整动态过程,这个月亮在天宇中的运行过程,也是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月亮之外,诗人把视角集中到江中的一处沙滩上: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笼罩下去欣赏“雾里看花”虽然不能尽情欣赏春花的多姿多彩,却也别有一番情致。

对以上诗境的感悟,在弹奏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时会有所启发。对曲中不同段落类似乐句的处理,应根据不同景况作指力、气口、速度等的变化,而不是刻板地等同。

(2)“鱼咬尾”旋律借鉴 “顶针”手法

前文已述及诗中运用的顶针手法,使每行诗句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旋律中的 “鱼咬尾”现象,在项谱《春江花月夜》中自始至终都出现。那么,如何弹好这些乐句,十分重要。“鱼咬尾”如果 “咬”得不好,就会出现乐句不流畅,音乐表达打折扣的现象。借用顶针手法,如使咬合处能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自然流畅,不失为好办法。具体在弹奏过程中,就是要:指力要有延伸感,意到指到;气口长短收放要恰到好处。

(3)诗化意境的移植

白居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春江花月夜》全诗未写情先布景,以月升月落的喜悦,将追寻、怅惘之情自然融入情思的跌宕起伏,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人对人生的美好期盼、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白云一片去悠悠,清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全诗婉转蕴藉,浑然一体,情感的传达升华了。

如何把诗化意境移植到曲中呢?

项谱中前面四个段落是写景,“月”连贯四景。因此,音乐表现上应当以 “柔美”为要,并化景物为情思,演奏讲求细腻、和顺的风格。五至七段落,以歌唱与抒发为主。如何做到婉转蕴藉,浑然一体?音乐表现上应当以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成景” (刘禹锡),“状难写之景如眼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梅尧臣)。即,意境创造的极致就是要求意余言外。演奏不能过火,快速段不能只一味讲求 “快”,句与句仍要有弹性气口。最后结尾部分,音乐表现上要留足的想象空间,演奏中 “渐慢”的要求是线性流畅,不能有断挫感,在静谧中使情感得以升华。

[1]王霖 .《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究 [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1).

[2]于启先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赏析 [J].中学语文园地,2007(9).

[3]刘正维 .中西音乐结构的审美异同散论 [J].音乐研究,2003(3).

Melody w ith Poetic Mood—On Z ither Note Moon ligh t on th e Spring River Performed by Xiang S ihua

MAOLi-hua

There are origins among poem s and melodies with the name of M oon ligh t on the S pring R iver.Comparing the zither note M oon ligh t on the S pring R iver performed by Xiang Sihua with other poem s andmelodies with the same name, we can find out that the syntax of the poem has comparability with thep ractice of the melody and show the phenomenon of“harmony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 It suggeststhat the poetic mood help s the understanding and performance of the zither music.

M oon ligh t on the S pring R iver; poetry; zither music; harmony between poetry and music;mood and melody

J605

A

1672-2795(2010)03-0047-04

2010-05-10

毛丽华 (1963—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讲师、国家二级演奏员,主要从事古筝演奏及教学工作。(杭州 310053)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春江诗化
最特别的树
春江水暖鸭先知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主旋律戏剧的诗化情思——评剧《母亲》赏析
真诚善意做人 精致完美做事——访绿城·春江明月项目执行总经理 林江
罗晨依??《春江溪居》
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