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培训班在京举办

2010-01-16谢兰凤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知识产权战略

■ 本刊记者 谢兰凤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培训班在京举办

■ 本刊记者 谢兰凤

11月28—30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和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来自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产业技术联盟以及地方和有关部门负责产学研合作的领导、专家及企业家等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开班典礼于11月28日上午举行。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办公厅原副部级领导、促进会副会长袁隐,北京市大兴区原副区长、促进会副秘书长黄维荣,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绳立成,科技部计划司规划处处长王瑞军等出席。开班典礼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主持。

开班典礼上,国务院参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石定环代表促进会致辞并作主题演讲。他表示,在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举办这次“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促进产业技术联盟发展”培训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从国家宏观形势着眼,介绍了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发展的背景和所面临的形势,以及联盟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表示,近些年来,我国高科技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取得了迅速发展,它们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加快提升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后工作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专门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委员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规范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共同推进联盟的健康发展,更加有力地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张勤就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了精彩授课。他指出,知识产权是以产权化的知识为核心的经济形态,知识不是财产,知识产权才是财产,《知识产权法》不保护知识,只保护利用知识获益的权利。现代科技(尤其是互联网)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更加重视鼓励创新。发达国家以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于2008年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间性。不受制于人、可以自主使用的知识产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己创造并拥有的知识产权,另一种是通过购买、获得许可、并购企业等方式获得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知识产权,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仅指第一种情况,目前我国亟待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段瑞春,在授课中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知识产权与品牌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表示,进入2 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随着跨国公司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变革的完成,世界产业价值链形成了两个高端:一是知识产权研发,即通过获取知识产权占据技术的制高点;二是产品营销,即通过广告策划、品牌营销,打响著名品牌,获得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了摆脱国际竞争对手设置的知识产权陷阱,我国要切实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而品牌是多项知识产权的融合与集成,要强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知名度、高诚信度、高美誉度的强势品牌。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李新男围绕“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授课。他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讲述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背景、重点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分析了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着重阐述了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战略意义、创新价值、基本要求及联盟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他表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整合集成政产学研资源,实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整体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关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他指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产学研合作,是战略层面的合作;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企业发展需求和共同利益为基础,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要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发展来形成紧密合作关系;要着力探索在产学研合作中建立很好的信用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责任机制,使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长期、持续发展。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结合产学研合作案例,从整体态势、模式创新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情况。他表示,“十一五”期间,为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新趋势,提高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部等国家六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其中,最具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他进一步指出,在推进国家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迫切需要:一是目前我国多数产业已发展到了整体技术水平需要上台阶、大量共性技术亟待突破的关键阶段,产业界对共性技术需求十分紧迫;二是资源、能源及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巨大瓶颈,而这些技术的开发具有投入大、时间长、短期效益不明显等特点,在一些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中,单一企业缺乏足够的开发力量,而企业竞争的排他性也不利于向整个行业推广;三是大飞机、大型船舶、高参数火电以及核电、载人航天、高速重载铁路、油气开采及输送等国家重大工程,在运行质量、寿命、安全等方面,需要一个系统的强有力组织作为技术支撑。自2007年6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到目前已有5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国家层面的试点联盟。这些试点联盟,涵盖了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多数重点振兴产业,集聚了全国110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总体上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试点起步,在探索中不断成长,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详细介绍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措施。他表示,自2002年中关村第一个产业创新联盟——TDSCDMA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到现在中关村已成立50多家产业技术联盟,它们在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技术集成创新、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的实体化趋势正在不断增强,并逐步由区域化走向全国化,由国内走向国外。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如联盟的实体化问题,支持联盟承接国家、市级重大项目问题,对参与研发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补贴问题等。

培训班全体学员与授课领导、专家合影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苏靖围绕“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授课。他指出,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新的风险分担机制;为应对技术及市场快速变化,需要加强科技合作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助推新的合作形式出现,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主要背景。联盟的主要任务,一是组织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二是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合理衔接和开放共享;三是实施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四是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才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联盟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既增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推动了产学研在战略层面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大幅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点产业作为联盟构建的主要方向;要围绕产业技术进步需求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要推动联盟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在联盟构建中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之间的关系。

科技部计划司规划处处长王瑞军作了关于“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前瞻性报告。他指出,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攻坚阶段,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20 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继续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创新体系的协调和衔接,促进创新要素和资源的有序流动;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副主任邵男结合知识产权方面的典型案例,就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了精彩演讲。T D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杨骅、国家LED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吴玲、“7+1”生物饲料产业联盟秘书长罗发洪,分别就各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秘书长丁雪伟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产学研结合实践和探索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此次培训班的课程既有宏观层面上“十二五”期间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思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整体发展情况等方面的介绍,也有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体的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分析,还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典型案例的介绍,层次颇高、内容丰富、知识全面。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以后将举办更多此类培训班,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发挥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产学研知识产权战略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战略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战略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