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回眸
2010-01-16吴晶晶,余晓洁
“十一五”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回眸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丰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日益成为我国发展中的“短板”。
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在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等关键领域部署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十一五”期间,各专项陆续启动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新药创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目前,重大专项已启动实施2 500多个课题,投入资金400多亿元。
经过几年的实施,部分重大专项已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飞机专项C 9 19大客机基本总体方案已通过国家评审,国产材料研制、关键技术攻关等已取得突破,机头工程样机主体结构已研制完成并用于功能性试验。
——大型核电站专项在A P 1000蒸汽发生器大锻件、主管道和钢质安全壳容器等重大部件研制上取得突破。
——油气开发专项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地震仪2000道主机等部分重大装备进入试制与组装阶段,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进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水污染治理专项突破了化工、制药等行业污染物减排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节能高效污泥脱水机等一批污水深度处理设备,推动了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
——通过转基因专项的支持,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占有率已达93%……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表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专项全新的运行机制和国家的资金投入,也极大激发了参与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大科技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在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城市汽车保有量飙升带来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我国实施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与产业化项目。“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初步构成了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各类电动汽车的整车生产能力。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00万辆。
电动汽车的研发示范与产业化只是一个代表。“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攻克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粮食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为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作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开展了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十一五”期间研究开发了40种重大或常见疾病的疫苗,已有2个获得新药证书并商业化。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重组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于2009年3月获得新药证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疫苗。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于2009年3月获得新药证书,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同类证书的疫苗产品。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国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成创新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丰产技术,在粮食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在全国12个粮食主产省“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建设面积达6.8255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为我国粮食连续多年的恢复性增长和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科学装置:有力支撑前沿科技研究
科学仪器设备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石,现代科技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仪器设备的强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自主研发科学仪器设备,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工程、上海光源……这些大科学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面优质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显著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得到国际科技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这些大科学装置在支撑前沿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星系物理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观测设备;我国自主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为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创造了条件……
值得高兴的是,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我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合成了11种近滴线稀土新核素,核素质量测量精度达到10—6量级,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技术应用领域,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中发展出来的高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装置在航天、材料、农业、国家安全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华社记者 吴晶晶、余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