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

2010-01-16张秀娟朱晓卓张义喜

中外医疗 2010年28期
关键词:同质性艾滋病同伴

张秀娟 朱晓卓 张义喜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

张秀娟 朱晓卓 张义喜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目的 为探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合并效应值为0.1764,95%可信区间为(0.1718,0.181)。结论 大学生经过同伴教育后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人数在增加,同伴教育不仅能提高受众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还有助于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观念与行为。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meta分析

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青少年已成为易感人群。每年检出的HIV感染者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是青少年,其中也不乏大学生。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性观念开放,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成熟不同步,因此是应重点关注的人群。

艾滋病既是传染病又是行为方式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健康教育而改变人们的观念与行为从而达到预防目的经济有效。

关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评价的研究有许多,其共性之一是选择教育前后被教育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效应指标。众所周知,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产生“信”和“行”的改变。一个人即使有准确的知识,也并不能保证他在生活的任何阶段都有正确的行为。因此评价某种健康教育方法的效果应关注它能否引起人们信念和行为的转变。

笔者在阅读文献中发现关于同伴教育是否有助于转变人们的观念存在着矛盾的观点。本文以大学生教育前后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效应指标对同伴教育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1993年至2009年间,关键词为健康教育、艾滋病(AIDS)、大学生,末次检索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

表1 13篇同伴教育自身对照试验的结果

1.2 入选标准

研究设计为教育组和未教育组的平行对照或教育前后的自身对照;入选的研究中健康教育的方法为同伴教育,教育对象均是大学生;论文相关资料齐全,在国内外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

1.3 收集项目

包括样本量和教育前后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的拒绝率。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同质性检验,计算同质性检验的统计量Q[1]。

采用Review Manager 4.2进行META分析。首先根据资料类型选择计数或计量资料的分析方法,其次对入选的文献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再按照同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统计模型处理。

2 结果

2.1 文献基本情况

在CNKI和CBM上分别检索到文献560和409篇,排除重复、结果不全、研究对象不符、健康教育方法不符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为13篇,发表时间从1999年至2009年。各篇文献均为设立对照的实验设计,研究对象为大学生。其中5篇为同伴教育自身对照,2篇为同伴教育与教师教育对照,6篇为同伴教育与平行对照。评价内容主要为学生对性行为的态度,基本情况如表1。为增进可比性收集信息均为同伴教育前后对照信息。

2.2 同质性检验

根据公式得Q=221.9426,df=12,χ2(0.05,12)=21.03,P<0.05;认为研究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2.3 META分析结果

对13篇论文的同伴教育前后拒绝婚前性行为人数采用计数资料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合并效应值为0.1764,95%可信区间为(0.1718,0.181)。

3 结语

在众多的健康教育方法中,同伴教育较受认可。本研究显示合并效应值为0.1764,95%可信区间为(0.1718,0.1810),表示大学生经过同伴教育后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人数在增加。该研究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同伴教育不仅能提高受众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还有助于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观念与行为”。

表2 13篇文献综合分析结果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本质特征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如同学、朋友、病友等)关系,而非师生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

同伴教育作为较成功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手段之一,已经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普及。中国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探索和推广应用的阶段。

同伴教育的实施及评估未见统一的标准,这对采用META分析带来一些困难。

不同文献对学生干预的时间不同,从1周~1年不等,不同干预时间肯定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建议在以后的同伴教育中干预的时间、对同伴教育者培训及再由同伴教育者向其他人传播信息的过程应尽量规范。

健康教育具有突出的公共卫生意义,但不同的教育效果差别很大,目前在艾滋病预防中开展健康教育较多,哪个方法更好,怎样实施效果好,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类研究的多个小样本研究结果进行综合,以此来评价健康教育与预防艾滋病效果间的真实联系。文中对各研究的同质性、发表偏倚进行了评价,从结果看同质性较差,所以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但漏斗图的对称性较好,提示META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

[1]王建华.流行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7~188.

[2]钮文异,孙昕囊,吕姿之,等.一年级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1):12~15.

[3]常春,吕姿之,钮文异,等.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1):16~19.

[4]孙听羹,钮文异,吕姿之,等.一年级医学生性传播疾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1999,20(6):410~411.

[5]仇玉兰,施榕,毛达娟,等.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的同伴教育[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3):205~207.

[6]肖南,赵洪.讲座和同伴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02~405.

[7]沈理笑,黄红,蔡泳,等.职业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67~169.

[8]赵清秀,魏国志,聂素滨,等.2种艾滋病预防教育方式效果的比较[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197~199.

[9]韦辉一,陆焯平,聂绍发,等.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及其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2):900~902.

[10]汪鑫,陈波,饶敏,等.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22~1324.

[11]敬新苗,欧开华,张欣,等.参与式方法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01~603.

[12]古田明,杨开远.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1(2):203~205.

[13]肖秀菁.大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6):466~468.

[14]陈义海.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46~1047.

R512.91

A

1674-0742(2010)10(a)-0123-02

2010-05-30

猜你喜欢

同质性艾滋病同伴
《 世界艾滋病日》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基于同质性审视的高职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研究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东北平原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同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