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士范文程

2010-01-15于忠成

决策 2010年9期
关键词:后金袁崇焕皇太极

■于忠成

谋士范文程

■于忠成

“大清第一文臣”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为满清王朝开创基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乃公认的史上“十大谋士”之一。

纵观其在明清政权更迭之机,能够以远见卓识让新生的满清借机发展壮大并取代腐朽的明王朝,实为不可多得的奇人。在满官、汉官矛盾尖锐的清初朝廷能够历经四朝而不败,在皇权更迭的血雨腥风中能够稳居高位,而且功成名遂之后能够全身而退,实属不易。他是如何做到的?

皇太极朝:御用智囊的春天

据资料介绍,范文程是宋朝大学士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而他的曾祖范锪还当过明朝的兵部尚书,可见他也算是名臣之后了。但在整个努尔哈赤时期,范文程的官职不过是“章京”,章京这个官衔可大可小,一般小章京指的是那种文书类办事员,大体上相当于今天中央政府机构里科级主任科员或副处级调研员之类。

与努尔哈赤时期的默默无闻相比,皇太极朝则是范文程施展才能的春天,而范文程也不负所望,发挥所长、出谋划策,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心腹,倚之如左右手。

后金并不是最初就有取代明朝的野心,但是范文程帮助后金通过时而议和时而进攻等手段,并借助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天下大势,积极作为,最终达到了取代明朝的目的。

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皇太极攻打林丹汗,占领了归化(今呼和浩特),林丹汗却率众渡过黄河,向西逃走。后金几万大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进攻敌踪不明,原路退回士气必将受损。范文程、宁完我等人主张进攻明朝“当直抵北京决和否,毁山海关水门而归,以张军威。”皇太极依计而行,满载而归,士气大振。

大凌河战役胜利后,大批明将来降,明朝的辽东防御土崩瓦解。此时,范文程进言皇太极称帝,使后金征伐事业走上一个的新起点。崇德二年 (公元1637年),皇太极赐予范文程一等大臣的品级,此时的范文程俨然稳居清政权汉族文臣第一人的位置。

宁远之战后,明朝派袁崇焕督师辽东,蒙古又背叛了与后金的盟约,后金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此时袁崇焕整顿军备需要时间,提出议和。范文程建议皇太极将计就计,提出以议和对议和以争取喘息的机会,并提出了征抚蒙古,恩抚朝鲜,招抚明将的策略,有力地扭转了不利局势。在袁崇焕做好充分准备即将攻打后金之时,范文程又向皇太极提出借道蒙古,绕过锦州宁远攻打北京,使袁崇焕被动地回师北京,造成其引八旗军入关的假象,遭致杀身大祸。袁崇焕的被杀以及洪承畴在松山之战之后的被俘及归降,断掉了明王朝的左膀右臂。

整个皇太极时期,范文程虽不在议政大臣之列,但实际上却能参与几乎所有重大机密决策及事件。皇太极对范文程的倚重可称得上是“如鱼得水”,据官方史书记载,皇太极每次召见他时,都要议事到深夜才能出宫。有时范文程刚回到家,还没吃饭休息,皇太极又召他入内。凡是议论军国大事时,皇太极总要先问范章京是否知道。有时觉得其中有不得当的地方,便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量。如果回答说范章京也是这样说的,皇太极便批准了。有一次,范文程因病请假,政务堆积很多,皇太极干脆命令等范文程假满后再行裁决。国家外交文书,都经范文程草拟或审读。皇太极起先还亲自过目,觉得都能符合要求,后来一般的文书就不看了,还对范文程说:“你办的事不会有错的。”

定策入关:因势而成的满清基业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在沈阳突然病死。遗诏由儿子福临即位,并命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辅政。以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两派为首,满洲贵族围绕着帝位的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后来由于各派军事势力势均力敌,最终各派妥协,遵照皇太极遗诏办事。

福临在沈阳即帝位,翌年改元顺治。顺治元年(1644年)3月底,清王朝决定以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统兵伐明。此时,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军,已于3月19日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死。

当李自成攻破明都、崇祯帝自杀于煤山的消息传到沈阳时,范文程正在盖州汤泉养病,清廷急召他返回沈阳参与决策。4月4日范文程赶赴沈阳,即刻上书多尔衮、济尔哈朗,提出要立即挥师入关,向李自成大军发起进攻,并强调要改变以往烧杀抢掠的政策,严申纪律,行军务必秋毫无犯,以“安抚百姓”策略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第二天清廷就确定了入关大策。

清廷定策入关,范文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定策入关中,他抓住了明朝已亡、李自成农民军立足末稳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机会,平衡多尔衮、豪格等多方势力,当机立断,果敢地提出了清兵入关夺取全国政权的决策,而且,这一策略是对以往一味掳掠、嗜杀策略的彻底改变,显示了他既擅长谋略又能把握时机的过人之处。为了配合入关的军事行动,他还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争取民心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保证了入关入京,夺取政权的胜利。如亲自起草檄文,提出了为大明百姓“复君父仇”的口号,“复君父仇”和声讨李自成,为大清入关找到最堂皇的借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大明军民的抵抗;进北京后,他提议为崇祯帝发丧;亲自起草进军布告,晓谕明朝官民,招附官吏;开科取士,赢得士人的欢欣,且他本人还多次亲任会试主考官,以示重视,这对争取汉人地主知识分子对新政权的拥护、支持,起到重大的作用。

全身而退的智慧

范文程为人深自谦退,不矜伐其功。他一生所进奏章,数量惊人,尤其是皇太极当政时期,众多重要的奏章多出自其手,但是,他却焚毁了自己撰写的所有文件的草稿。从不居功自傲,避免了因渲染此等事而致祸。

其次,君子不党,谨防祸起萧墙,范文程巧妙地摆脱了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显示了周旋于政治漩涡中的高超技巧。在满清权力更迭的残酷政治斗争中,他始终保持谋臣的公允地位,从不参与权力之争。这一点,从删改《太祖实录》一事可见一斑。顺治五年,摄政王多尔衮大权独揽,曾命范文程等人删改《太祖实录》,范文程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政局有变,恐有杀头之祸,遂以养病为由,闭门不出。果然,多尔衮死后,曾为之删改《清太祖实录》的刚林等被处死。顺治帝说“文程在盛京时不附贝勒,后亦不附睿亲王,众所共知。”

对此,范文程上疏称谢,同时以体弱多病为由请求退休。顺治皇帝福临温谕慰勉,同意他“暂令解任”。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八月庚戌,自称“大明骨,大清肉”的一代谋臣范文程去世,卒年70岁。康熙皇帝亲为文,赐葬于北京怀柔县之红螺山,立碑以纪其功绩,此后,康熙还亲笔御书祠额“元辅高风”,以为范氏祠堂的横额。评价之高,可见一斑。

范文程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言所当言,为所当为,不仰人鼻息,不随风摇摆。他韬略过人,几经血雨腥风,仍能急流勇退,实乃有大智大慧之人。

猜你喜欢

后金袁崇焕皇太极
袁崇焕:夸下的海口,用性命买单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袁崇焕的籍贯
大汗已逝各自飞
一梦前尘念三生
北陵石马和石骆驼的由来
试析清朝入关前统治者对汉人态度的转变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
论袁崇焕的『谋定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