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阿凡达》,何必气短
2010-01-11
陶短房
《阿凡达》的轰动效应让观众趋之若鹜,一票难求之余,似乎更让中国电影人震撼。诸如“顶礼膜拜”、“最崇高敬意”、“难以企及”,甚至“电影只有两种,一种是《阿凡达》以前的电影,一种是《阿凡达》”这样让人看得有些恐怖的溢美之词,也不断在公众视野中出现。
《阿凡达》的商业成功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只要自己认为电影好看,就会买票捧场,但对于电影人而言,被别人的影片吓出“难以企及”、“顶礼膜拜”这样的话,就有些让人觉得气短了。
不少冷静的影评者已经指出,《阿凡达》的成功之处,在于特技、画面、色彩,在于视觉感官的震撼效果和影音新技术的冲击感,相对而言,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影片主线,则相对单薄,甚至有些落入好莱坞动作片的窠臼俗套。
所谓“故事影片”,顾名思义就是“故事”和“影片”,即剧情、人物和特技、影音、画面这“软件”与“硬件”两类要素的组合,即使以商业化色彩浓厚的好莱坞而言,其每年推出的商业成功之作,也并非清一色的“大片”,《金色池塘》、《保镖》、《本能》、《莎翁情史》这样靠剧情和人物取胜的“小片”,同样获得过口碑与票房的双赢。
道理是明摆着的,影片的极致,当然是“软件”和“硬件”双优,但这样的“双优”影片凤毛麟角。如果求其次,则可突出一项(如《阿凡达》突出“硬件”),或追求两者的相对平衡(即都不算最好,但都有可观,如《泰坦尼克》、《指环王》),无论如何,一个环节上的落后,是可以从另一个环节去弥补的。
如果说,在影片高科技方面,《阿凡达》为中国电影竖立了一座目前难以逾越的高墙,那么一个有志气的中国电影人,完全应该扬长避短,在“软件”方面争取有所作为。在这个领域,赶超所需要的,其实是想象力、恒心、细心和勤奋。据说有一位好事者将木偶片《阿凡提》误作《阿凡达》打包上传,但不少观众明明知道鲁鱼亥豕,却仍然乐此不疲地下载,因为小制作的《阿凡提》在他们眼中,同样是佳作。
也许“硬碰硬”地对抗《阿凡达》的确强人所难,但倘连《阿凡提》的水准都达不到,那就只能是哀其不争了——“硬件”落后,是条件所限,但“软件”也落伍、退步,恐怕就要从进取心方面多检讨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