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京都”时代:清洁发展机制何去何从?

2010-01-09

中国石化 2010年5期
关键词:机制发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合作机制,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适当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对发达国家而言,CDM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CDM的有效利用为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从世界范围来看,CDM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总的排碳成本,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双赢。

然而,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未确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这使得《京都议定书》框架下运用市场手段减排的CDM前景不明朗,中国CDM市场将面临严峻考验。

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国际CDM执行理事会(Executive Board,EB)于2008年12月23日批准注册了全球第一个CDM项目,自此,全球CDM市场飞速发展。

根据《京都议定书》,至201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至少需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大约50%需要通过CDM项目的交易实现。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韩国是全球CDM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减排市场蓬勃发展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支持,中国碳市场供给迅速占据了全世界大约50%的市场。

截至2009年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2279个CDM项目,涉及风力发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甲烷回收利用、低排放的化石能源发电等各个领域。2002年荷兰政府和中国政府合作建设的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是中国第一个CDM项目,投资该项目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人民币2.7亿元的收益保证。清洁发展机制将给中国带来巨大商机。

中国CDM存在的问题

通过参加CDM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向我国的转移,提升企业自身及其员工的管理能力,并且吸引国外大量投资,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CDM项目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

CDM项目在中国各区域相对失衡。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减排总量比例相对东部较低,同时,由于缺乏资本而使得私有企业难以参与,特别是制造、购买和使用新环境友好技术的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各项制度和法律有待完善。相关规定需要明确负责审核、评价CDM项目的机构,需要放开对CDM项目股本结构问题的“管制”限定等等。

中国能源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在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缩短我国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最终要靠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普遍缺乏规避CDM项目风险的意识。尽管CDM有较大的潜在经济效益,但由于核证减排量(CER) 的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CDM项目运作也存在较大的风险。

CDM项目谈判是一种专业性的技术及经济谈判,涉及环境、能源、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而中国缺乏复合型的国际谈判人员,同时国内企业缺乏相关人才,不仅对CDM机制和国际商事法律比较陌生,对国外买方资信等情况也缺少了解。

CDM项目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以来,中国项目融资严重依赖于间接融资,即银行贷款。一些大型CDM项目通过母公司的担保向银行贷款,而一些中小型的CDM项目则既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又无法通过债券和股票发行市场的资格审查,最终导致项目的停滞甚至失败。

全球碳市场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从长期来看,碳市场一定会继续存在,且规模会越来越大。但全球碳市场将如何发展,还取决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1.CDM市场本身有很大的政治风险。

主要表现为许可和发放执照、法律变化和征收、征用三方面的风险。

许可和发放执照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说,获得许可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所选定的发展中国家。

法律条文变化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投资者可以要求签订包含收购条款的合同,即当东道国法律政策发生改变时,投资者可以让东道国收购CDM项目以弥补自己的损失。

征收、征用的风险。征收、征用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常见的,也是最复杂的风险。由于CDM项目从初期投资到最后收益之间时间跨度较大,很容易受政府行为的干扰被迫中断。

2.2012年后全球碳市场的规模取决于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

政府减排目标越高,市场需求越大,市场规模也越大。有关2012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谈判正在进行之中,其中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是谈判的焦点。

欧盟于2008年底通过了能源和气候一揽子计划,承诺3个“20%”的目标。美国也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17%。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确定了2012年后的目标。

虽然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力度更大,但与IPCC报告里提出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3.CDM如何改革将决定发展中国家以何种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全球碳市场。

CDM本身存在的管理体制、额外性等问题致使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十分必要。

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不同的市场机制。对中国等国家采取对各个行业设定限额的行业方法,这实际上是要求发展中国家变相地承诺量化减排义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认为,要在注册效率、增加透明度、确定性、公平性和环境完整性方面进行完善。

4.美国国内碳市场如何与欧洲等国的碳市场链接,将影响全球碳市场的效率。

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的碳市场将有利于低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有利于降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成本。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提出要建立国内碳市场。然而,这些国家国内的碳市场是否或如何与欧洲碳市场链接、是否或如何接受发展中国家基于项目产生的碳信用,还存在不确定性。

5.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调将影响全球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场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但它并非万能。各国国内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协调,将有利于全球碳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单方面征收碳关税、边境调节税等无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的政策,不仅会给全球贸易带来冲击,也会影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

中国应提高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能力

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在“后京都”时代,为了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应当不断提高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能力。

建立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目前在中国CDM市场活跃的中介咨询机构以及买家具有相当数量,却没有针对此类碳交易咨询机构的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于国内碳交易咨询机构、国际终端买家、银行、基金及其代理机构等要建立严格的评价机制。

做好CDM的推荐与宣传。作为新生事物,CDM在国内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要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的专业培训,鼓励研究机构开展针对CDM的课题研究。

建立碳交易服务平台,加强管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碳交易服务平台,汇聚政策、服务、业主等各种信息,广泛开展CDM培训及研讨,公开征集CDM项目,专题研究相关政策、方法学,保证CDM项目质量和开发进度。

有效控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潜在风险。政府应该组织参与各种区域经贸安排的谈判,协调国内有关方面在谈判过程中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控制合作风险。

推动金融创新,帮助CDM项目突破企业债券融资“瓶颈”。

猜你喜欢

机制发展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