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2010-01-08刘振武王燕
刘振武 王 燕
摘要: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对学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认真思考,提出了任务与方法。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关键词:任务 方法 功能 影响
一、突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挖掘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德育因素,循序渐进地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们不仅喜爱体育活动,更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一种体育精神,树立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勇往直前;体验胜利和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立足生活本身,使德育置于整个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之中;尊重学生的生命感受,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认同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德育似春雨润物般渗入学生的体肤,进入学生的心间,内化为他们的生命需要。
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影响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评选各类的积极分子,而体育积极分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左右,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体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建立一个优秀集体,用集体的感召力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很大的作用。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教师首先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团结友爱、奋发进取的班级集体。同时,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去教育每个同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并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对不良的倾向和行为,教师就启发和教育学生进行批评和抵制。例如:体育教师可不定期地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拔河比赛、足球赛、篮球赛等,这些比赛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对于培养团结、友爱、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思维机敏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学生更多地在活动中去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难挑战。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只有这样,学生既有挑战性,就会忘记自己以前的成功,这是前进的不竭动力。
4.结合常规课堂和教学条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本身包含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对其纪律教师要清楚的进行解释,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课堂常规及其意义,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品德教育的内容同道德行为的教学条件结合起来。例如在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上提出要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在上课之前,我们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给予当众表扬。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意识。并且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为班集体做事,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办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在体育教学中要搞好思想素质教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要靠教师常年累月的付出才能奏效,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每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我们的体育课堂就会成为品德教育的又一坚实阵地。
参考文献:
冯悦民《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客、途径与方法》,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吕时珍;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