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变高中语文教学观念
2010-01-08张秀峰
张秀峰
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教师还是死守“师道尊严”,不转变观念,不能及时地完成角色的变迁,或许不久就面临着“换人”或“下岗”的危机了。
所谓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人的活动受思想观念的指导,正确的观念推动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错误的观念则是教学弊端的渊源。任何成功的教学研究都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教学方法则是教学观念的表现,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法,本文仅就教学观念转变过程中的几个认识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对学生主体的认识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讲,主体意识是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逐步地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逐步地养成坚强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强、勇于创新的性格。所以,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益终生的。
1.学生作为主体,不应仅被看作是一个认识的主体,传授知识的对象,应被看作是生命的整体,即学生是具有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认知的、情感的、价值的、信仰的、精神的、物质的多方面的整合体。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以整个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的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应该从智力和非智力、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建立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关系,是发挥主动作用的前提条件。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和服务对象。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要把选择适应教学的学生转到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上来,要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与老师研究讨论,让学生成为积极求知者、探索者和发现者。不能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权威”关系,把学生当作我讲你听的被动消极接受者。
3.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主导要为激活主体的思维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如同导演和演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
二、新课改对教师“教”的认识
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形成的引导者。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以实现“不教”为目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积极地旁观者,直接参与学生学习,但参与却不是干涉。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处理好课堂上“活”而“不乱”的关系。
1.有人说:“教师的任务就是讲课,讲完就是完成任务,讲清楚讲明白就达到了目的,会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应该变讲为导,教书育人才是教学目的。
2.有人说:“讲学生还不会呢?不讲怎么行?”应该说,问题不在讲不讲,而在于何时讲,讲什么,怎么讲和讲多少。讲要讲到学生需要之处,讲到学生困难之时,讲到点子上。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除疑点、强化弱点。不仅要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思想。讲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相反,事无巨细都要讲,总想一下子举起三个,实际一个也举不起来。
3.有人把先讲后练看做是不可改变的课堂定势。实际上先练后讲大有好处。它既可使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可把培养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培养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真正落实到实处,改变全程讲授和灌输的被动局面。长期以来,教学一直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学生处于被动局面,这种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提供结果要学生记忆牢固。学生缺乏独立性、主动性。这样,学生很难获得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革重要而紧迫。
三、关于对能力培养的认识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教师应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出来,尽量释放出来,因此,语文教学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是工具,也是人的立身之本。语文教学应当努力使学生会学习,善思考,能表达,懂创造。让学生学会创新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广阔的天地,引导他们的创新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用智慧去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一定会有所发展。
1.有人主张,先讲知识,把知识夯实,然后再练能力。也有人说,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不死不活,先死后活。我们认为,知识和能力应是统一的,不应割裂开来,要把学知识的过程,也作为掌握方法、训练能力的过程。应以知识为基础,着重训练能力。
2.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这是人们的共识。既然应该注重能力训练,那么如何把课堂变为思维活动的体操课,这应是要研究的重点问题。要把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量作为评价课堂效益的重要指标,课堂学生的思维量和课堂效益成正比。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能力训练的必要条件。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活动影响进度。
四、关于对经验的认识
辞典上说,经验是对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体验。我们应科学地对待经验,经验确实是一种财富对于指导未来事业确有借鉴作用但如果我们拿局部的、过去成功的东西,不愿变化了的情况,生搬硬套也不会成功。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只是套用原来的东西这就叫经验主义,经验后边加上“主义”的尾巴就变坏了,变为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用此来指导工作,没有不碰钉子的不失败的。邓小平说:“要面向未来,经验主义则总是向后看。经验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续思维,如果仅停在过去,就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
总之,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学环境也在变。教师与其被动地适应、被动的变化,不如积极主动地“学在先,变在先”,站在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做高中课程改革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