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2010-01-08胡曼花

北大荒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组员协作信息

胡曼花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使中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公民。本门课程的设立也标志着基础教育的新发展,昭示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题目是新颖的,立意是意味深长的,由于是新设课程,在教材、教法、理论支持方面都需要我们抓紧投人研究。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俱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校总学时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主要是指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差异教学,我们先来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1.教学环境的改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般是在电脑教室进行的,整个教室基本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因此,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学生真实的接触到了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遥远的事情。

2.师生角色的转变。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学过程的转变。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人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4.教学方法的转变。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从社会利益、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科学决策能力。

5.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讨论,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异更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已经成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课题。在此,通过8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准备

在期初第一至二周内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可以是同质(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也可以是异质,一般异质为宜,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还能培养团队精神,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起联络、监督和指导作用。恰当地安排上机座位(各组连续坐一块且组长坐中间),有利于辅导组员,为互动提供条件,接着就实施互动协作学习。

二、互动

1.加强对组长的管理与培训。大家知道,信息技术课70%以上要在电脑室上,学生天性好动,上课只顾玩,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操作,甚至打游戏,若不有效组织,那将会变成“放羊式”上机,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要老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来维持纪律。弊端有二:一是难以操作(一节课只要有那么十多个学生在玩,老师是无法管理的);二是显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加强对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监督、管好本组的组员恰好能避免上述弊端。这样,老师才可能分出身来全身心地投人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老师尽可能响应各组学生的提问,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增加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2.辅导与交流。上课期间,老师布置了“任务”在各组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较难的“任务”会使学生频繁的提问导致老师难以及时响应,许多学生仍处于“失助”状况。这时,组长的及时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既能缓解燃眉之急,又加强了组内的协作,而组员间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献计献策,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体现,老师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巡回指导、点拨各组,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然后组间交流,组间小结,总结经验、方法,博采众长。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各小组长真正地成为组员的好帮手,教学的小助手。组员间的协作关系随之稳固下来,使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理论与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学生面对的认知的材料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粉笔板书和口头讲述,变成一个个“任务”,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长,而计算机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实验模拟、饶有兴致的游戏探索,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他们在成为学习主人的偷悦体验中,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善。

三、评价

当学生操作完毕,老师利用最后的时间,根据“任务”或课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组的协作意识与组员的参与程度等项目对各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还可展示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根据实际也可采用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旨在画龙点睛,重在鼓励。

总之,在这种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和“任务”互动,他们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培养了积极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还培养了学习者的责任心、协作精神及创新品质,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组员协作信息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小组长不好当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订阅信息
还是不错的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