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男女性别比例现状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为例

2010-01-08庄梅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性别比泉州市年龄组

庄梅兰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2)

我国农村男女性别比例现状研究
——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为例

庄梅兰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 福州 350002)

由男女人口组成的性别结构,是人口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之一,它对婚姻配偶、组织家庭、进行人口再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人口中的男女性别比例,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力图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达到对当前我国农村男女性别比例的初步认识。

农村;男女;性别比例

一、农村男女性别比例及研究意义

性别比例就是以女性人口为100对男性人口的比例数,如以Rs代表性比例,PM代表男性人口,PF代表女性人口,则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Rs=PM/PF×100

性别比例为100,则表明男女人口数相等;如果性别比例大于100,则表明男性人口数大于女性人口数;如果性别比例小于100,则表明男性人口数小于女性人口数。

男女性别比例包含许多具体内容。其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有总人口的性别比、出生婴儿性比别和婚龄人口性别比。男女人口数不平衡即性别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婚姻、家庭社会安定团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男女性别比偏高,大龄青年婚姻、特别是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泉州市泉港区这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近90%的地区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详尽占有资料,经过深入思考和分析,力图通过这一个案的研究达到对当前我国农村男女性别比例的初步认识。

二、泉港区男女性别比例的现实状况

根据泉港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 (参见表3),该区人口性别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表3 泉州市泉港区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按5岁分年龄组性别比

资料来源:泉州市泉港区统计局办公室编《泉州市泉港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1年12月。

(一)19岁以下人口

在19岁年龄组以下的人口,按5岁一组来计,分为0-4岁、5-9岁、10-14岁、15-19岁四个年龄组,他们的性别比分别是 126.84、116.54、104.57、108.65,其中10-14岁年龄组的人口比较接近总体人口的性别比99.83,而0-4岁与5-9岁组的人口性别比都比较高。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较多的出生女婴被瞒报、漏报。我国是一个有强烈的性别偏好意识的国度,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偏好男孩,以拥有男孩为生育目的。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们一般是通过多育来达到拥有男孩的目的。实行计划生育以后,这仍然是达到生育目的的一个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生了女婴以后就隐瞒起来,或送人抱养,以图再次生育。

第二是若干数量的女性胎儿在性别鉴定后被人工流产。这是引起我国近年来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出现了B超诊断仪等现代化设备,使胎儿性别鉴定较为容易。目前,通过胎儿性别鉴定并进行选择性别的人工流产,已非社会中的个别现象。

第三是若干数量的女婴被遗弃。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生育数量以来,在有些重男轻女、传宗接代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的家庭中,出现了遗弃女婴的现象。这部分婴儿后来有的被收养了,有的死亡了,但其统计登记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的一个因素。

(二)20-64岁人口

20-64岁人口的性别比构成包括9个年龄组。这一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总的来说要比19岁以下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都低。但是,这一段又分成了有明显区别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一段的前4个年龄组,即20-39岁的人口,这一部分人口的性别比都在泉港区总体人口性别比以下,在91.02-96.15之间;第二部分是这一段的后5个年龄组,即40-64岁的人口,其性别比在92.99-103.22之间。第二部分除了55-59年龄组外,均比第一部分高,这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异常现象,按生物学上的观点分析,人口的性别比随着年龄增长应是逐渐降低的。事实上,在这一段人口的死亡性别比依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然而,这一段性别比表现出的这一特征正说明了人口具有的社会学属性,即人口的性别比不仅由他的生物学属性所决定,也会受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譬如人口的社会化劳动所需要的务工经商、人员调动、拆迁搬家、男女人口的联姻、投亲等都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变化。

(三)65岁以上人口

65岁以上年龄组性别比的最明显特征是呈典型的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下降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的生物学因素,另一个是社会学因素。由泉港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就可以看出,人口的性别比从一开始人口的出生到衰老死亡整个生长发育期,一直表现为一个降低的趋势,幼年是一个男性多的世界,老年则为一个女性多的世界。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普遍现象。这是由人口内在的生物学属性所决定的。此外,男性人口的社会角色,担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与女性人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社会因素增加了男性人口劳累成疾、意外伤亡事故明显多于女性的现象,促成了老年人口性别比的降低。

三、应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状况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婴儿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的综合治理

婴儿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在我国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它对未来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我国农村婴儿出生性别比整体性长期失衡,与人口总数的持续增加和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并存,会加剧人口结构的不合理性。二是造成婚姻挤压,婚配困难。出生性别比一定程度的升高首先会产生婚姻性别挤压问题,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会越来越严重。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国实现小康之日,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三是对家庭和社会形成冲击,性犯罪增多。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将带来巨大的伦理冲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丑恶社会现象将更多滋生;在社会治安方面,许多男性没有性需要的合法疏导渠道,必然会造成强奸、嫖娼及吸毒、乱伦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治安恶化和社会不稳定的客观根源之一。

农村婴儿出生性别比失衡作为一种多因素造成的既成事实,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研究对策降低未来出生人口性别比。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科学文化的宣传

出生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儿防老,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农民确信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情况下,生儿亦并非必要。此外,要大力倡导婚育新风,改变农民婚育观念,使广大农民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人口管理

首先应把人口出生性别比正常化要求纳入人口发展规范之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责任,加强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同时加强广大群众、计生人员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除非特殊情况,严禁非法私人人流、引产。其次要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掌握妇女迁流状况,及时登记、统计出生人口,避免漏登、漏报。

3.尽快构建完善有效的农村生育保障体系

首先要采取适当的利益引导机制,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群众予以合理的经济奖励与精神褒扬。其次,对于因缺少男性劳动力而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当地政府和社区、村委会也应该给予必要的社会支持,使“少生、优生”“晚婚、晚育”与“先富、快富”相结合。最后,要尽快建构以家庭养老为中心,以社区养老为辅助,以国家养老为补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使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娱有所乐”,真正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逐步淡化生男偏好。

(二)重视成年男性人口的保健,提高老年人口的性别比

社会学调查表明,老人无伴有诸多困苦,主要表现为孤独寂寞、生活不便、容易生病、性情古怪、死亡威胁等等,老人和青年人一样需要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性伴侣。老年人口性别比的提高关系到老年人口的性健康问题。但是,老年人口性别比的提高,只有通过关注成年男性人口的保健,降低男性人口的死亡率才能实现。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处于社会、家庭主角地位的男性人口承受的压力更大,俗话说,“没有老到家里的丫头,却有娶不上妻的光棍”,而男性面临的恰恰又是一个失衡的性别比,即成年人口性别比高,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也就是说,男性要娶妻、成家、立业,接受社会对他们的选择,社会对他们的选择标准、期望值往往是很苛刻的,男性人口的社会角色使得他们在同性间竞争、异性间选择,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使得男性人口在生命质量上受到影响,往往顾及不到保健,最终造成男性生活质量降低;社会文化对男性的期望也影响着男性的成长、发育,男性的坚强形象增加了他们的压力,这使得男性人口在很多方面较女性脆弱。

因此,社会、家庭应该对男性人口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更加重视男性人口的保健教育,让社会的主角——男性人口有充沛的精力、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大脑,为家庭及社会在国际社会这一大市场竞争中大显身手,创造出家庭及社会所需要的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会降低男性人口的死亡率,提高老年人口的性别比,让已到来的老龄化社会人口性别结构在平衡中健康发展。

[1]胡佩城.男性生活质量不如女性[N].北京晨报,2001-02-06.

[2]王翠绒,易想和.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1).

[3]段成荣.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J].人口研究,2003,(9).

[4]福建省惠安县第三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汇编.福建省惠安县第三次人口普查办公室,1983,(3).

[5]泉州市泉港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泉州市泉港区统计局办公室,2001,(12).

[6]刘效仁.析性别比失调的政策性因素 [J].中华女性网,2005-07-22.

C913

A

1005-1554(2010)04-0055-03

2010-09-20

庄梅兰(1981-),女,福建省泉州市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

猜你喜欢

性别比泉州市年龄组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