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0-01-06王春枝

财经理论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工业化效率

王春枝,王 娟

(内蒙古财经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春枝,王 娟

(内蒙古财经学院 统计与数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利用2003-2008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区域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在此基础利用TOB IT模型分别分析了全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DEA分析;TOB IT模型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已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1]。1995年至2008年期间,其增加值从1081亿元提高到11621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8.8%上升到10.8%,2008年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8%。截止到2008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个数达到25817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达到564887人。但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增长主要是投资带动的,并非效率的提升[2],主要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通过不断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种粗放型投资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技术创新水平,但目前研发资本存量对于中国而言仍是稀缺资源,因而其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的测度及省际差异,进而进行相应的病理诊断,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作出一定独特视野的认识。

一、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

(一)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由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等人于1978年创建,是数学、运筹学与管理学交叉的一个新领域。这是一种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及评估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特点的相同类型决策单元(DMU)相对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它直接利用线性优化给出边界生产函数与距离函数的估算,通过界定各决策单元是否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来比较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并显示最优值(投影值)。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所需投入、产出的指标数量少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可靠性,可以直接使用无法价格化以及难以确定权重的指标进行分析,在保证了原始信息的完整同时也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时的主观作用。DEA方法无需对生产函数的形式和分布做出假设,从而避免较强的理论约束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技术创新指标体系要求的高度代表性、综合性以及指标间要满足相对的独立性等原则,本文选取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和投入的指标[3],构成见表1。从投入方面讲,综合归纳起来主要是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两大类。具体人力的投入包括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人员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R&D全时人员,以及反映人力投入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财力投入主要是资金的投入,包括技术改造、引进、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这些指标反映财力投入的规模,而R&D经费内部支出占增加值的比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重则反映财力投入的强度;关于产出指标,因为专利比较接近创新的商业应用,专利数据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各地区发明和创新的信息,故专利是常用来衡量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的指标;此外还选取了各地区高新产品的产值与销售额作为衡量技术创新产出的指标,因为该指标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程度;用新产品出口的销售收入反映新技术的扩散和转移,这也是本文指标的选取较以往研究技术创新效率文献的不同点。

表1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产出和投入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9中国科技年鉴》和《2009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内蒙古、西藏、海南、青海的数据缺失严重,故这些地区不予分析。同时,考虑到技术创新从投入到产出有一段时期的滞后,一般的研究都假设了滞后的时间,本文选择的滞后期为一年。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分析

利用Deap2.0软件计算2003-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逐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值,见表2。为进一步认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梯队情况,对2003-2008年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值作聚类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03-2008年我国省际技术创新效率聚类图

结合表2和图1可以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为天津、广东、上海、福建、北京、山西、山东、云南、新疆9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山西属于中部地区,云南和新疆处于西部地区,其余省域属于东部地区。天津、广东、云南、新疆技术创新相对效率值均为1,处于效率前沿面。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近几年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落户,设立总部及科研机构、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及转化工作,以行业应用为导向重点建立实验室,同时国家对重大科技成果进入高新区实施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促进了高新区对战略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协同创新。广东省属于对外开放较早的城市,1998年就作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关键是争创科技新优势”。当前,广东省一系列有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随之纷纷出台,在税收、财政返还、吸纳人才、技术和设备进出口、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都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开绿灯,形成了一个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表2 2003-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值

相比之下,从投入产出的原始数据(由于篇幅原因这里未列示)看,云南、新疆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数值都偏小,但不影响其效率,因为高新技术产业是该地区的新型产业,基本不存在投入要素冗余,所以在计算效率值时该个体同样位于效率前沿面,这与效率值的计算方法有关。

第二梯队由吉林、重庆、河南、四川、宁夏、甘肃、辽宁、浙江、广西、江苏、江西、湖南12个省域构成,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其中包含浙江、江苏、辽宁3个东部地区。

第三梯队由黑龙江、安徽、河北、湖北、贵州、陕西6个省域组成,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处于全国的落后平。

从总体看来,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差别很大,但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原因在于,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是最早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度集中同时也散发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创新和发展。中、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略低于西部地区。这与国家近些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长期趋势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波动趋势,其中2007-2008年最高,2004-2005年最低。

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建立与求解

因为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所以工业化水平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化水平高其技术创新的基础好,从而效率也高;其次,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获得的财政、金融是其效率提升的一个必要条件,金融政策在一定范围内也会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再次,技术创新的硬件基础越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越高;此外,由于行业内的技术溢出效应导致创新扩散,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技术创新。基于以上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本文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1)表示我国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用科技活动中的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活动经费总筹集额的比重(X2)代表金融政策、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统计出的微电子控制设备价值占年末固定资产原价的比重(X3)代表技术创新的硬件基础;用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X4)代表创新扩散;再以科技活动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比重(X5)、企业资金占经费筹集额的比重(X6)、政府资金占经费筹集额的比重(X7)为控制变量,用DEA方法测算出的2003-2008年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为因变量(y),设定回归模型为:

本文通过第一步DEA模型得到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值y后,由于该值介于0和1之间,属于观察资料被截断(Censored)的回归问题,这种截断不是对观察个数(观察序列)的截断,而是对因变量观察值界限的截断。所以本文利用TOB IT模型对我国总体及其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数据分别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回归,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3。

表3TOB IT模型回归结果

(二)TOB IT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1.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

相对而言,以上四个模型中,工业化水平对技术创新的效率具有最大的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说明工业化程度越高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而模型3、4中,工业化水平X1的系数分别为2.22、2.24,明显高于模型1和2的系数。这说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提高比全国、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更大的影响。

2.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比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从全国、东西部地区三个模型的回归结果看,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比重对技术创新的效率也是正向关系,所以客观上讲,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匮乏的,尤其是研发人员,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只有60万名研发人员,而到2010年,中国对研发人员的需求量会增加到100万人。所以,人才供应问题也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3.技术创新的硬件基础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变量X3的系数在模型1、3、4中都显著为负,说明固定资产的过度投资和效率是背离。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看,固定资产的投入超过了其自身的消化能力,新设备后续支出可能挤占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却没有收益,所以国家近年来也在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度的现象。此外,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引进的新设备由于没有得到企业层面以上的科技部门正确有力的指导,使得新设备的不适用,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技术创新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4.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反映了新技术在一个区域乃至全国的扩散速度。随着社会进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创新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模型2、3回归的结果显示,创新扩散的速度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与创新的效率显著的正相关。如果加强西部地区同中、东部地区的互动和联系,促进新技术向西部地区扩散必将带动全国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5.科技活动中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资金、政府资金占科技活动经费总筹集额的比重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科技活动中金融机构贷款、政府资金对技术创新效率无显著的影响。而模型1和4中企业资金与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说明西部地区企业对科技活动的投入还不充足,增加企业对科技活动的资金投入还可以改进技术创新效率。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对科技活动的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一)依靠市场的力量调节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从全国范围看,2003-2008年平均技术创新效率水平为0.596,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东、中、西部的差异也比较大,这也说明国内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由于中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的水平不高,权利配置资源的现状仍然存在,导致资源不能完全由市场支配,因此有些地区出现投入资金的冗余,而其他地区则出现资金的短缺,因而其效率的发挥也大打折扣。所以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自由度,用市场的力量来调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通过区域间的互动,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空间

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比重与我国整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理论上讲,创新是促进中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推进器,实证的结果表明,工业化水平对技术创新的效率又有反作用。整体上讲,我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所以要通过区域间的互动发挥高工业化水平地区的带动作用推进全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进而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空间。

(三)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将各项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紧紧围绕科技人力资源展开,确保科技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使投入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整合成畅通的知流,整合各DEA有效和无效行业的共享基础R&D人员,使得同类行业或在技术上存在交叉的行业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避免科技人力资源重复投入。同时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使科技发展管理与科技发展速度和需求相协调,使得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得以发挥。

[1] 李建科,周云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政策措施[J].天津科技,2005,(4):23-24.

[2] 钟宝,周炜,曹浩.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68.

[3] 郑珊珊,樊一阳,刘华珍.基于DEA模型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133.

[4]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能源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8,(10):18-25.

F204

A

1004-5295(2010)05-0013-05

2010-08-30

王春枝(1976-),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应用统计研究.

[责任编辑:高平亮]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工业化效率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