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2010-01-05邓跃宁
杨 英,邓跃宁
(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
——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杨 英,邓跃宁
(四川农业大学艺术与体育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调查显示:四川农村体育呈非均衡性的发展状态。为此,提出要从四川农村体育的实际出发,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具体探讨了这一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发展方式和总体原则;发展时序方式的选择;发展的切人点和重点等对策,建议制定扶持贫困地区的长期计划,建立贫困地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基金和对口支援协作机制。
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体育事业区域之间也呈非均衡性的发展状态。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区域发展是由均衡到非均衡到相对均衡的过程,其中非均衡是绝对的,均衡是相对的。区域发展的实质是非均衡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综合性发展系统。农村体育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它服务并隶属于区域总体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重新审视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对于增进农民健康、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研究对象
以居住在四川不同区域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四川省农村区域规划的划分,对四川不同区域的 123个县(市、区)进行调查(表 1)。发放问卷3 000份,有效问卷 2 905份,有效率 96.83%。
表1 四川农村体育发展地区差距
1.2.2 文献资料法 应用农村区域划分、社会分析等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机查阅了四川农村居民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和四川农村体育文献资料等。
1.2.3 数据统计法 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了MS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发展现状分析
2.1 四川农村体育人口的非均衡性
按照体育人口统计办法的调查数据表明,四川地区农村居民体育人口仅有 7.84%,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不尽人意;数据还显示,四川不同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地区差距明显:农村体育人口地域分布比例依次为:成都平原 (13.83%)、丘陵地区(9.78%)、盆周山地 (8.05%)、川西高原(4.04%)、攀西地区 (3.49%),成都平原、丘陵地区的体育人口多于川西高原,攀西地区的体育人口比例最少(表2)。
2.2 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的非均衡性
表2 四川农村不同地区的体育人口状况(%)
表3 四川不同地区农村居民居住乡镇体育场所和设施(%)
四川农村地区的体育场所和设施主要集中在乡镇学校内,学校以外 80-90%的农村乡镇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其中川西高原、盆周山地、攀西地区分别是89.79%、88.76%、85.44%(表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成都平原地区仍然有 79.83%农村乡镇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同时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体育场所和设施呈非均衡性发展的状态。
2.3 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非均衡性
目前四川农村地区有 88.96%的没有属于农民自己的体育组织,84.69%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由于缺乏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无法对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困难重重。调查发现,缺乏“体育组织”比例最大的是攀西地区,比例依次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丘陵地区、盆周山地、成都平原;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最大是川西高原,丘陵地区、成都平原情况相对较好。缺乏“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影响各地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因素的地域分布比例依次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盆周山地、丘陵地区、成都平原。
2.4 体育活动内容的非均衡性
从体育活动内容来看,各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成都平原、丘陵地区的农村居民已开始倾向于选择乒乓球、羽毛球、体育健身舞等现代体育项目,体现农村体育和城市体育逐步接轨、融合的趋势;盆周山地的农村居民主要选择秧歌、龙舟、打腰鼓、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民间体育运动项目;藏民族集居的川西高原的居民主要选择锅庄舞、达体舞、自编自创的娱乐性项目和当地特色项目等民族传统特色体育项目。
2.5 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非均衡性
对四川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年支出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消费主要集中“没有消费”和“50元”以下的低消费,两项合计的比例超过 80%,而且随着体育消费的提高,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大幅度降低,这种体育消费情况不同地区具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没有消费”的比例中成都平原仅有 29.86%,而川西高原、盆周山地分别达到 65.66%、42.12%;在“150元以上”的消费中,成都平原有 14.19%,其他地区几乎没有;数据还显示,四川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表 4)数值较大,而且地区之间有一定差距。这些数据反映了四川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仍然很低,它与农村居民所在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传统消费习惯、农村体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表4 四川各地农村居民 2007年社会发展相关数据
3 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以上分析表明,四川农村体育呈非均衡性的发展的状态,其造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造成四川农村体育发展地区差距的直接原因
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体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地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地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直接影响该地区支持体育发展的经济能力,进而影响该地区体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该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农村居民参与体育的愿望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即影响体育支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还影响该地区农村居民对体育的需求程度、层次和结构。
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表 4)显示,除成都平原外的四川农村居民人均 GDP、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国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表明四川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还相当薄弱,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还比较低;四川农村居民人均 GDP、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人均纯收入最高是成都平原的 5185元,最低是川西高原的 1926元,呈现的“中高边低”的阶梯式态势。四川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必然会影响到该地区体育的发展,是造成四川农村体育发展地区差距的直接原因。
3.2 自然环境是导致体育发展地区间差距的重要客观因素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人们文化教育和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对体育环境的形成和改善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成都平原、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有利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而民族地区主要位于高原山区,除少数中心城市外,人口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造成了信息传播的局限性,给开展体育活动带来了一定难度。
3.3 传统生活习惯和文化观念,是造成体育发展地区间差距的内在因素
四川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教育观念差异较大,成为影响体育发展地区间差距的内在因素。如在川西、攀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经济“外环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具有现代的体育意识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4 四川农村体育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四川农村体育活动的状况整体滞后,并呈非均衡性的发展的状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在农村体育发展上既不应过于追求各地发展速度和规模上的均衡,也不能依赖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那种统一的政府行为来消除这种差异,而应该在国家农村体育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从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农村区域体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区域体育。
4.1 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发展方式和总体原则
(1)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依据四川农村经济结构现状、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区别对待,实行符合本区域实际的、有选择的重点发展战略。
(2)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基本方式:四川经济发展呈现的“中高边低”的态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决定我们在农村体育发展上既不应过于追求均衡发展,也不能依赖非均衡发展方式,而应该在国家农村体育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从四川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方式,注意农村体育区域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形成多样化的、各具特色的区域农村体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
(3)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原则:首先,农村体育非均衡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暂时不平衡而采取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农村体育均衡协调发展,不是人为地拉大区域之间农村体育发展的差距。作为一种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是通过非均衡战略来实现地区间体育发展的相对均衡和协调发展。
其次,在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省情决定的。效率优先,就是要合理高效地配置农村体育资源,发挥规模效益与集聚效益。当前,成都平原地区具备农村体育大发展的条件,应该优先发展。川西高原、攀西地区、盆周山地目前尚不具备大发展的条件,目前发展重点应该倾向于成都平原地区,再逐步向周边转移。当然,这种倾斜应尽可能地以少拉大地区差距为前提,实事上这也就是公平。兼顾公平就是在实施农村体育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在加大成都平原地区农村体育的发展力度、拓展其发展潜力的同时,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逐步缩小地区的差距,实现四川农村体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4.2 四川农村体育“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时序方式的选择
从社会经济“外环境”来考察四川农村体育发展发展时序方式的选择时,我们需依托经济学家佩鲁(Perroax)提出的抽象经济空间概念以及布代维尔(Boudaille)、拉苏恩 (lasuen)等学者从地理学角度提出的增长极理论中有关产业空间地域聚集的观点。其观点的核心内容,是指在核心区域内使某主导产业部门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高度集中,形成规模经济,通过自身迅速的增长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扩散作用的“增长极”,以带动临近地区的共同发展。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农村体育的区域发展应依托上述理论选择合适的区位发展时序。根据四川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经济“外环境”的优势区位特点,四川农村体育发展的区位发展时序应以成都平原为农村体育的快速始发区域,继而通过扩散影响所产生的“淋下效应和示范效应”对丘陵地区、盆周山地、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形成强力影响,最终趋于快速且相对均衡协调的发展。
4.3 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找准各区域农村体育发展的切入点和重点
要结合当地“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条件下开展农村体育工作的规律,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找准位置,提出不同的切人点和重点,扎实有序地推动,实现农村体育工作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区域农村体育发展的切人点。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成都平原地区,要以发展现代时尚体育活动、加强农村体育市场的现代化建设为切人点,形成体育发展的“集化区”和“都市增长极”,培育和发展一批体育示范乡镇、示范村,继而对其它地区产生“扩散效应”、“示范效应”;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盆地及边缘地区,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不强,观念滞后,应该以增强体育参与意识等软件的建设为切人点;以藏、彝、羌等少数民族聚集的攀西和川西高原地区,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民族特色浓厚,因此要跨越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制约,以民族节庆体育活动为切入点。
区域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成都平原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农村体育社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体育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和质量,打造农村体育名片和体育品牌;盆地及边缘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开展经常性农村体育活动的制度,开发不同层次的农村体育消费品,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普及农村体育活动;攀西和川西高原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点是发展民族传统特色浓厚的节庆体育、自然地域资源丰富的(旅游、登山、攀岩、漂流等)绿色运动。
4.4 政府要增加投资力度,制定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长期计划,建立专项发展基金
建立对口支援协作机制。成都平原地区要力所能及地提供贫困地区体育发展所需资金、器材,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体育条件;促进成都平原地区与川西高原、攀西地区、盆周山地在农村体育事业方面的有效合作,加强与贫困地区的对口挂钩、联合和交流,采取联合办学、办训练班等多种形式,为贫困地区培养、培训体育骨干。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2008.
[2]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c.stats.gov.cn/.2008.
[3]李会增.对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7(4):3-9.
[4]昌忠泽.以普遍服务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江海学刊,2007(4):81-86
[5]李继伟.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重组与和谐乡村社区体育的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6(4):42-46.
[6]胡庆山.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0):21-26.
[7]曹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发展农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6(6):8-12.
[8]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15-17.
[9]秦椿林.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865-868.
[10]邓跃宁.四川农村体育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区域发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30-34.
Strategy for"Uneven-Coordinated"Sichuan Rural SportsDevelopment
Yang Ying,Deng Yue-ning
(Art and Sports College,Sichu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Ya’an 625014)
Sichuan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is uneven. In view of this,the article proposes to start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Sichuan rural sports and select the uneve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Meanwhile,the basic policy,developmentmeans and overall principle for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proposed.Choice of development sequence and breaking points and key points for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It is suggested that a long-term plan for supporting poverty-striken areas,fund for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echanis m of place-to-place support should be established.
Sichuan,rural sports,uneven develop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80-0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 D:1001—9154(2010)01—0036—04
G80-05
A
1001—9154(2010)01—0036—04
杨英 (1971—),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