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0-01-04余润萍
余润萍
杰出的数学家们之所以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原因之一就是对数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得知:当一个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就会废寝忘食地攻克难关;凡是学生在快乐气氛中学到的知识,均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因此,作为肩负培养人才重任的数学教师,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现代教学论的教学原理,用一颗赤城的“爱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以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除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外,还要巧妙地运用新颖合理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40分钟内,心情舒畅地高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据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首先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该节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估准新授内容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之间的差距,以便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并着意选择易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保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做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起于“引”。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如果能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以讲述生动的小故事、已设置悬念情境、以介绍某一数学问题的巧妙运算,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较短的几分钟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例如,教学“得数是11的加法”时,课前先印好“圈十”卡片图。如:
新授前进行“圈十”游戏:每小组发三幅图,同学们边圈画边交流。然后,各组同学举起圈好的图让大家观察,再说一说圈的过程:每幅图怎么圈的?圈内有几个?圈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说完,引出新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同学们到某商场参观一些商品的标价;教学“面积”、“体积”时,组织学生到野外参观或测量,课堂上再揭示新知,组织讨论。实践活动适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兴趣
针对一节课的内容,精心创设某种学习情境,如:引导动手操作,实际调查、测量;引导学生计算、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让学生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使所唤起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有所寄托,从而得以保持和培养。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动手实践,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就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很好的基础。再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各自动手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并剪下来,再以这个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小于6厘米的圆,并剪去内圆,这样手中得到的就是“环形”。接着,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加深对“环形”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操作过程,推出计算公式。这样的动手操作——语言叙述——总结公式,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手、眼、口、脑多种感官交替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展了智能。也使学生尝到收获和成功的乐趣。
十几年的教学教研实践,使我感受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快慰。我的体会如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上就会注意听,细心观察,认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探索,大胆发表意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学生的“爱学”问题。由于教师热爱学生,特别关注每个学生:动之以情,深如父母;晓之以理,细雨如丝;言之动听,以没每冶人;以温和的言语拨动着儿童的心弦,以亲切的目光激励着差生的进取。差生变“厌学”为“肯学”,优生变“肯学”为“好学”,差生个个奋力赶上,优生人人更上一层楼。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努力会赢得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