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FIG规则修订展望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前景
2010-01-02陈善凤
陈善凤
(枣庄学院 体育系,山东 枣庄 277160)
F IG每四年对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一次修订.从 1995年健美操项目进入国际体操联合会后,一共进行了四次修订,使规则由最初 1997~2000年版动作分类不清,各项标准不明确,实用性不强,到 2009~2012年版内容不断细化和调整,创新发展使 F IG规则不断充实和完善.F IG规则的修订引领着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修订规则及时对有碍于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倾向进行修订,使这项运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 2005年版和 2009年版规则的比较,分析新规则的变化特点,展望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前景.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详细查阅了 2001~2004年、2005~2008年、2009~2012年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及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对比分析法:对四次修订规则的异同特别是 2005年版和 2009年版规则的异同进行比较和分析.
2 2009年版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
2.1 修订了比赛场地、时间、难度数量的规则,使得比赛更趋于系统化、人性化和可观赏性
2.1.1 比赛场地
表1 2005年版和 2009年版不同周期规则对场地使用的空间统计表
从表1所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单人 (男单和女单)项目的场地没有进行修订,仍然是 7×7m2.但集体项目却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集体项目的场地全部调整为 10×10m2,其中六人项目 05年版就是 10×10m2.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但要完成整套动作,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 10×10m2的场地,使得整套动作的难度系数增大,操化内容也会有更为广阔的场地选择空间.对混双和三人比赛空间的进一步拓展,等于对参加该项目运动员的体力、强度、步伐移动的幅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成套动作在场地上得到拓展,更能突出竞技健美操所特有的成套动作的跳跃性、流动性、多样性的特点.
2.1.2 比赛时间和难度动作数量
2009年版规定,男、女单人操的成套动作时间由 2005年版的 1m in45 s±5 s减少为1m in30 s±5 s,难度数量由 2005年版的 12个减少为 10个,地面难度数量由 2005年版的 6个减少为 5个,但难度组别没有进行修订.2005年版规则平均完成一个难度动作的时间是 8、75 s,而 2009年版要求平均完成一个难度动作时间为 9 s.新规则中规定了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难度动作也计算在 12个 (单人 10个)难度动作中,但难度价值为零并且不被视为组别难度.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难度动作等于放弃比赛.
从表面上看,单人操缩短了比赛时间,减少了比赛难度动作,延长了难度动作完成时间,似乎降低了难度系数,更容易取得高分,但是却在运动员选择难度动作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既要选择高新难度的难度动作,又要保证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率,而整体难度动作总数又有所增加特别是高难度动作总数的增加,对运动员的个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体力稍弱的运动员创造了机会,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无形中对各国单人操运动员增加了压力.我国在单人操上本来就不占什么优势,新规则对我国单人操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在难度动作完成和操化内容的艺术分上有所突破,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2.1.3 难度计算方法
表2 2005~2009年版 F IG规则对三人和六人操难度计算方式统计表
男、女性别上存在的差异 (运动能力)是女运动员通过后天刻苦训练也无法追赶的事实.所以 2005年版规则所规定的有无女性参加的三人操和六人操难度得分都除以 2.0的规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合理的,它对女运动员的期望是好的,但因为无法扭转的事实势必会打击女运动员参加集体项目的积极性,无形中剥夺了女性参加集体项目的权利.而 2009年版规则又恢复了 2005年版之前的规则,凡是有女性 (无论一人还是若干人)参加的三人操和六人操难度得分都除以 1.9.这对个人能力强的女运动员创造了更多参与集体项目的机会,打破三人操和六人操由男运动员垄断的局面.鼓励女运动员的参与,体现竞赛的人性化和竞争的公平性,使得竞技健美操运动向着更具观赏性和更加合理性的方向发展.
2.2 艺术裁判评分内容及难度动作总数的改变
2.2.1 艺术评分特色化
2009年版规则将 2005年版的五项重新划分为三项,每一项又进行了细化的重组.2009年版规则中的 10分艺术分值由动作编排 4分、操化内容 3分和表现与音乐 3分这三部分组成.2005年版规则中规定艺术评分由操化动作方式、动作要素、过度与连接、托举 2分、音乐 2分、操化动作 2分、空间 2分、表演与配合 2分共五部分组成.对比不难看出,新规则更加注重操化内容,细化的操化方面的要求也加大了操化内容的分值,操化内容是健美操这项运动的主要特征,而新规则首次对操化内容做了明确的要求,而且要体现分布均衡性的特点.提出在成套动作中不得少于 10个八拍的动作,少一个八拍扣 0.1分.
表3 2005年版和 2009年版 F IG规则艺术评分要素及分值表
新规则中加大了操化专项内容的比重,让运动员不能向以往那样只单纯的注重难度动作的完成,而忽视操化内容与难度动作之间的衔接、过度.新规则的评判内容更细致、准确、明朗,也使裁判员评分工作更加的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减少了人为因素发生,会使比赛更加的客观、透明和公平、公正.也使优秀运动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最高程度的表现自我,有利于拉开运动员之间的成绩,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在成套动作的操化创编中提倡较多的运用创编因素,强调操化动作的复杂多变.我国运动员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努力到达复杂多样而且整齐规范的操化动作,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表现成套动作的艺术水平.
2.2.2 难度动作总数增加,动作难度价值高新化
竞技健美操属于高新难美项群类项群,提高难度动作的分值,不断挑战人体生理极限是该项目发展的特点之一.难度动作是成套动作取胜的关键,也是裁判员评分的主要内容.因此难度动作就成了竞技健美操比赛的又一得分亮点.2005年版规则共有难度动作数量是 321个,而 2009年版规则中共有难度动作是 354个,共增加 33个,而且难度动作的组别明显处于上升趋势,所增设的难度动作的难度系数都是 0.6及以上分值,而 0.5及以下分值难度动作数量却一减再减,B、C类动作 0.1分值难度动作数量竟减少为 0.难度动作是除操化内容外又一得分项目,要想在比赛中取得最佳的成绩,保证在难度动作数量在不能少和难度动作完成率高的前提下,难度动作的分值却要尽可能选高分值.这要求运动员的个人技术能力要高、要全,难度动作容易拉开运动员的距离,有利于裁判客观公正的评判,使竞技健美操向高难技术领域发展,逐步向奥运项目靠拢,为早日加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发起最后冲刺.
2.2.3 动作完成评分的严格化
2009年版规则对于如何扣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对“小错误、中错误、大错误、不可接受错误”等进行了详尽的定义,并利用图解举例说明怎样的程度减分和具有要减多少分,对减分做了一个详细规范的规定.而 2005年版只是含糊的说“最多减多少分”,这样让裁判员在减分方面尺度不一,灵活性较大,增加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3 在新规则下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前景
3.3.1 正确领会和把握新规则,难度动作是编排的重点
我国运动员有着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六人项目.现在要求在新规则前提下重新选择高难度动作.新规则中还增加了难度组合动作直接连接的加分因素,虽说高难动作直接连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它所特有的分值方面的诱惑力却使它成为运动员追捧的一个目标.我国运动员尽量选择能体现自己特点的高级别难度动作,同时又要在难度动作连接上有所突破,还要尝试难度动作的直接连接,才能在对手如云的世界性比赛中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取得理想的成绩.
表4 2005年版、2009年版各类难度动作及分值数量对照表
3.3.2 注重对艺术性的创新
新规则更加的注重竞技健美操的艺术创新,对艺术方面的要求更加的严格,无论是难度动作连接的艺术性,操化内容编排的艺术性、还是集体配合的艺术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艺术创新是竞技健美操发展的灵魂,只有做到艺术创新才能最大可能的展示健美操的“美”,才能保证竞技健美操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提高.
3.3.3 注重音乐的选择
2009年版规则在成套动作与音乐的要求使用部分对运动员在音乐的选择、运用及如何表现方面比 2005年版提出了更加细致严格的要求,成套音乐不仅要与运动员性别、性格特征相吻合,更要与动作内容完全的融合,达到音乐与动作的完美融合,对音乐的素材选择及制作效果上提出了更加细致、规范的要求.突出体现了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这一特征.
3.3.4 系统、科学、专业的训练是当前竞技健美操发展的需要
随着对技术趋势要求的越来越复杂性,要求我们要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新规则还增设了少儿组,我们都要重视系统的传授和专业的学习,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训练中要讲究科学性,制定一个全面系统的训练计划;重视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和提高,长期不懈的坚持,增强体能储备,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表现力,提高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成功率.同时也要吃透新规则的内容,把握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的趋势,掌握前沿理论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运动早日腾飞.
[1]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 (2009~2012)[S].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
[2]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 (2005~2008)[S].国际体操联合会,2005.
[3]国际健美操竞赛规则 (2001~2004)[S].国际体操联合会,2001.
[4]胡飞燕,左从现.2005-2008年度健美操国际竞赛规则对编排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22(3):42-44.
[5]杨晓捷.2005-2008年度健美操国际竞赛规则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37-38.112.
[6]于长菊.新周期国际健美操竞技规则变化特点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