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将成历史名词
2010-01-01
程亚文
如果说2010年“农民工”还是农民到城里打工时摘不掉的帽子,到2020年,“农民工”这一概念也将可能随风而去,不再是某一社会群体的醒目标签。经过十年的改革,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会如目前所看到的那样动辄引起尖锐的社会对立,到那时候,不仅城乡差距有可能会大大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将大大提高。
未来十年,中国在财政能力上远非以往可比,为广大农民工建立起初步社会保障,在国家财力上已不再有太大障碍。届时,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新阶段,按照目前每年有1800万人进城的城市化速度,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可能将由当前的47%左右达到65%左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将为进城农民工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另外,中国目前已进入由“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的转换期,未来十年,不会再如过去那样有源源不绝的农民工进城寻找工作,目前外出就业的2.3亿(其中跨省流动1.2亿)农民工,会有相当部分将被城市化进程所消化吸收。届时,农民们将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务工,而不必辛苦地前往大城市寻找工作。相反,大城市里的企业会因劳工稀缺而前往中小城市积极招募打工者。
在其他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乐观地设想2020年中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然而,这需要未来十年各级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通过构建或健全有关制度体系,以及发掘其他财富来源,从多方面形成合力,广开资源条件。比如要推动土地资本化,将农民手中的土地股权化为可进入市场的资本,使农民真正能够从土地流转中长久获益,解决进城后的后顾之忧。
将土地资本化为农民手中的土地股权,不仅体现公平正义,还能减轻国家财政压力,两亿多农民工如果都以国家财政的方式来提供社会保障,恐怕是不可承受之重。“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经济的根本。如果未来十年可以将当前的“三农”政策具体落实,2020年“农民工”成为历史名词将并非仅仅是一种空想。▲(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