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还不顶事
2010-01-01
周子勋 李 向
如果时间拨转到2020年,一个中产阶层人士可能会经历这样的生活:他会住在一个太阳能供电的房子里,用着太阳能热水器,外出开的车也是电力驱动的汽车。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场景,部分中产阶层人士在十年之后可能真会过上这样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十年,新能源的利用和普及度是令人乐观的。
不可否认,新能源领域在即将到来的十年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到2020年就能解决当前的能源短缺难题。最有可能的事实是,经济发展需要的依然是传统的石油和煤炭能源。
到2020年,新能源依然难以占据主流。它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大约20%-30%。由于石油的获取越来越艰难,预计未来仍然有60%的能源需要依赖煤炭。
新能源固有的缺陷短期内难以解决。当前清洁能源发展最好、最有商业运营价值的就是风电,可以靠商业运转,不需要政府的大量补贴。但我们也同样能看到,风电多集中在东部,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相对煤电而言,风电的投入成本依然很高。核电的投入非常大,国际上能够自由买卖的铀矿资源被日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我们并不占优势。光能电方面,光电的能耗和污染都比较严重,而且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太阳能技术并非最先进的。
新能源的利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汽车领域。2020年,中国将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使用上节能环保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所占的比例不会太高,能达到20%到30%就很可观。这主要是因为受技术所限,利用电力等新能源的汽车的普及率仍不高。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汽车将占据90%的份额,但它们却无法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对于新能源,石油仍是一个比较好的能源,排放量比煤炭低得多,我们也开发了大量的渠道来运输石油。但石油资源比较稀缺,现在只能保证40年。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机械设施的方式,石油能否用到40年还未可知。煤炭储量丰富,能够保证一两百年的使用,但它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因此,十年后,能源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紧张,节能的工作还要继续进行。西方正在寻找的开发新能源的方式未必就适合我们,而传统的能源利用又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的十年将是中国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过程。▲(周子勋是安邦咨询研究员,李向是能源领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