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施工项目质量缺陷的探讨

2010-01-01葛龙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1期
关键词:质量事故原材料工程质量

倪 俊 葛龙

(1、句容市昌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句容 212400 2、无锡市宏盛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

1 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质量缺陷的处理概括起来应做好以下两大工作:

1.1 质量缺陷性质的确定

质量缺陷性质的确定,是最终确定缺陷问题处理办法的首要工作和根本依据。一般通过下列方法来确定缺陷的性质。

检测与试验,主要是检测该缺陷工程的有关技术指标,以便准确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检测和试验的结果将作为确定缺陷性质的主要依据。

专门调研。有些质量问题,仅仅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仍不能确定。如某工程出现异常现象,但在发现问题时,有些指标却无法被证明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只能采用参考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之一。

1.2 质量缺陷处理方法

对于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当坚持原则,以保证缺陷处理后的质量能够满足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下列两种方法处理工程质量缺陷。

整修与返工。缺陷的整修,主要是针对局部性的、轻微的且不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缺陷。返工的决定应建立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是否返工,应视缺陷经过补救后能否达到规范标准而定。补救,并不意味着规范标准的降低,对于补救后不能满足标准的工程必须返工。

综合处理办法。综合处理办法主要是针对较大的质量事故而言的。这种处理办法不像返工和整修那样简单具体,它是一种综合缺陷(事故)补救措施,能够使得工程缺陷(事故)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和工期损失,重新满足规范要求。处理办法因工程缺陷(事故)的性质而异,性质的确定则以大量的调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技术理论为基础。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合理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2 质量缺陷的避免

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我们主观上的,因而通过努力可以避免;有些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虽然不能完全根除,但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的,至少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避免质量缺陷,施工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2.1 认真制定施工方案,并建立审查制度

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审查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方案的制定方式。承包人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

①首先,由于施工方案包括人员、机械、材料及施工技术等各方面内容,而这种制定方法只能保证主要技术指标的正确和人员、机械、材料及材料在数量上的合理分配,而不易保证所制定的具体施工工艺方案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其次方案在实施前,还需由上而下层层传达和布置,传达的过程往往成了一个“打折扣”的过程,甚至还发现过现场施工人员根本不知道还有“施工方案”这回事。

②“自下而上”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首先,承包人将制定施工方案的任务交给最基层单位,由基层单位制定出方案的初稿后,再逐级上报会审,直至项目经理部最后终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这种制定方式,充分调动了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将责任下放到每个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要求大家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技术规范要求,并就这些要求结合各自的专业岗位提出实施方案的措施。这样的方案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吸取了各方面的智慧,因而是切实可行的。

原材料样品的代表性。原材料样品的质量是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之一。如果样品的试验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原材料的质量,就会造成大的质量事故。因此,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应对此十分重视,并使这种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正式施工之前。

为防止材料性质的变化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在审查施工方案时,应充分注意试验样品对原材料的代表性,承包人要注意对料场的选择及对材料的保管。

设备性能的掌握。一般来说,规范中对设备的安装和性能指标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是,要想制定出一个较好的施工方案,还必须尽可能了解和掌握设备的性能,特别是设备的优缺点,找出一个合理的设备组合方案。否则,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施工设备,也不能完全保证工程质量。

2.2 加强试验、测量工作

加强试验工作。

①完备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应根据要求建立试验室,完备试验仪器;所有的试验设备、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后方可使用。

②真实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是反映工程质量的数据形式,如果没有严肃认真的试验工作态度,没有真实的试验结果,要保证工程质量是不可思议的。

③满足试验频率的要求,要数据说话。规范对每道工序,包括材料的性能、各种混合料的配比、成品的强度等都规定了试验检测的频率,并且要求没有试验数据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试验频率的高低,反映着试验结果对工程质量的代表程度,试验频率越高,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就越准确。

加强测量工作。是对工程几何尺寸进行控制的手段,是为了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几何尺寸的缺陷。因此,加强放线测量和施工过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

①放线测量。是控制几何尺寸最基本最关键的手段。测量的偏差所造成的后果常常不是一般的质量缺陷,而大多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对放线所依据的基准点、导线点等控制要素,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和复核,对所有的测量记录、报表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②施工过程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为了保证施工按几何尺寸的要求进行。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繁杂,控制桩或控制点往往容易受到碰撞、破坏甚至丢失,其准确性很难完全保证,加之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不一,即使放线准确无误,几何尺寸质量缺陷仍有可能发生。因而加强测量控制与复核是避免这种缺陷的最有效方法。

2.3 抓施工关键部位

抓施工的关键部位,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严把原材料关。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必须以制定施工方案时所选用的材料为准。施工时使用的材料与制定施工方案时的材料样品在时间、地点上必须一致。不能以材料的出厂报告代替原材料的试验报告。

结构物施工

①灌注桩施工。首先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断桩大都是因施工的不连续造成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首先检查保证连续的措施是否可靠、齐全,如电力供应、水源情况、原材料供应、机具供应等;其次要保证混凝土灌注量及灌注时间。

②预制混凝土梁的管理。预制混凝土梁一般施工人员都比较重视,除了某些偶然因素外,发生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施工方案的检查上,防止关键性技术指标的错误。对于预应力梁,应充分注意张拉后的灌浆时间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以及灌浆过程、反拱度等情况。

③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开裂、强度损失等病害大都是由于养护不好造成的。如桥面板浇筑完后,如果养护跟不上,由于桥面板较薄,蒸发面积较大,水分损失迅速,很容易发生开裂。

通过工程实践,笔者认为在公路工程项目采取“预控法”进行管理,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前期、施工准备期、施工过程中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针对各阶段的不同工作重点,主动干预,事先介入,过程控制,加强细节管理,不断优化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早解决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避免质量事故、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始终处于控制状态。是减少质量缺陷,避免质量事故切实可行的办法。

[1]黄志辉.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山西建筑.2008-11-20

[2]陈义军.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其治理.企业技术开发.2009-09-01

猜你喜欢

质量事故原材料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观点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事故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