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0-01-01舒喆醒宋加升
舒喆醒 宋加升 王 悦
(哈尔滨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学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具有互动性好、体验深刻、情景逼真、启发性强的特点,运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案例资源库、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案例教学若干对策。
2 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把握得不够准确
哈佛商学院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挑战性的领导者,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提高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领导能力、团队技巧及决策能力。但我国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一般定位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重视团队技巧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因此,忽视了学生团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作用的发挥,特别是没注意使团队学习在课堂之外发挥作用。
2.2 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1980年夏,美国教师团与中国教师对特许开放的四座城市的20 余企业进行采访,编成了80 余篇案例,并在大连中美培训中心首期厂长、经理研修班教学中试用,这是我国在管理学中首次运用案例教学法。1999年,国家教委为推广案例教学,决定动用社科基金,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牵头实施“中国管理案例库工程”,被称为哈佛案例的中国版。以后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十分重视案例教学,编写了各自的管理学案例库。但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选用报纸、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此外,案例陈旧,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这也是案例教学亟需改进的主要原因。
2.3 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案例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然而现行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真正实施案例教学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并不多。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对案例教学的激励措施不力,教师对典型案例选择不当,对案例教学方法不熟悉或组织欠佳外,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评析。其次是观念问题。许多教师早已习惯于传统教育的模式,满足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灌注式教学方法,不想承担案例教学的成本和风险。他们既担心难以适应案例教学对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愿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担心学生不能适应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更担忧难以把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和动力,更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2.4 管理学案例教学手段落后
实际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主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案例操作过程。如幻灯演示教学、电视录像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教学等。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认识,以达到教学效果。但是这需要一笔相当大的投资。对一些教学经费不宽裕的高校来说,对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手段落后,这是影响案例教学的重要原因。
3 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3.1 甄选合适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中案例的来源有从国内和国外两种来源渠道。目前国外案例主要来自是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案例教学在这些国际知名商学院中的起源、发展趋势、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来源于国内的管理学案例主要来自我国知名企业如海尔的管理实践。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即尽可能地选择管理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从而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等。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3.2 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导演的角色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这不仅包括案例的选择,而且包括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如何设置问题才能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案例中阐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放下“面子”与学生平等相处,还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与否,是对还是错,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还要有驾驭课堂讨论有序进行的能力。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教师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或更有效。
3.3 加强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对于缺乏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由有经验的教师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优秀教师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案例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门课程中分别主持不同案例的学习,提供借鉴不同教学风格的机会,对已经具有相当的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非常有益。此外,另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教师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编写一篇好的案例,需要作者考虑的问题更多更全面,对于教师进一步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帮助很大。
3.4 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搞好一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工作常常是一项出了大力,却并不一定讨好的工作。因而,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人便会变得少之又少,这也是中国管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比例偏少的深层原因。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1]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2]肖冬平.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9(33).
[3]张丽,贾敬全.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