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方向实践教学
2010-01-01张艳
张艳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轮机工程系,天津 250023)
我国将要在2015年前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为船海类院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方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从事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工艺方法、船舶高效生产模式及先进生产设计方法、船舶CAM 开发与应用和造船自动化装备等研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 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绝非加大课程深度,而是一定要使其具有宽而新的内容体系,从而为学生的知识向横向和纵向发展起到多接口的作用,因此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取舍教学内容时,除部分专业技术知识外,首先决不应该在知识点上求深,而是应在知识面上求宽、求新,注重理论的应用;其次,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进行理论教学时,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中的差距,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发展。
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课程设置选择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的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以突出一专多能的特点,同时注意教育对船舶发展的柔性,加大适应性、先进性。船舶设计与制造方向教学内容可以分为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理论、方法和工艺,造船生产管理及现代造船模式三大模块。学科基础课以工程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为支撑,以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学、船舶推进学、船舶原理、船舶建造工艺学等课程为特色,选修课可结合实际涉及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器设备、船舶贸易与经营等课程。
2 实践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只有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过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要求,注意并加大常规专业技术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训练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构建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前沿报告及科技创新实践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展示最新造船技术、拓宽知识层面、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指导,学生参与生产过程。如本专业学生除了与普通工科学生一样参加课程实验、金工实习、技能实习和考证等外,还应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安排到生产第一线体验学习,在工厂中进行教学活动,亲身体验船舶生产的真实过程。学校安排的教学活动应与企业共同设计,必做项目包括主要的生产环节、高职学生适合的主要岗位的技术要求等,使学生体验工厂整体生产状态,体验自己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学生下企业实训,根据工厂生产流程,安排跟班、顶岗、轮岗,一年级学生企业实习以跟班体验、全面熟悉船厂生产面上状况为主要目的,二年级以软件培训为主,三年级毕业实习,以顶岗、轮岗为主,要求能胜任岗位工作,缩短正式上岗时间。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 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完整的教材建设体系
教学方法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我们把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现从被迫学习到兴趣学习的转变。
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和学生人数的增加,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投影,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将传统方法所无法完全展示的内容以现代教学技术展示出来。
加强教材建设,包括校内自编教材,多媒体课件,习题集,实训指导教材,扩充习题库、考试试题库和应用案例的内容,多角度、多渠道的开展教学。
3.2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布置一个专题,让学生从不同媒体介质上搜集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的最新知识,可以网络课程以外的最新科技动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加快知识更新。今后还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自学型等辅助教学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采用交互性的教学论坛,采用电子邮件等手段进行课后答疑,利用FTP 等现代工具进行上传和下载资料等。
3.3 课程设计与科技创新
课程设计目的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如"螺旋桨设计"课程设计采用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及手工制图的方式完成设计,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编程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用AutoCAD 软件制图。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结合课程组老师的实际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团队,针对某些技术问题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这不仅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的基础理论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科技创造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4 小结
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方向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悉船舶生产与制造的基本内容,概念,原理,而且要学会利用原理知识对船舶性能进行分析,尤其通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船舶设计与制造相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从事本领域工程实际应用和研究的能力,突破学生"死读书"的旧模式,使业务学习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优先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
[1]赵虹.谈造船模式的转换及其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朱汝敬.加入WTO 后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影响及应对[J].船舶工程.2001,(4).
[3]刘源.《船舶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