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2010-01-01涂志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院科技工作

涂志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2100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并把这定位为“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为此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紧紧抓住那些重大项目,进行自主的科技创新,才能使高科技成为我国富强的强大推动力量。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重要单位之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工作中不断谋发展,求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1 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

在高校和学院的整体工作中,教学与科研是并重的,相辅相成而又不可分割的,可以说教学工作是立校之本,科研工作是强校之路。科研是相对比较广义的概念,而科技创新不仅是科研内容的一项,更是侧重于创新的一种科学研究。这项工作对于学校、学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国家的发展前进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2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学科建设情况: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7 个系部,以及教学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和18 个各类研究所(室)。学院还与无人机所共建了“电磁兼容”和“微波暗室”实验室。正积极筹建大型客机信息管理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生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学院目前有在校生3268 人,其中本科生2036 人,博士研究生181 人,硕士研究生724 人,在校工程硕士生320 人,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7 人。学院现有教职工157 人,其中教师134 名。教师中有院士1 人,教授34 人,副教授60 人。科研成果情况:2000 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 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6432 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52 篇,其中SCIEIISTP 收录论文194 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 余项。

合作交流情况:信息学院很重视国际教育合作,先后与英国、法国的多所高校在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本硕连贯培养、交换留学生计划以及教师交流等方面签署或达成全面的合作协议或意向,为适应国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基础。

2.2 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环境分析

2.2.1 内外有利环境

我国目前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高等教育继续稳步、健康发展,高校科技事业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我校领导与各职能部门都很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营造了健康的竞争氛围,各个单位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都在与日俱增。

在学院内部,学院领导也都非常重视,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在全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地开展此项工作。

2.2.2 客观情况和主要挑战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相对起其他专业更为迅猛。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科技创新无止境的需求和创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使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或方式。

就目前而言,相比较其他学院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相关的鼓励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3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科创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自身不足

虽然信息学院近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其实目前学院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思想观念与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开创意识不够强

学院存在部分老师没有认识到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或方式,导致在工作中对科技创新工作的不重视,不能正确处理科研工作与教学的辩证关系。我们必须面对来自内部、外部的种种挑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志存高远,自我超越,勇于创新。

3.2 对于国家级的、重点的科研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待加强。

如绕月工程、大飞机项目等等,这些对学校和学院、教师个人来说都是机遇,应该加大力度,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去,得到锻炼,把握机会。

3.3 科技力量没有能够很好地转化为实际产业

有些老师虽然做出很多的科学研究也申请到了专利,但是由于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能与地方经济、国民经济很好地结合,没有发挥实际有益的作用,没有真正地形成产品或者软件,这是非常可惜的,更是应该大力、深入开展的工作之一。

3.4 科研团队的组建还是有一定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信息学院一直以来在组建科研团队方面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而组建团队中具体的问题包括:评价机制和体系不完善。由于很多时候都只是承认科研带头人的工作,使得其他的负责教师比较容易受忽视、受打击,从而对于组建和参与团队失去信心和兴趣。

学院的领导虽然比较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中因为共同项目而自由组建团队,又随着项目的完成或其他原因团队自动解散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带有历史意义的顽疾需要时间和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完成,也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制约。

4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工作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实施特色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发展方向.确立以特色为目标的发展观,统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将办学和学科建设的重点从扩大规模、拓展领域转移到强化特色、培育特色的轨道上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围绕建设具有国防科技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培育“大师”为核心,以科研团队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支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要求相适应的一流师资队伍,形成我院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发挥特点、利用优势,积极申报项目和基金。发挥我校的航空优势,利用各项资源,真正地走出去,到地方上去,到各个公司里去。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重要课题的申报工作,尤其是各个重大项目,如航空基金、省部级的各项基金等等。

与地方经济相结合,加强科研团队与企业的联系。高校在企业孵化器发展方面,具有特别的技术优势和实验装备,可以在产业发展中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持。教育和研究的深入,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有序化的阶段,创新就会在技术、管理和思想等领域不断展现。因此,高校在企业孵化器发展所需技术创新上的努力有独一无二的作用。

我校现在已经很重视这方面,如:与无锡、金坛等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我院也已经与704研究所,第14 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关系,这为今后学院的科技创新工作铺平了道路。

团结奋战,组建有特色的科研团队。学院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加速推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计划”,积极探索“大师+创新团队+ 平台”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以创新平台和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把“团队”建设与形成新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一批以著名学者、教学名师为核心、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术科研团队。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22.

[2]朱爱武.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A):76-77.

[3]迎评工作组.适应时代要求,拓宽专业口径,培养IT 人才[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59-62.

[4]张艳玲,周晓捷,庄大生.对高校科技创新若干问题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09.(8):176-178.

猜你喜欢

学院科技工作
初等教育学院
科技助我来看云
不工作,爽飞了?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学院掠影
科技在线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选工作